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73960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请思考: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阅读与思考:我国为何要进行扫盲教育工作?,扫盲教育篇,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

2、最基本的人权。,结合下图设想:假如你是当时的扫盲教育者,你会怎样组织农民进行识字教育?,为扫盲,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扫盲教育篇,(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 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下。 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阅读与思考:我国普及义务教育

3、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措施?成就如何?,义务教育篇,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请多多支持希望工程,结合图片反映的内容,请你为“希望工程”作一次宣传演讲。,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抛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义务教育篇,请认真看图,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19531957年,教育在“必须彻底地、系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的口号下,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大跃进”时的“教育大革命”,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图为文革中清华校门被砸。,1977年冬天,5

4、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该图为中科院200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统计,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畅所欲言:你如何看待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党中央分析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进城,并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长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长力的转变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

5、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党的十五大强调,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实现我国技术发展的跨越。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探究思考: 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的进步则要依赖教育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建设已经转而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的高素质,而这些都要依赖教育的不断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程:,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

6、的关系更加密切,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希望:同学们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我的大学,点击高考,(08年广东)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

7、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B,点击高考,(08年海南)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D,点击高考,(08年全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体现在( ) 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理论 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完善了教育立法 形成

8、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体系 A B C D,B,1、“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 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完善了教育立法 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A、 B、 C、 D、 3、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 A投影技术的发展 B电脑多媒体技术C电灯的使用 D电话的普及,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5、建国初期“扫盲”教育的中心是( )A、识字 B、算数 C、生产知识 D、生活知识 6、对整个民族素质影响最大的是( )A、学期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C、1959年开始的三年困难时期 D、十年“文革”运动,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