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 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 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 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 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 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这4 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 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 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 会写 41 个生字、会认27 个生字、正确读写44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 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 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 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会写 41 个生字、会认27 个生字、正确读写44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 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 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法与学法 教学本组课文,教师要引导边读边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以读为本,采用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内容,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教育,联系生活实际,体会 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教育 2 单元课时安排 25. 矛和盾的集合 2课时 26. 科利亚的木匣 2课时 27. 陶罐和铁罐 2课时 28. 狮子和鹿 1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3 榆中县金崖学区集体备课导学案 年 级: 三年级科 目: 语文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次14 授 课 日 期主备人共享人 教学 内容 课 题25、矛和盾的集合 个性化修改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认识“矛、盾”等6 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 个字能 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 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 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 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读课文,讨论交流,解决疑问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 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兵器,如 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 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 “矛”与“盾”) 矛进攻盾自卫 4、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 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 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看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相互提醒: 矛与 盾的写法 齐读: 矛和盾的集合 自主 学习 生成 问题 (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 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 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2 )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 文,教师巡视指导 (4)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 学生齐读课文 自己把课文再默读 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呢? 开火车读词语,想 想:是怎样记住这些字 的 学生再默读课文,边 4 行解 决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 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 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 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 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 生字是“戳、履” 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同座交流交流 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 题 合作 学习 评议 释疑 (议) 四、指导 书写,完成作业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 以选后鼻音或 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 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 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 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 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
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注意写字姿势 学生练习书写 练习其他7 个生字 抄 写词语表中的词 语 汇报 展示 激励 评价 (评) 1、汇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展示自己书写的生字 (投影仪展 示) 3、表扬优秀者 学生汇报 学生展示 梳理 知识 拓展 应用 (理)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25、矛和盾的集合 矛盾集持般架 龟 攻炮坦战神兵 退 教学后记 5 榆中县金崖学区集体备课导学案 年 级:三年级科 目:语文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次14 授 课 日 期主备人共享人 教学 内容 课 题25、矛和盾的集合 个性化修改 课 时第(二 )课时 教学 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 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 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听写句子,引入文本 1、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矛 和盾的 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 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掌 握的怎么样? 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 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反馈:打开书本, 校对、订正 学生听写 学生校对、订正 自主 学习 生成 问题 (习) 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出示听写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 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 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 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 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 提示: 自卫——进攻;盾——矛; 合二为一 2、 师:把“矛”和“盾”这样 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 呢?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读课 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 (1)怎么集合? 指名回答 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 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学生读句子,回答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 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具体做法是: 在铁屋子上开 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 6 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
“矛”——枪口或炮口当 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 上轮子,安上履带 ) 合作 学习 评议 释疑 (议)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2) 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 ( 提示:“矛”和“盾”的集 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 很好的自卫,又能更好的进攻,这可 是“大显神威” ) 3、 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 含义,读第5 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 句子来说明 (提示: 1916 年英军的坦克首次 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 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 下子退了十公里! ) 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 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 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 十公里!”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 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4 、 师 : 发 明 家 从 “ 矛 ” 和 “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 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 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 出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提示: 可以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 学生读课文小组内交 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 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读 学生回答,如:“神舟” 五号太空飞船、 ,,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 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汇报 展示 激励 评价 (评) 1、谁愿意把这篇课文正确、流利地读 一遍 2、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 这个道理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也就是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学生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举实例说明道理 ) 梳理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讨论交流, 让学生明白: 谁善谈这句话的感受 7 知识 拓展 应用 (理) 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 胜利者 2、 师: 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 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 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3、师:请大家想一想, 我们生活 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 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 于人们的生活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 鼓励有创意的想法 4、小结 师:同学们, 社会在迅速的发展, 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 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 造者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可适当提示:充气雨 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 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 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 个优秀的人 ,, )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抄写生子新词。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 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 践、敢于创新的事例 25、矛 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 集合坦克 盾防守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 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 者 教学后记 8 榆中县金崖学区集体备课导学案 年 级:三年级科 目:语文教 研 组 长 签 名: 周次14 授 课 日 期主备人共享人 教学 内容 课 题26、科利亚的木匣 个性化修改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认 3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 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 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 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 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 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教 学 过 程 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学 (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学 背景:课文中提到的“战争”指原 苏联的卫国战争,是原苏联人民为反对 法西斯德国及欧亚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 争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 经过几年努力, 于 1944 年收复全部被占 领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