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44159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学阅读探究题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探 究 题 专 项 突 破 训 练 题答案2011北京卷19【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参考答案】 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 山中蕴史; 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第二问:(略)2010山东卷22 【答案】 (1) 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2 分) 。(2) 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2 分) 。(3) 增强了当时 (二战时期 ) 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2 分)。【命题立意

2、】这个题型属于探究类题型,能力层级F 级。【解析】这里所说的社会价值, 实际上就是本文的思想意义,题干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三个方面的要点要做到全面准确地归纳。2010辽宁卷(4) 【答案】观点一: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取材于“洗澡”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当代市民的凡俗人生;透过“洗澡”引起的故事,体现作者对社会和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和思考;“洗澡”触发的人物深层的心理波澜,深入揭示人性的微妙和复杂, 表现作者对某种地域的、 典型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审视。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艺术精巧、高明。以“洗澡”作为全文的结构线索,似拙实巧,俗中见雅,以小见大;用“洗澡”穿针引线,使小说中两个人物不同的言路和

3、思路联系自然,转换自如;以“洗澡”作结,画龙点睛,一语双关,平中见奇,含蓄而有余味。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意蕴含蓄、多元。以“洗澡”为纽带,通过对人物言行与心理错位冷静而有控制的叙述,使象征手法深藏不露,结尾一语双关,画龙点睛;小说人物都没有姓名,有助于启发读者体悟“洗澡”的象征性;象征意蕴立体多元,“洗澡”内含的反思意味层次丰富,针对面广。(不要求面面俱到, 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 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 分。) 2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解析)此

4、题开放性较大,学生所获得的自由度也相对较大,体现了鉴赏的特质,是道好题。回答此类问题,关键是找准针对点,言之有据,析之成理。答案总体上呈现“总一分一总”的形式。2011浙江卷15【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 “ 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的能力。这是浙江卷承袭上年的一个考点。 “ 第 9号车厢 ” 的故事从头到尾都纠结在一个“ 错” 上,那么这些 “ 错” 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就是思考的重点。谈看法时既可从“ 工作作风 ” 与“ 思维方式 ” 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分析。【答题示例】 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

5、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 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 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 缺乏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2011新课标卷(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 “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的能力。此类探究题是高中课程改革后课标卷每年都必须要出的题,重点考查考生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目,一是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二是要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切忌模棱两可;三是要回到原文去,紧紧依托文本,找出依据来;四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自圆其说。

6、就本小题而言要围绕小说主题、情节设置、矛盾冲突的焦点、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等方面来进行思辨。【参考答案】以 “ 血型的故事 ” 为题不合适。 “ 血” 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 血脉”“血缘”“血性” 等多种含义,如果以 “ 血型的故事 ” 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 血源的事实 ” ;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 应该“ 一家亲 ” 的主题。以“ 血型的故事 ” 为题合适。“ 血” 有类型之别,而语言有 “ 南腔北调 ” 之分,以 “ 血型的故事 ” 为题,可彰显作者的巧思;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血

7、型而展开的,以 “ 血型的故事 ” 为题,可与内容更吻合; 可显示 “ 验血型 ”在文中的重要性,也与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 一家亲 ” 的主题不相冲突。(不3 要求面面俱到, 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 分。 )2011湖南卷18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第一问:试题明确要求“联系上下文” ,已经提示了答题的思考方向。该句上文写到“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已不能飞了,只能“独

8、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这是可怕的情景,可悲的境遇。该句所在段写到自在地飞翔于广宇间,才能看地球如弹丸,才会有做人的趣味与尊严。下文则写到“想飞”是文明伊始人类就有的强烈欲望,人类“最大的成功是飞”,即自由逍遥于天地间。整合以上思考,则答案已呼之欲出。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现实”即结合个人体验或社会生活谈“想飞”对社会人生的积极意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凡考生对于理想、自由的追求,对于人性、人情与人类文明的思考,对于历史、社会的认识,均可纳入答题范围,有助于考生的个性彰显。【参考答案】第一问:在作者看来,人原来都是会飞的,但因各种缘故,多数人“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

9、领” ,而不能飞是件可怕的事;飞上天空,就能将世界“看一个明白”,彻悟做人的意义和价值。第二问: (提示)可以从做人要志存高远、不懈追求等角度谈积极意义。2010浙江卷16.示例:(1)成长就是学会承担责任,懂得关心、体谅父母。(2)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过程。2010山东卷22 【答案】答案一:祥子。祥子是作者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着力刻画的一个形象。从正面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 (2 分);从侧面用刘氏父女来衬托祥子(2 分) ,用“别的车夫”来与祥子形成对比(2 分) 。( 没有具体分析只得2 分) 答案二:刘四爷。首先刘四爷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小说从出身、 阅历、肖像、

10、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刻画了这个形象(2 分) ;其次,刘四爷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4 色,有了刘四爷才引出了人和车厂、虎妞、祥子等(2 分) ;再次,写祥子和其他车夫,都是为了突出刘四爷的性格(2 分) 。答案三: 虎妞。虎妞尽管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个人物,但是性格鲜明(2 分) ,并且她是连接刘四爷和祥子的关键人物(2 分) 。( 选择分析虎妞,最多得4 分。) 【命题立意】此题属于探究类题目,能力层级F 级。【解析】这道题是道开放性的题,三个人物都可以选,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仅选择人物没有分析,不得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11辽宁卷(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11、的解读”的能力。对精彩片段进行赏析, 是文学作品阅读中常见的赏析活动。小说中加乌乔们 “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写的都很精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赏析。赏析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题干中提示的“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二是要有观点有理由。【参考答案】 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 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 乐天的性格, 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艺术表现上, 运用细节描写、 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作为小说的点

12、睛之笔, 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两个片段同样精彩。 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 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 分。 )2011天津卷20 【试题解析

13、】本题考查 “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的能力。【参考答案】无必要。理由:以“ 塔上的树 ” 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树是引导作者登塔和发现塔、树、鸟三者和谐相融的起因。/有必要。 (拟题要5 求:符合文章内容,有文采。 )2011北京卷19.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能力。【解析】首先依据材料得出作者对于“距离”的体验,其次结合成长经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4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 “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 及“ 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 的能力。该题不同于一

14、味鼓励个性化的探究题,更多地是遵循小说创作的规律的探究,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考生答题及阅卷人阅卷时的随意性、 盲目性,为今后的探究型试题的命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情节的作用,除了要看其所在的位置之外,还要看其对人物塑造、情节推进、环境表现、主旨揭示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答题时,首先应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个情节, 不同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往往有所不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其次,应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从字面上对一个文本进行解读, 是浅层面的; 如能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 就深入一层。如再能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15、,或联系现实生活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或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使其获得具有更宽广的普遍适用的意义,那就可以实现“从不同的层面发掘文本意蕴” 的更高目的了。 对于本题而言, 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等角度,均可解读出作者如此安排结尾情节的意义。【参考答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 发现他还有爱面子、 冲动等性格特点, 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使情节更加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使主题更加丰富

16、。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 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 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 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 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 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6 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2011山东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题。没 有 天 堂赵鑫珊22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作为探究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切不可限于浅层表面来作答,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明确标题的具体作用,尤其是对主题的深化。【参考答案】东西方宗教中的“天堂”是虚幻的;宇宙太空中没有其他星球适合人类移民和生存。 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人类应面对现实, 放弃各种幻想。地球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人类应该立即行动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