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71719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8.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n生命体征 (vital signs),体温 (temperature,T) 脉搏 (pulse,P) 呼吸 (respiration,R) 血压(bloodpressure,BP),1.具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关心、尊重病人,数值准确。 2.掌握异常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3.熟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及生理性变化。 4.了解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5.熟练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 量法。,重点难点,重点: 解释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间歇脉、脉搏短绌、呼吸困难、高血压、低血压的概念 体温、脉搏、呼吸

2、、血压的正常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热病人和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难点: 体温单的绘制 脉搏短绌的正确测量及记录,工作情景与任务,导入情景:今天呼吸内科来了一位男性病人小黄,20岁,昨天晚上被大雨淋湿了,早晨起床后感觉头晕、恶心、浑身乏力、咳嗽、流鼻涕、发热,被家人送到医院就诊,以“急性肺炎”收住院。 工作任务:1.正确测量该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该病人体温过高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一、体温的形成与调节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四、体温测量法,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体温(body temperature) 体核

3、温度,指人体内部胸腔、腹腔和脑的温度 特点: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较皮肤温度高 体表温度指人身体表面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的温度、 特点: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不太稳定;低于体核温度,一、体温的形成与调节,(一)体温的形成 (二)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的调节,(一)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 分解而产生,糖、脂肪、蛋白质,化学能,ATP,转化,能量利用,肌肉收缩 神经兴奋 消化吸收 腺体分泌 合成生长 其它,50%,热能,维持体温,50%,50%,(二)产热与散热,产热过程 化学方式产热(1)成年人以战栗产热为主(2)非战栗产热对新生儿尤为重要,产热部位:肝脏、骨骼

4、肌 体液因素和神经因素参与产热调节 散热过程 物理方式散热 散热器官: (1)皮肤:主要散热器官,总散热量70% (2)呼吸: 29% (3)排泄(尿、粪):1%,(二)产热与散热,散热方式 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二)产热与散热,当外界温度低于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大部分热量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就成为人体唯一的散热形式,(二)产热与散热,(三)体温调节,(二)体温的调节,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什么结果? 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种动态平衡是怎样实现的? 调节机制是什么?是神经调节还是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的调节中枢在哪里? 感

5、受器是什么?分布在哪里? 效应器又是什么?,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哪里?,下丘脑,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分别是?,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种类:1)温觉感受器2)冷觉感受器,(二)体温的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方式,(二)体温的调节,寒冷,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传入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二)体温的调节,炎热,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传入神经,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一)正常体温表12-1 成人体温正常范围及平均温度,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体温在一些因素影响下

6、会出现生理性波动,但范围小,一般不超过0.51.0 昼夜 24小时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年龄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 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二)体温的生理变化,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体温的生理变化,性别 女性稍高于男性 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变动,即排卵后体温升高 运动 剧烈活动可增加产热 药物 麻醉药 其它,(二)体温的生理变化,(一) 体温过高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昼夜体温波动在

7、1. 0以上即可称为发热。 1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例),低热: 37.338.0中度热: 38.139.0高热: 39.141.0超高热: 41以上,三、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2发热过程及临床表现,3.常见热型(fever type) 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稽留热(continuous fever) 驰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3常见热型,病例:女,35岁,以持续高热1周为主诉入院,体温在39400C,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10C以内, 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意识清楚,面

8、色潮红,口唇干燥,食欲不振,请说说你采取哪些护理措施?,5. 护理措施,5护理措施(1)降低体温 (2)病情观察 (3)补充水分 (4)补充营养 (5)保证休息 (6)预防并发症 (7)心理护理,如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可用温水(或乙醇)拭浴。实施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定时测量体温,一般每日测量4次,高热病人每4h测量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摄入量不能低于2 5003 000ml,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 预防压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高热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坠

9、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定义:体温低于正常正常范围。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常见于早产儿、重度营养不良及极度衰竭的病人1、原因: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二)体温过低(hypothermia),2程度划分 体温过低可以划分为,轻度:3235 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2325,3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四肢冰冷、呼吸减慢、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感觉和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等。,4护理措施,四、体温测量法 (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1水银体温计 又称玻璃体温计,为临床最常用的体温计

10、。玻璃体温计分口表、肛表和腋表三种(图12-5),图12-5 玻璃体温计A口表 B 肛表 C 腋表,图12-6 笔式电子体温计,图12-7奶嘴式电子体温计,2电子体温计,3可弃式体温计,(二)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测1体温计消毒法 常用的消毒溶液有70%乙醇、1%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1)口表、腋表消毒法:(2)肛表消毒法先用消毒纱布擦净,再按上述方法单独进行消毒,使用后即浸泡于消毒液中,5分钟后取出,清水冲净,擦干,放入另一消毒液容器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用冷开水冲洗干净,擦干后用手或离心机将汞柱甩至35以下,存放于清洁盒内备用。切忌用40以上的热水浸泡、冲洗体温计,防止汞过度膨胀,引起爆

11、裂。,2体温计检测法 先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再同时放入已测好的40的水中,3分钟后取出检视。若误差在0.2以上、玻璃管有裂痕、水银柱自行下降,则不能再使用。合格体温计用纱布擦干后,放入清洁容器内备用。,(三)体温测量方法,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观察伴随症状。 3.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提供依据。,评估,1.病人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判断采用何种测体温方法。 2.病人在30分钟内有无影响测量体温准确性的因素存在。 3.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计划,操作步骤,实施,核对解释,绘制体温,整理消毒,检测记录,选择部位,测口温:将口表

12、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处(图12-10),此处靠近舌动脉,是口腔中温度最高的部位 嘱病人闭唇含住口表,勿用牙咬体温计,用鼻呼吸测量3分钟,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测腋温:擦干汗液,将腋表水银端放于腋窝处(图12-11)指导病人夹紧体温计,紧贴皮肤,屈臂过胸测量l0分钟,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测肛温:病人取侧卧、俯卧或屈膝仰卧位,暴露测温部位便于测量,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润滑肛表水银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婴儿只需将贮汞槽轻插入肛门即可,护士注意扶持固定肛表(图12-12)测量3分钟,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核对解释,整理消毒,检测记录,选择部位,口腔测温法要点 部位:舌系带两侧的舌下热窝 时间:35min

13、,腋下测温法要点 部位:腋窝深处 时间:10min,直肠测温法要点 部位:肛门内34cm ;时间:3min,2、操作步骤,图12-11 腋温测量的方法,图12-12 婴儿仰卧肛温测量的方法,评价,(1)病人理解体温测量的意义、目的,主动配合,操作顺利。 (2)病人了解体温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护士测量方法正确,测量结果准确,测量过程中病人有安全感。 (4)有效沟通,病人满意。,1.测量体温前,应认真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2.昏迷、精神异常、婴幼儿、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不宜测口温。进食或面颊部冷、热敷后,应间隔30分钟后方可测

14、量口温。3.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极度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不宜测腋温。4.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者禁忌测肛温;心肌梗死病人不宜测肛温,以免刺激肛门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动过缓;坐浴或灌肠者须间隔30分钟后方可测量肛温。,【注意事项】,5.如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时,首先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唇、舌、口腔、食管和胃肠道黏膜,再口服蛋清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出。6.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相符合时,应在床边监测,必要时测口温和肛温作对照。7.严格做好体温计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病人的体温计应固定使用。8.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监测体

15、温的重要性及影响体温的因素,学会体温的正确测量方法和异常体温的护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注意事项】,课后小结,1.临床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种热型有何特点? 2.在急诊的预检台来了三位病人:2岁的孩子、腹泻的中年女子、哮喘的老年男子,请问护士该怎样为他们正确测量体温? 3.测量体温应注意哪些事项?对体温过高病人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三、脉搏测量法,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护理,一、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脉搏的产生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随着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动脉内的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导致动脉管壁产生有节律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临床简称脉搏。搏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小动脉传播

16、,可以在人体的皮肤表面触及浅表动脉的搏动。,正常情况下,脉率与心率是一致的,当脉搏微弱不易测量时,应测心率 (一)正常脉搏 1脉率 即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100次/分钟,它可随多种生理性因素变化而发生一定范围的波动。 2脉律 指脉搏的节律性。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功能,正常脉搏搏动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一、正常脉搏与生理变化,3脉搏的强弱 指血流冲击血管壁的力量强度的大小。正常情况下每搏强弱相同。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动脉的充盈程度、脉压大小及动脉壁的弹性。4动脉壁的情况触诊时可感觉到的动脉壁性质。正常动脉管壁光滑、柔软,富有弹性。,(一)正常脉搏,(二)生理性变化,1年龄 脉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低,到老年时轻度增加。一般新生儿、幼儿的脉率较快,成人逐渐减慢,老年人稍增快。各年龄组的平均脉率见表12-3。2性别 12-18岁女性的脉搏比男性稍快,通常每分钟相差5次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