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3737295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 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从明人的记载看柳永的生卒年及其与苏轼的关系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行第七,人称柳七,福建 崇安人。生活于北宋前期,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为宋 代著名词人,词集名乐章集 。 关于其生卒年及其登科仕履等情况,宋人的记载较为驳杂,说 法多含混不清,甚至互相抵牾。今人考论的文章也不少见,关于 柳永的生年,今人就有太祖开宝四年(971)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前后、太宗雍熙元年(984)前后、雍熙二年(985)或四 年(987) 、太宗至道元年(995)等说法,前后相差少则数年,多 则二十余年。 据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四十五载云:“周月

2、仙,余杭名妓 也,柳耆卿年甫二十五岁,来宰兹郡。造玩江楼于水浒,每召月 仙至楼歌唱,调之,不从。” 此又见载于郦琥彤管遗编?别集卷二十、 山堂肆考?角集 卷十五、冯梦龙情史卷十八,文字或略有岀入,其中所载柳 永品行是非故且不论,然其云柳永宰余杭时二十五岁,应是确认 柳永生年的一条重要线索。检嘉庆余杭县志卷二十一“名宦 传”云:“柳永,字耆卿,仁宗景祐间余杭令。长于词赋,为人 风雅不羁。而抚民清静,安于无事,百姓爱之。建玩江楼于溪南, 公余啸咏,有潘怀县风。旧县志”又据卷十九“职官志”知仁宗 景祐元年,柳永为余杭令。又卷十七“古迹”载:“玩江楼,在 通济桥南面,瞰苕溪,宋令柳耆卿建。万历县志。在

3、桥南丰乐坊, w 宋令柳永建,旋废,后建苕溪馆于上,今亦废。续县志”知嘉庆 志所据为明万历旧志, “名宦传”云其景祐元年知余杭,如此,柳 永的生年是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 ,较苏轼长二十六岁。又据 明人的记载,两人是有交往的。 明刊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卷四于苏轼满庭芳 “香叆雕 盘”附词话一则云:“玉林词选云:柳耆卿有昼夜乐词云: 绣者(按一作秀香)家住桃花径,散神仙才堪并。层波细剪明 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遏天边雨云愁凝,言语是 娇莺,一声声堪听。 洞房饮散帘帏静,拥香衾欢心逞。金炉 麝袅青烟,凤帐烛揺红影。无限狂心乘酒兴,这欢娱,渐入佳境。 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盖谓

4、赠坡妓也,此辞艳丽以淫,不当 入选,以东坡尝用其语,故收录之。 ”又明刊新锓李太史注释草 堂诗余旁训评林也有同样的记载,而明陈仁锡类选笺释草堂 诗余卷二载云“盖为赠坡作也” 。或谓赠苏轼之妓(古代妓与姬 通,或指侍妾) ,或云为赠苏轼之作,即是说柳永与苏轼是有交往 的。按:柳词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其中评云: “此词丽以淫,不当入选,以东坡尝引用其语,故录之。 ”未言是 否为赠苏轼之妓之词。据蒋一葵等人的记载和李廷机、陈仁锡评 批本草堂诗余等,知柳永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柳比苏略 早些。此外,可以从以下几点,可说明柳永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三 年其合理性之所在,以及与苏轼交往的可能性。 其一,

5、明何乔远闽书卷九十七“英旧志?建宁府?崇安县?宋 w 科第”载:“柳宏,字巨卿。父崇,见韦布。宏,咸平初进士。 宏兄宜官济州,奉父就养,父殁于济,宏适按狱密州,闻讣,跣 雪奔丧。有诏起,服阙,三上章乞终制,不报。后因官江东,过 庐山,乐之,卒居焉。官终光禄卿、河南开国伯,赠司徒。子真 龄,比部员外郎;真公,太子中舍;真尚(笔者按:原脱“真” 字,据康熙崇安县志卷七“人材志上?甲科”补) ,国子博士。 兄子永。 ”据王禹偁小畜集卷三十建溪处士赠大理评事柳府 君墓碣铭知柳崇有六男子:宜、宣、寘、宏、宷、察,并云跣 雪奔丧者为柳宜,非柳宏。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八十七云柳 崇有子七,即宷与察之间另有密。

6、宜为长子,柳永为柳宜子,柳 宏为柳永叔父,真龄、真公、真尚为其堂兄弟,而柳真龄兄弟却 与苏轼、黄庭坚等有交往。黄庭坚山谷集?别集卷十六答陈 季常书二云:“闻安期丈年七十七,耳目聪明,白首一节,钦 叹。柳七从来谨约,知柳四洗脚上船,亦为克家之子,乃老人晚 福也。小子相已十岁,颇顽壮,稍知读书,辱问及,甚惠。 高丽纸卷遂为人所取,不可得。深秋凉时,别写数纸杂诗去。 ”安 期丈即柳真龄,据苏轼铁拄杖诗“叙”云:“柳真龄,字安 期,闽人也。家宝一铁拄杖,如楖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 簧,行辄微响。柳云得之浙中,相传王审知以遗钱镠,镠以赐一 僧。柳偶得之,以遗余,作此诗谢之。 ”其中柳七、柳四,据语意

7、, 当为柳真龄子,时柳真龄七十七岁,确定此文写作时间,即可知 柳真龄的生年。按黄庭坚有子一,名黄相,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 w (1084) ,至其十岁,为哲宗元祐八年(1093) ,则答陈季常书 二作于是年夏,时柳真龄七十七岁,其生年为真宗天禧元年 (1017) ,小柳永七岁左右。又苏轼文集卷五十三与陈季常 十六首之九云:“柳簿云某奉讶者,不知得之于谁?安有此理? 来书雄冠之语,亦无人见。但有答柳二书云陈季常要写 脊记 ,欲与写云。文武寀寮,常居禄位,亦如与季常书作戏 耳,何名为讶哉?想公必不以介意,不答最妙。 ”此文作于神宗元 丰年间谪居黄州时,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二 十云:“公

8、与陈季常书中有柳簿,亦称柳二,元祐中见公于 京师,合考河东拄杖,真龄信其人也。 ”如此,柳真龄排行第二, 若是依同宗父辈兄弟们的排行,则应比柳永年岁大,果如此,柳 永之生年更不会早于真宗天禧元年,出现这种情况较为合理的解 释是两人的行第不是据同一起点排列,参见下文。若依前引诸人 推测的柳永的生年,其比柳真龄年岁大至少是十七岁,至多是四 十余岁,问题是已知在柳宜诸子中,柳永至多为第四子或更在其 后(详下文) ,也就是说若依诸人推算,至少柳宜的前三子,甚至 包括柳永都有可能比其叔父柳宏大,甚至大得多,其间存在的不 合理性是很明显的。就苏轼及门弟子们等与柳永堂兄弟们有交往 这一点来看(除前文提到的柳

9、真龄外,苏辙栾城集卷十二有 诗以蜜酒送柳真公 、 次韵柳真公闲居春日等) ,应该说柳永 是与苏轼等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稍前,且较苏轼诸人年长些。 其二,据太宗皇帝实录卷七十八载:至道二年(996)八月 w “癸亥,殿中丞柳宜上言,第三男蒙叟愿于扬州崇道观度为道士, 许之” 。已知柳永至少有两兄,即柳三接与柳三复,据宋彭百川 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七、宋祁景文集卷三十一、胡宿 文恭集卷十五和嘉靖建宁志卷十五等知柳三接和柳永同 年登进士第,曾为大理寺丞、太常博士,官至都官员外郎;又据 福建通志卷三十三等载,知柳三复为真宗天禧三年(1019) 进士,官至比部员外郎。柳宜究竟有几子,无从考知,但蒙叟不 可能

10、是三接或三复,也不可能是柳永,蒙叟或为乳名,其被度为 道士的原因不得而知,旧时由家人将孩子送往道观或寺庙度为道 士或僧人,一般是在十岁左右,甚至更小,蒙叟也应如此,而柳 永只能比蒙叟小。柳永究竟是柳宜的第几子,鄙意以为据其行第, 可能是第七子,理由是:前文云柳永有堂弟柳真龄行第二,即岁 数较柳永小,行第数却比柳永大,而柳永至少还有两个哥哥,则 知两人行第是据不同起点排列的,称柳永为第七或是据同父兄弟 间依年龄大小排列而然,这在宋人行第的称呼中并不罕见(参见 拙著宋人行第考录之王安国、韩绛、苏轼等条说明) ,这样, 柳永生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其三,据宋张舜民画漫录载:“柳三变

11、既以调忤仁庙,吏 部不放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 三变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虽作曲子,不曾道 “绿线慵拈伴伊坐” 。 柳遂退。 ”既称“贤俊” ,是年长者称晚辈 的口吻,晏殊生于太宗淳化二年(991) ,前文引诸人推算柳永生 w 年除一说云柳小晏四岁外,余均是柳长于晏。据宋史?仁宗本纪 载:天圣三年(1025)十月辛酉晏殊为枢密副使,五年正月己未 罢。康定元年(1040)三月戊寅晏殊知枢密院事,九月戊辰为枢 密使。庆历二年(1042)七月戊午晏殊加平章事,三月戊子为集 贤殿大学士并兼枢密使,四年九月庚午晏殊罢。或云柳永是仁宗 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则其见

12、晏殊当在康定元年九月至庆历 四年九月五年间,柳时年三十岁左右,晏长柳二十岁的样子,称 之“贤俊” ,也合情理。 其四,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于复斋漫录引 晁补之话云:“张子野与柳耆卿齐名,而时以子野不及耆卿,然 子野韵高,是耆卿所乏处。 ”宋祝穆等新编古今事文类聚?续集 卷二十四“歌舞 部?歌 曲?词话”称“元祐间,晁无咎作乐 章评 ” ,知晁氏所云是在神宗时。其云柳永与张先齐名,也就肯 定了柳、张二人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人。张先长苏轼四十余岁, 与苏轼交往密切,以前文考论柳永长苏轼二十余岁,以及苏轼兄 弟及其门弟子与柳永堂兄弟有交往来看,他们与柳永处在同一时 期、且有交往,就不应有问

13、题,只是关系亲疏的问题。另外从词 调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晏殊及同时代的欧阳修等创作词时,是以 短调小令为主,而长调慢词的盛行是在晏、欧诸人之后出现的, 柳永是大量创作长调慢词的人,张先也是擅长写慢词的人,从这 点来看,柳若比晏年长,出现这种现象,也是令人费解的。 应该说,明人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苏轼本人和宋人的记 w 载,苏氏谈及柳永的话有几处,如苏轼文集卷五十三与鲜 于子骏三首云:“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 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 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又俞文豹 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

14、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 唱“杨柳外,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 东去” 。 公为之绝倒。 ”又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苏轼 永遇乐 “明月如霜”附录云:“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 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 秦逊 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秦答曰:某虽无 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 际” ,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 ”以上 三则,就苏轼的口吻来看,说他与柳处在同一个时期,也没有什 么不妥之处。 至于柳永的卒年,唐圭璋先生柳永事迹新证一文是据明刊 本万历镇江府

15、志所载推测岀的。据南京图书馆藏抄本万历 镇江府志卷三十二“陵墓”载云:“屯田郎柳永墓,在土山下。 永字耆卿,始名三变,好为淫冶之曲,仁宗临轩放榜,特绌之。 后易名永,登第。永康葛胜仲丹阳集 陈朝请墓志云:王 安礼守润,数葬之藁殡久无归者,朝请巿高燥地,亲为处葬具, 三变始就窀穸。 近岁水军统制羊滋命军兵凿土,得柳墓志铭 , w 并一玉箆,及搜访摩本铭,乃其始所作篆额曰宋故郎中柳公墓 志铭 ,文皆磨灭,止百余字可读,云:叔父讳永,博学善属文, 尤精于音律,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即至阙下。召见,仁庙宠 进,于是廷授西京灵台令,为太常博士。 又云归殡不复有日矣, 叔父之卒迨二十余年云云。 ”文字与唐

16、文引录略有出入(主要不 同处有:“永康葛胜仲” ,唐文作“文康葛胜仲” ,按葛胜仲卒谥 文康。又“乃其始所作篆额曰” ,唐文作“乃其侄所作,篆额曰” 。 又“召见,仁庙宠进,于是廷授西京灵台令” ,唐文作“召见仁庙,宠 进于庭,授西京灵台令” ) 。又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云: “永终屯田员外郎,死旅,殡润州僧寺。王和甫为守时,求其后 不得,乃为出钱葬之。 ”按王安礼,字和甫,安石弟。据李焘续 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十一载:神宗煕宁八年十二月己丑“秘 书丞直贤院同提举三司勾院磨勘司王安礼知润州” ,又谈钥嘉泰 吴兴志卷十四”郡守题名?宋”载:“王安礼,太常博士、直集 贤院,元丰元年十月到任,十一月抽赴阙。 ”知煕宁八年(1075) 十二月至元丰元年(1078)十月王安礼在润州任,柳永等被葬即 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