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715091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7.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 胃肠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阑尾的解剖,阑尾位于在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cm。,阑尾的解剖,阑尾起于盲肠根部,是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因此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阑尾的解剖,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又称麦氏点(McBurney),阑尾尖端指向,1.回肠前位:0-3点位 2.盆位:3-6点位 3.盲肠后位:9-12点位 4.盲肠下位:6-9点位 5.盲肠外侧位:9-10点位 6.回肠后位:0-3点位,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青少年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阑尾管腔阻塞,1,细菌入侵,2,阑尾管

2、腔阻塞后,细菌繁殖并分泌内外毒素,损伤黏膜上皮形成溃疡。,细菌穿过溃疡处黏膜进入阑尾肌层,阑尾壁间质压力增高,影响阑尾动脉血流,导致阑尾缺血,最终造成梗死和坏疽。,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厌氧菌。,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病变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充血,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由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阑尾黏膜溃疡增大并深达肌层和浆膜层,管壁内有小脓肿形成,腔内有积脓。阑尾显著肿胀,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盖有脓苔。,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3,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壁血液循环障碍,致阑尾管壁组织坏疽或穿孔,浆膜呈暗紫色或黑色。穿孔后如未被大网膜包裹

3、,炎症扩散,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周围脓肿,4,急性阑尾炎化脓、坏疽、穿孔时,如果进展较慢,大网膜移至右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形成粘连,即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了解病人年龄、性别、女性病人的月经史、生育史;,护理评估,有无不洁饮食史;,询问病人既往有无急性阑尾炎发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胆囊炎或妇科病史;,有无手术史;,有无腹痛的诱因、缓解或加重因素。,护理评估,急性阑尾炎典型的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1,腹痛常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部,数小时(68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护理评估,病人早期可有反射

4、性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2,部分病人因肠功能紊乱可有便秘或腹泻。,盆腔位阑尾炎时,可有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等症状。,弥漫性腹膜炎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而出现腹胀等表现。,护理评估,早期有乏力、低热。,全身症状,3,炎症加重时可出现中毒症状,体温升高达38左右,心率加快。,阑尾穿孔时体温可高达3940。,若发生门静脉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护理评估,体征,4,压痛点通常固定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约1/3交界处,即麦氏(McBurney)点,亦可随阑尾解剖位置变异而改变。,当炎症扩散到阑尾以外时,压痛范围也随之扩大,但仍以阑尾部位压痛最为明显。,护理评估,护理评估,体征,4,包括腹肌紧张

5、、压痛、反跳痛,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常提示阑尾炎症加重。,多为阑尾周围脓肿的表现。,护理评估,体征,4,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检,护理评估,结肠充气试验,病人仰卧位,检查者用右手压迫左下腹降结肠区,另一手按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护理评估,病人左侧卧位,将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常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腰大肌试验,护理评估,病人仰卧位,右髋右膝屈曲90,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位置靠近闭孔内肌。,闭孔内肌试验,护理评估,盆腔位阑尾炎常在直肠右前

6、方有触痛,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痛性肿块,阑尾穿孔时直肠前壁压痛广泛。,直肠指检,护理评估,特殊类型阑尾炎,5,小儿阑尾壁薄,管腔小,梗阻后易发生血运障碍,引起坏疽和穿孔。由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炎症易扩散,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一旦发病,病情发展快,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有局部压痛和肌紧张。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治疗。,护理评估,特殊类型阑尾炎,5,老年人痛觉迟钝,防御功能减退。病人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体温和白细胞升高均不明显。,临床表现轻,而病理改变重,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应早期手术治疗。,护理评估,特殊类型阑尾炎,5,随着子宫逐渐增大,盲肠和阑尾被推向

7、右上腹,压痛点上移。,大网膜常被增大的子宫推向一侧,使炎症不易局限,炎症刺激易诱发流产或早产,威胁孕妇生命安全。,治疗以早期阑尾切除术为主。,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实验室检查,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病人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见盲肠扩张和液气平面。,B超检查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早施行阑尾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仅用于早期单纯性阑尾炎或急性阑尾炎早期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应先使用抗生素控制症状,3个月后再手术切除阑尾。,与阑尾炎症有关。,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等。,与阑尾炎症刺激及腹部手术创伤有关。,非手术

8、疗法的护理,手术后护理,健康指导,非手术疗法的护理,一般护理,1,卧位:病人宜取半卧位,放松腹肌,减轻腹部压力,有利于炎症的局限。,护理措施,饮食和输液:禁食、以减少肠蠕动,并给予静脉输液,病人在禁食期间禁忌服用泻药和灌肠,防止肠内压升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非手术疗法的护理,病情观察,2,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腹部症状体征及血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护理措施,腹痛期间禁止使用吗啡止痛,以免掩盖病情。,若体温明显增高,脉搏、呼吸加快,或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上升,或腹痛加剧且范围扩大,或出现腹膜刺激征,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非手术疗法的护理,治疗配合,3,抗感染:遵医嘱应用有效抗生

9、素。,护理措施,对症护理:有明显发热者,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一般护理,1,卧位:病人术后麻醉清醒或硬膜外麻醉平卧6h后,血压、脉搏平稳改为半卧位,以降低腹壁压力,减轻切口疼痛,利于呼吸与引流。,手术后护理,护理措施,饮食:术后暂禁食,待胃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可进流食,次日给半流质饮食,如进食后无不适,第46日可进易消化的普食,1周内忌牛奶、豆制品,禁忌灌肠及使用泻剂。,早期活动:鼓励病人术后床上翻身和活动肢体,麻醉反应消失后可起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治疗配合,2,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手术后护理,护理措施,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3,手术后护理,护理措施,护

10、理措施,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表现为腹痛、腹胀及出血性休克等症状,故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如出现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表现,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输血补液,并做好紧急手术准备。,护理措施,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化脓性或穿孔性阑尾炎。,表现为术后23日体温升高,切口局部有红、肿、胀痛或跳痛,甚至出现波动感。,应加强换药,给予抗生素和理疗等治疗,如已化脓应拆线引流。,护理措施,是阑尾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不完全梗阻者行禁食和胃肠减压,完全梗阻者需手术治疗。,护理措施,切除阑尾时若残端保留超过1cm以上,术后残株易复发炎症。,表现为阑尾炎症状和体征,病情重者需手术治疗。,护理措施,健康指导,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生活不规律,改变高脂饮食、高糖、低纤维素的饮食习惯。,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防止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周围脓肿者,告知病人3个月后再次住院行阑尾切除术。,自我监测,指导病人出院后若发生腹痛、腹胀等不适及时就诊。,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