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第3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3720947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工程地质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工程地质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工程地质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工程地质第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第3章(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6-1,31 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 地质年代表 地方性岩石地层单位 我国地史概况 32第四纪地质概述 第四纪地质概述 第四纪沉积物,第三章 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46-2,残积物成分与 母岩有关 残积物厚度与 地形有关,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1、残积物 岩石(物理、化学)风化 残留在原地 残积物残积土残积层,风化壳,土壤层 残积物半风化岩石,强风化 中风化 弱风化,新鲜岩石,246-3,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2、坡积物 雨水、雪水将高处风化碎屑搬运到平缓的斜坡或坡脚(或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成为坡积物。 成分与高处岩石性质有关 厚度变化大,一般不具分选

2、性,空隙较大,压缩性较高,承载力较低。,246-4,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3、洪积物 大雨、雪水,大量碎屑物,沿冲沟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而成,在沟口常呈扇状分布洪积扇 一定程度的分选和磨圆,较明显的层理、夹层 厚度从扇顶向外逐渐变薄 干旱、半干旱、(物理风化作用)碎屑多,雨水集中洪积物发育,洪积扇沉积物,246-5,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4、冲积物 河流沉积物,分: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河口三角洲 磨圆度、分选性较好,层理构造、韵律性 冲积物工程性质:古河床冲积物压缩性低、强度高。现代河床冲积物密实度较差,透水性强,不能作为水工建筑物地基。三

3、角洲冲积物,土常呈饱和状态,承载力较低。,246-6,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5、湖泊沉积物 湖浪、湖流将碎屑向湖心方向搬运 近岸带土承载力高,湖心沉积物压缩性高、强度低。,246-7,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6、海洋沉积物,砾滩 沙滩 承载力高 透水性强,细砂 粘性土 淤泥 强度低,生物软泥、粘性土、淤泥,246-8,32第四纪地质概述,第四纪沉积物,7、冰碛与冰水沉积物 冰川融化后其搬运物堆积形成冰碛 冰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可冲刷和搬运冰碛物沉积后形成冰水沉积物,8、风积物 干旱地区,地面无植被保护,岩石碎屑被风吹扬,风力减弱时发生沉积形成风积物。,246-9,第四章 地

4、质构造,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 42 褶皱 43 节理 44 断层 45 活断层,246-10,41 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是机械运动,按运动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构造运动形成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褶皱等),水平运动 :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相向聚汇,挤压、弯曲、剪切、错开垂直运动:相邻岩块差异性上升或下降,水平岩层,水平构造运动,倾斜岩层,246-11,一、岩层,岩层指由同一岩性组成的,有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层状岩石。,岩层的产状指岩层在地壳中的空间方位。是以岩层面的空间方位及其与水平面的关系来确定的。,246-12,二、岩层产状,走向、倾向、

5、倾角,任何构造面或地质体的界面,也可以通过测定这三个要素来确定其产状 。,246-13,13530 (倾向、倾角),方位角法,0,文字表示法,246-14,四、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在一定地质时代内形成的一套岩层统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地层的接触关系指上下地层之间在空间上的接触形式和时间上的发展状况。,246-15,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246-16,特征:时代连续,没有间断; 上下岩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一致。,上下两套地层连续沉积,产状也基本相似的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地壳相对稳定, 沉积环境持续稳定,246-17,不整合接触,存在沉积间断的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6、,简称不整合。,不整合面,常见底砾岩,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根据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及所反映的地壳运动的特征,分为:,246-18,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特征:上下岩层的产状基本平行一致; 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这一地史时期地壳曾经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246-19,平行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不整合面,246-20,角度不整合,特征:上下岩层的产状不平行; 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这一地史时期内曾发生过显著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246-21,角度不整合接触的形成过程,246-22,42 褶 皱,岩层受力而发生连续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7、246-23,二、褶曲要素,轴线轴面和包括地面在内的任何面的交线。,核部泛指褶皱弯曲的核心部位。 翼部泛指褶皱核部两侧的岩层。 轴面通过褶皱核部,平分褶皱的一个假想面。,246-24,枢纽褶皱中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脊线背斜弯曲最高点的连线。 槽线向斜弯曲最低点的连线。,246-25,三、褶曲分类,(一)根据褶曲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特点,可将褶曲分为:,直立褶曲 倾斜褶曲 倒转褶曲 平卧褶曲,246-26,(三) 根据褶曲在平面上的形态,可分为:,线状褶曲 短轴褶曲 穹窿构造 构造盆地,246-27,复背斜,复向斜,(四)根据褶皱的组合形式复背斜和复向斜,246-28,七、褶皱的工程

8、意义,褶皱构造很普遍,无论是对找矿、找地下水及工程建设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褶皱两翼对称重复的规律,在褶皱的一侧发现沉积型矿层时,可预测在另一侧也可能有相应的矿层存在。除此以外,背斜核部、转折端的岩层常常较为破碎,如果水库位于此就易于漏水。,246-29,在翼部修建工程(如公路、铁路路堑边坡),如果开挖边坡为顺向坡则应避免产生顺层滑动。对于隧道等地下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于稳定,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坍塌,向斜的核部则是储水较多的地段,也可以大角度穿过核部(角度越大距离越短)。,246-30,43 节 理,岩层受力变形、超过强度、发生破裂断裂构造:节理

9、、断层,节理:沿破裂面无明显位移 断层: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规模大),节理:一般几十厘米到几米,长的可延伸几百米、上千米,246-31,2按力学性质分类:,剪节理 张节理,246-32,剪节理特征,1 .剪节理的裂口是闭合的,节理面平直而光滑,常见有滑动擦痕和磨光镜面;2. 剪节理的产状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可延伸很远;3.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剪节理常切砾石、砂粒、结核和岩脉,而不改变其方向;4.剪节理的发育密度较大,节理间距小而且具有等间距性,在软弱薄层岩石中常常密集成带出现。,246-33,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246-34,1.裂口是张开的,剖面呈上宽下窄的楔形,常被后期物质或岩脉

10、填充;2.节理面粗糙不平,一般无滑动擦痕和磨擦镜面;3.产状不稳定,沿其走向和倾向都延伸不远即行尖灭,尾端尖灭处常呈树枝分叉状;4.在砾岩或砂岩中发育的张节理常常绕过砾石、结核或粗砂粒,其张裂面明显凹凸不平或弯曲;,张节理特征,246-35,3按节理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构造节理非构造节理,次生节理,246-36,(四)节理对工程的影响,1是地下水的通道。加速岩石的溶解破坏,尤其在可溶盐地区易形成溶洞,发育成为地下暗河;2加速风化作用和冻胀作用;3降低岩石力学强度,降低工程的稳定性;节理将岩层切割成块,完整性降低.4降低地基承载力。节理间距越小,岩体破坏程度越高,岩体承载力越小.,246-37,

11、(一)断层的几何要素 (二)断层的分类 (三)断层的野外鉴别与研究 (四)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判别 (五)确定断层的形成时期 (六)研究断层在工程上的意义,44 断层,246-38,(二)断层的分类,逆断层,平移断层,正断层,1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246-39,(三)断层的野外鉴别与研究,构造上 地层上 断层的伴生现象 地貌、水文地质等,各类标志:,246-40,(六)研究断层在工程上的意义,1断层可增大岩石的透水性和含水性;断层的交叉处常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段;2. 岩浆、含矿溶液最容易沿断裂带侵入或充填,形成重要成矿带。3断层可以降低岩石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对场地的稳定性影响极大

12、,造成隧道工程、矿井工程或坝基等塌陷的危险;4. 在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有的断层可能有活动性,甚至有产生地震的可能性,这将对其附近的工程带来极大的事故隐患.,246-41,45 活断层,活断层现在正在活动或近期曾活动过(全新世、1万年)、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区域稳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蠕动、错动和地震,246-42,45 活断层,活断层的特性,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粘滑:错动是间断性突然性发生的。在一定时间段内断层的两盘就如同粘在一起(锁固起来),不产生或仅有极其微弱的相互错动,一旦应力达到锁固段的强度极限,较大幅度的相互错动就在瞬时之内突然发生,锁固

13、期间积蓄起来的弹性应变能也就突然释放出来而发生较强地震。这种瞬间发生的强烈错动间断的、周期性的发生,沿这种断层就有周期性的地震活动。,246-43,45 活断层,活断层的特性,蠕滑:错动是持续地平稳地发生的。由于断层两盘岩体强度低,或由于断层带内有软弱充填物或有高孔隙水压力,在受力过程中就会持续不断的相互错动而不能锁固以积蓄应变能,这种方式活动的断层仅伴有小震或无地震活动。有些断层则兼有粘滑与蠕滑。,246-44,4、地震地壳表层的快速振动现象。 地震能否使某一地区建筑物受到破坏,首先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大小和该建筑区距震中的远近,距震中愈远则受到的震动愈弱。所以需要有衡量地震本身大小和震动强烈程度的两个尺度,这就是震级(Magnitude,M)和烈度(intensity,I),它们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尺度,不能混淆起来。,45 活断层,246-45,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释放出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固定的,所以无论在任何地方测定只有一个震级。,246-46,地震烈度 是表示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的尺度,它与震源深度、震级大小、距震中的距离等有关,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