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45611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病防治技术第一章鸡病的临床诊断技术临床诊断是诊断动物疾病最基本方法,由于鸡在解剖生理学的特点,放在临床诊断上也与其他动物有所区别。在鸡病诊断中,临床诊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 特别是对鸡群整体状态的观察,对确诊疾病具有一定意义。1 一般状态的观察应注意观察鸡只对外界的反映,如觅食,饮水的状态,运动时的姿态等。正常的鸡听觉灵敏, 白天视觉敏锐,周围稍有惊扰就有迅速反映,运动灵活; 食欲良好,营养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羽毛丰满光泽,两翅膀紧贴腹背,不松弛下垂,鸡冠,肉鬓红润。病态鸡表现鸡冠苍白或发绀,羽毛松乱,翅膀下垂,食欲减少或不食,两眼紧闭,精神委靡,蹲伏在鸡舍内一角, 或伏卧在产蛋箱内, 呼

2、吸有声,张口伸颈,有的鸡只营养不良极度消瘦, 有的肛门附近污秽, 积有粪便或粪便稀薄或呈黄绿色带血。 如果鸡只突然精神不振, 并伴有不食,全身衰弱,姿态不稳,多为急性传染病如中毒病表现,如果长期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多为慢性经过的疾病。2 鸡冠及肉髯的观察正常的鸡冠及肉髯颜色鲜红,组织柔软光滑。如颜色异常则为病态。鸡冠发白,主要见于贫血,出血性疾病及慢性疾病,如淋巴性白血病,寄生虫病等。鸡冠发紫,常见于急性热性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也多见于中毒性疾病;鸡冠萎缩,常见于慢性疾病,如淋巴性白血病等。如冠上有水疱,脓泡结痂等病症,多为鸡痘的特征。3 粪便检查检查粪便是临床诊断鸡痘的一个重要方

3、面,因为粪便发生异常变化,往往是疾病的预兆。健康鸡粪便是圆柱形, 条形,多为棕褐色,粪的表面附有白色尿酸盐。鸡患有急性传染病时,如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等,由于食欲减少甚至堆食,饮水量增加,加之肠粘膜发炎, 肠蠕动加快, 分泌液增加,因此出现腹泻,排出黄绿色,黄白色的腥臭稀便,并常附有粘液,有的逐混有血液,雏鸡患白痢杆菌时,肠粘膜分泌大量粘液,同时尿中尿酸盐含量增加, 病鸡排出的白色糊状或石灰样稀便,粘在肛门周围羽毛上,有时结成团堵塞肛门口,该病症引起雏鸡大批死亡。雏鸡患球虫病时,多见肠炎及出血,特别是雏鸡感染盲肠球虫时,排出棕红色稀便,甚至排出血便。鸡患副伤寒,大肠杆菌病时,也出现下痢,肛门

4、周围粘有糊状粪便,鸡患胃型传支时,排水样禽尿酸盐稀便。4站立姿势及运动行为的检查。鸡的两腿变形,关节肿大,胸前呈“S”状,胸廓左右不对称,多为鸡磷代谢障碍的表现。 雏鸡趾爪卷曲而站立不稳, 多见于 VB2缺乏症。鸡甩头曲颈,头向后仰。呈现观星状,腿无力,站立不稳,多见于 VB3缺乏症。鸡一腿向前另一腿伸向后方,形成劈叉姿势,常为神经型等马克氏病的特征,雏鸡的头、颈及腿部震颤,伏地打滚,多为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特征。 检查腿部及关节的状态, 骨髓的形成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如趾关节,跗关节等肿胀, 具有波动感, 禽有脓汁,可能有滑膜支原体,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等感染引起的,确诊时需进行细菌分离。5

5、 呼吸系统的观察应注意鸡只呼吸时是否有罗音,咳嗽,打喷嚏及伸张嘴伸颈呼吸,张嘴伸颈呼吸多见于传喉,传支,传鼻,支原体病,新城疫及粘膜型鸡瘟等。通过临床对病鸡进行诊断, 必要时应结合化验室进行综合诊断,做出确切结论。第二章、禽类基本生理特点1、禽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1)鼻腔:鸡的鼻腔短狭,呈尖端向前的不正锥体形,软骨性鼻中隔与后方的眶间隔相接。 鼻腔底壁大部分是软组织, 其前上方由上颌骨和颌前骨的腭突支持着,后方有细长的腭骨和纤细的犁骨支撑着。鼻腔顶壁前方是颌前骨和鼻骨,较后方是泪骨。 鼻腔侧壁的骨性支架是鼻骨和泪骨。每侧鼻腔几乎被三个覆有粘膜的软骨性鼻甲骨所占据。鼻腔以鼻外孔与外界相

6、通。(2)喉:禽的喉分前喉和后喉,前喉由环状软骨和两个杓状软骨组成,环状软骨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的合并体,无会厌软骨和甲状软骨,无声带,不能发音,后喉又叫鸣管,是禽的发音器官。(3)气管:气管前接喉,后接鸣管。气管由许多软骨环组成,禽类的气管较长,能伸缩,保证颈的灵活运动。气管是借蒸发散热从而调节体温的重要部位。(4)肺:鸡的左、右肺各呈海绵样结构,不分叶,粉红色,紧贴于胸腔背壁。气管入肺后,分叉成左、右支气管,支气管入肺后,成为初级支气管,向后,其管径逐渐变小,末端与腹气囊直接相通。初级支气管前后发出 4 组粗细不一的次级支气管。次级支气管与颈气囊、锁骨气囊、前胸气囊和后胸气囊

7、直接或间接相通,同时还发出三级支气管,遍及全肺。三级支气管不仅本身彼此吻合,头尾相连,构成弯曲的环状支气管回路,而且还有短的吻合支沟通附近的次级支气管,少数甚至直接开口于初级支气管。 每条三级支气管壁被许多辐射状排列的肺房所穿通, 肺房是不规则的球性腔, 其深层是广泛的弹性纤维网。肺房底壁形成一些小隐窝,即漏斗,由此导入呼吸毛细管网,呼吸毛细管是气体交换区, 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肺泡, 其中存在网状纤维支架和大量的毛细血管。 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呼吸毛细管紧密缠绕在一起,形成气体交换区。(5)气囊:是禽类特有的器官,是肺的衍生物。鸡有九个气囊,即锁骨内气囊 (一个) 、 颈气囊、前胸气囊、后胸气囊和腹

8、气囊 ( 各一对),气囊的作用是可以贮气,加强肺的气体交换、平衡体位、加强发音气流、发散体热、调节体温。腹气囊与睾丸紧靠,能使局部温度降低,有利于精子成熟。2、禽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1)口和咽:家禽的嘴为角质化的喙,鸡为圆锥形,啄食粒料十分方便;鸭、鹅的喙为扁平形,边缘有锯齿状的沟,便于在水中采食时排出泥水。口腔中无明显的唇、颊和齿,依靠喙将饲料撕碎,口腔底部为舌,鸡的舌较硬,肌组织较少,鸭和鹅的舌较软,肌组织较多。禽类舌粘膜上的味蕾不发达。 口腔和咽之间无明显界限, 饲料在口腔中经唾液湿润,靠舌的协调作用很快进入食道。(2)食管和嗉囊:食管在颈部偏于气管右侧,食管仅是饲料通道,无消

9、化腺,食管进入胸腔之前,形成膨大的嗉囊,嗉囊有临时贮存和浸软食物的作用。(3)胃:胃分腺胃和肌胃,腺胃为食管末端膨大部,内壁表面有很多乳头状突起,能分泌胃液,其中含蛋白酶和盐酸,有消化蛋白质和溶解矿物质的作用,饲料在腺胃中暂时停留与消化液混合后进入肌胃。肌胃是禽类特有的消化器官,前接腺胃后连小肠,内壁附有黄色的角质膜,肌胃粘膜内有很多小腺体, 它分泌的胶样物质能迅速硬化形成一层淡黄色、坚硬的鸡内金,使胃壁在磨碎坚硬饲料时不致受损。肌胃不分泌消化液,其重要功能是磨碎饲料,肌胃内常贮有沙粒、小石砾,辅助完成此功能。(4)肠:分为小肠、大肠,小肠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成。小肠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消化、

10、吸收,小肠分泌的肠液中含有淀粉酶,胰液中含蛋白酶、 脂肪酶和淀粉酶, 加上肝分泌的胆汁有助于脂肪乳化和加强胰液的消化作用,小肠粘膜上有许多指状突起的绒毛和隐窝,扩大了吸收面积。大肠分为盲肠和直肠,盲肠左右各一,具有消化纤维和少量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吸收含氮物质和水分的功能。 直肠很短,肠粘膜上的短绒毛有吸收水分的功能。(5)泄殖腔:为排泄粪尿、射精、产蛋的共同开口,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粪道,与直肠相通,中部为泄殖道,是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的开口处,后部为肛道,肛道向后通肛门,消化道经肛门与外界相通。(6)肝和胰:肝分左、右两叶,鸡肝左右两叶大小相似,鸭右叶比左叶约大一倍,右叶肝管与胆囊

11、相连,胆管通向十二指肠末端,左叶肝管直接通入十二指肠末端。肝脏可分泌胆汁,胆汁为酸性,胆汁内不含消化酶,其主要作用是中和食糜的酸性并使脂肪乳化而促其开始消化。胆汁贮于胆囊中,经胆管注于十二指肠下端。水禽的肝脏具有很强合成与贮存脂肪能力,生产鸭、鹅肥肝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胰位于十二指肠襻处, 为一长条分叶状的淡黄色腺体,鸡有三条胰腺导管,鸭、鹅为两条,与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末端。胰腺可分泌胰液,胰液沿胰管进入十二指肠, 胰液所含的五种强大的酶就在十二指肠中帮助消化淀粉、 脂肪和蛋白质, 胰液还可中和前胃分泌物的酸性。3、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1)甲状腺:位于胸腔入口处,气管两侧,左

12、右各一枚,呈暗红色,卵圆形,甲状腺的大小,随个体之生理状况及外界环境如年龄、性别、季节、气温、饲料等而变化,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与生长、生殖、换羽等均有密切关系。(2)甲状腺旁:紧接甲状腺的后端,各为两枚,呈黄色、圆形。其功能是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钙磷的新陈代谢。(3)肾上腺:位于肾脏前叶内侧,左右各一枚,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激素,其功能为调节体内蛋白质、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其主要功能是增强心血管系统的活动,抑制内脏平滑肌,增加血糖含量。(4)脑垂体:位于脑底部,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前叶与后叶间由一结缔组织鞘将其隔开,前叶分泌的激素有下列几种:(4.1). 促卵泡激素刺激

13、卵巢内卵泡的生长,分泌雌激素,对公鸡则刺激睾丸细管生长及精子的产生。(4.2). 促黄体素刺激睾丸分泌雄性激素与引起排卵。(4.3). 促甲状腺素调节甲状腺的功能。(4.4). 催乳素 促进鸡抱窝和换羽。(4.5). 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作用。垂体后叶又称神经垂体,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减少尿分泌的作用,催产素刺激输卵管平滑肌收缩,促进排卵,促进子宫收缩引起产蛋。4、母禽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母禽生殖系统包括卵巢、 输卵管两大部分, 右侧卵巢及输卵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就停止发育并逐渐退化,仅存残迹,不具备生殖功能。(1). 卵巢 卵巢位于腹腔中线稍偏于左,左肾前叶的下方,

14、一面以卵巢系膜韧带附着于背侧体壁,另一面又以腹膜褶与输卵管相连,幼禽的卵巢小,呈扁椭圆形,黄白色,表面呈桑椹状。性成熟母鸡的卵巢呈葡萄状, 其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发育不同的白色和黄色卵泡,每个卵泡都含有一个生殖细胞, 即卵母细胞,由一根细梗连接在卵巢上,成熟后排入输卵管中。(2). 输卵管 输卵管是受精和形成蛋清、壳膜、蛋壳的场所,其前端开口于卵巢下方,后端开口于泄殖腔,输卵管可分为五部分:(2.1) 漏斗部 ( 喇叭部、伞部 ) 为输卵管入口处,形如漏斗,为接纳卵黄和受精的地方。(2.2) 膨大部为输卵管最长的部位, 此部密生腺管,从此处分泌蛋白。(2.3) 峡部 为输卵管较窄较短的一段,为形成壳膜的地方。(2.4) 子宫部形状如袋,管壁厚,肌肉发达,为分泌子宫液、蛋壳、壳上保护膜和色素的地方。(2.5) 阴道部为输卵管末端, 开口于泄殖腔左侧, 此处对蛋的形成不起作用,蛋到阴道部,只等产出。蛋壳表面在此涂上一层薄膜,以减少蛋内水分的损失和防止细菌侵入蛋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