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3719322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创新教育论文高职人才培养论文: 论产权创新创业教育与可持续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摘要文章在对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引发工学 结合模式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在于高职技能人力资本的产权缺损,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既能改 善权能分离状态,增加参与工学结合企业的预期收益,又能提供高职院校分享技能人力资本收 益权的实现途径,进而降低参与工学结合企业的预期成本。创新创业教育据此构建高职院校 的可持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权能 风险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产业(行业、企业)等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 境,采取课堂教育与学生

2、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 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的具有较高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高职 院校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本文将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为例,论述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式。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以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校企合作的组织形式展开的。 在初期阶段,社会对于技能人才需求尽管旺盛,但当时高职院校脱胎于原有教育体制下 的大中专院校,对人才的社会技能型需求的认识刚刚开始萌芽

3、,传统的专业定位、人才定位及 其相依的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仍然保持了较大的惯性,因此这个时期未能产生出真正面向 企业、行业或社会的职教模式。社会需求和技能教育,企业和学校,岗位和学生仍然是相互隔 离的。在那个时期,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处在低层次水平,体现市场经济水平 的分工程度正在由浅向深转变,整个经济生态的链条未能有效延伸,于是社会对于人才的技能 要求也必然处在低层次水平,这样学校培养相应技能人才的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加之在低端 产业链条上学生学习技能的机会成本不高,以及当时高速扩张的经济对技能人力资本需求的 扩张集中于对低技能人才粗放型增加方面,于是岗位对技能的要求是低级的,同时

4、岗位变动的 风险也较低,对技能人力资本需求的变动也处在低风险状态下。换言之,虽然经济增速较快, 但对技能人力资本技能改变的需求增速却是相当缓慢的,即劳动力需求处于一种动态的稳定 中,劳动者面临的就业压力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有所增加,相反却获得了改善的可能, 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低风险状态,人才培养方式实施的风险溢价也就相 应较低。当然限于自身发展的实际,企业对人力资本技能更新的需求也自然会维持在一个较 低的水平,企业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的愿望非常微弱。在低培养成本、低学习机会成本以及 低风险溢价之下,职业学院推进校企合作的愿望同样是微弱的。这样无论对企业还是学校,推 进校企合

5、作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核心任务所产生的收益都是相对较低的。另一 方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强大惯性导致了实施培养方式改革的较大成本,因此,职教人才培 养模式发生制度变革的收益较低而成本却较高,制度变迁的动力严重不足,维持低层次和低效 率的校企合作状态在当时不仅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理性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伴随经济生态链条由低向 高延伸,岗位对技能的需求也必然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推进。高职院校就不能再局限 于低端链条上从事标准化的人力资本的生产,而是应当随着整个产业链条分工演进逐渐向高 端和复合技能型人才转变,这个过程不仅意味着技

6、能的高级化,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预示了技 能的细化程度和专用性程度也必然得到强化。由此,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本必然会 增加。另外,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促使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方式,由此w岗位变动对人力资本变动需求就处于相对较高的风险状态之中,这也意味着实施相对稳定的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的风险溢价是相对较高的。同样重要的是,企业此时需要人力资本更新速 度和岗位需求更新速度相协调,这必然决定了企业不能再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漠不关心,企业有 强烈的欲望参加到校企合作中去。对职业院校而言,不仅此时培养技能人才的成本较高,而且 还将会面临较大的人才培养风险,因此高职院校也便有强烈的欲望参与

7、到校企合作中去。所 以在这个阶段,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制度变迁的收益显著上升,进行校企合作要比 起初阶段的动力强烈许多。 上述分析表明,由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企业期望从校企合作中获得人力资本形成 的比较成本优势,同时高职院校也期望从校企合作中获得技能人才培养的低成本优势和降低 人才失真风险所带来的低风险溢价的欲望就愈加明显,无论是企业还是高职院校都希望推进 校企合作,于是各种模式的校内实训或校外实训都自然在相当程度上就成为校企合作,改革高 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发展平台。显然,如果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本的专用 性属性越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机就越强烈。然而,无论是校内还

8、是校外的校企合作模式 显然都忽略了对学生行为的考量。虽然人力资本专用性程度与就业的正相关程度比较明显, 但是当学生投入较多资源去获取较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后企业却具有强烈的动机去对学生 实施事后机会主义行为,即对学生敲竹杠。考虑到这一点,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可能并 不乐观。因此常常会出现学院和企业感兴趣的合作,学生却毫无兴趣,自然的结果是不管是校 内还是校外实训,往往仅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应有的积极作用。由此 可见,良好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同时考虑到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的利益,即应当形成 激励各方的激励相容条件。于是实践和理论便把这种强调校企双方主体功能的校企合作培

9、养模式推进到了强调校企以及学生三方主体功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障碍及文献述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性障碍 尽管工学结合代表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但实际却表明推行工学结合并 非一帆风顺,它面临着来自于体制、制度和工学结合实施过程等两大方面的可持续性障碍。 体制性与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以及工学结合的动力 机制与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要求不相符合。其中尤以工学结合动力机制严重缺乏,阻碍工学 结合最为突出。高职院校在目前大众教育延续载体这种管理理念下,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扩大 办学规模和促进学生就业,而企业关心的是

10、生产和经营效益。应当说,从高职教育为社会提供 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来说,高职院校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应当是相容的。但无论是学校 还是企业,参与工学结合都要增加成本,在目前教育环境中增加的合作成本又不能被有效地分 担或传导,因而高职院校的实际目标却是促进与低办学成本、高办学收益相适宜的中低层次 的 “工具人”的就业,同时企业却在经济利润驱动下把那些实践操作能力差,短期达不到企 业岗位技能要求的高职学生尽量排除在真实岗位之外作为其工学结合的目标。这导致原本 相容的目标严重错位,因此工学结合要么无法实现,要么被约束在不可持续的浅层次程度上。 所以阻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没有形成一个校企双

11、方真正合作共赢的激励 机制。实践中高职院校经常会发现,工学结合中的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一头热”,企业的积 极性普遍不高。在目前已经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不少 企业能够给予学校一定的帮助,但都停留于短期和较浅的层面,少有长期和深度的合作。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工学结合实施障碍的化解机制 根据我们在此的产权分析,企业对高技能人力资本除了生产性需求外,更重要的是对人 力资本的占有权所衍生的收益权和处分权的需求,也就是将技能教育的外部性收益内部化的 需求。当然,作为推动工学结合的政府可以用对企业进行补贴的方式来促进企业教育对高职 学校教育的替代,但政府与企业之间广泛的信息

12、不对称导致补贴机制的高运行成本,使教育行w政机构推行工学结合补贴政策的可能性大大降低。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则能以低成本实现权 能分离引发的高技能人力资本教育的外部性内部化。比如,通过构建创业信息平台,学生能够 以“拍卖”的方式获取企业的真实需求。由于在此过程中并没有签订劳动协议,所以技能人 力资本的占有权并未发生转移,学生对技能资本的所有权仍然是完整的,在分离权能状态中出 现的外部性和道德风险等便能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有效改善,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收益预期就 能趋于稳定。另外,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在项目引进和管理中承担重要角色,这 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提供的交易中事实上被赋予了

13、项目“拍卖经纪人”和 “管理人”的角色,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创造高职院校直接分享高技能人力资本使用产 生的收益的机制。由此,传统工学结合中高职院校对企业教育投资“敲竹杠”等机会主义行 为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的高预期成本就能得到有效降低。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还是高职院校改造传统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主要切入点。突破以知 识接受和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建 立以学生为本体,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其相应的教学体系是现代高职院校的一个根 本性问题,这反映在“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过程之中,不仅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工学结合, 而且教学模式也要实现工学结合。但是实

14、践中要么学校主体推动工学结合,要么企业主体推 动工学结合,学生只是以被动的姿态参与到工学结合过程之中,这对高职的学生本体理念是背 道而驰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才能进行,而且还必须以学生为主导才 能进行。所以,高职院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符合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要求,而且 更加切合高职教育发展理念,是履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载体。 四、清远职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由于清远职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清职院”)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服务的功能目前较 为薄弱,品牌优势并不显现,推进工学结合的难点就在于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依靠加大校 内投资制造品牌以吸引企业参与,对当

15、前清职院而言意味着难以承受的高成本和高风险,而通 过学生以自我人力资本投资为主要特征的清职院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发现企业需求,而 且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需求。另外,清远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转换速度都较高,因而企业 将会拥有更加丰富的发展机遇,企业能够提供给创业者更多的商业机会,而且商业机会的细分 特征更加明显,于是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相对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而言较低,因而学生的创业 激情并非强烈受制于相对贫弱的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所以,清职院实施创业教育具有天然 的低成本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的优势,为实现由被动的校企合作转变到主动的企校 合作模式创造了可行的低成本途径。但是要真正实现这种

16、低成本优势,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 培养模式顺利实施,必须提供给学生尽量多的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清职院的创业教育模式 由此就必须从就业导向转变为项目导向,课程体系就必须从学科认知逻辑中心转变为创业过 程模块化构造中心。创业课程进一步分解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大模块,即创业基础理论 教学模块、创业专业知识教学模块和创业实训教学模块。为了真正体现企业教育对学校教 育的渗透,在适当的程度上引入企业参与建设创业实训信息平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还 能够充分享受参与企业的信息服务优势,将清职院的创业团队与清远地区有创业需求的企业 直接联系起来,从而能以便捷的方式建立起创业实训项目库。清职院与企业共建的创新创业 实训平台主要包括创业项目战略投资分析与管理中心、创业企业申办与运营沙盘模拟中心 和清远市企业创业项目信息服务平台等三个实训功能平台。通过依托创业实训中心进行的 创业实训,最终该院能够建立一个“创业园区虚拟化,创业环境真实化”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 训新模式。园区虚拟化是指没有实体性的创业园区,但是有用于创业的真实项目库,创业环境 真实化是指在对进驻虚拟创业园区的真实创业项目对在创业计划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