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71195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 2(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政治思想史,2018/9/4,第五章 精神的权力与世俗的权力,三个阶段:上帝之国与尘世之国(基督教的自我克制阶段);教会对国家权力的侵蚀;国家的回归(宗教改革)。 政治思想贡献:一是基督教宣扬的对国家政权的不信任态度成为近代以后西方政治思想的基调;二是基督教的正义观念与自然法理论对国家权力发挥了强大的约束作用;三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些基本内容,包括自由、民主等,都可以从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中找到其渊源。而贯穿其中的是对暴政的抵抗(即抵抗权的思想),2018/9/4,一、基督教神学政治理论的创立1、基督教早期政治思想基督教创立时期的思想代表了犹太下层人民对异族强权统治和本族上层分子的不满。这些

2、思想大多反映在启示录和福音书中。A、蔑视有钱人,反对罗马统治。耶稣说过,“富人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圣经中用巴比伦的大淫妇来谕指罗马统治者。B、大家皆兄弟,信徒一律平等C、宣传末日审判,提出建立一个平等正义、公共消费的理想社会D、对压迫采取蔑视态度,等待天恩的来临随着基督教日益与罗马统治阶级的结合,以至基督教最后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的政治思想发生变化。,2018/9/4,2、教父神学与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形成(1)教父时期政治观的发展“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基督教的教父们提出这一口号的目的是为了给教会从专制统治下争取自主权。,2018/9/4,(2)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奥古斯

3、丁(354430年)。生于北非。早年信奉摩尼教,生活放浪。387年皈依基督教,献身于教会。后成为北非希坡城主教。代表作是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吸收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基督教进行神学改造,奠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基本体系。同时对基督教神权政治思想阐发,尤其是他对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区分,使人们摆脱了古希腊的政治善的思想,对后世政治是必不可少的恶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9/4,(2)奥古斯丁的基督教神学政治观A、 信仰高于理性,信仰上帝就把握了至上。奥古斯丁在哲学上继承柏拉图,并用神学发展了柏拉图哲学。人类的美德和正义是不完善的,所以必须以完善的上帝来做最后的依靠。正义是理性,而人的理性

4、来于上帝的光照。理性统治欲望,上帝统治理性,也就是善良的臣民服从智慧的统治者,统治者又要服从上帝。上帝为人类提供了评判的依据,上帝最终将把握评判。上帝既是评判者,又是评判的标准,是衡量一切事物及其完善程度的尺度。 奥古斯丁认为人的理性和德行是不完善的,即使是哲学王这样的统治者,所以人应该服从完善的上帝。,2018/9/4,B 、两种城邦的理论与政教关系奥古斯丁认为存在两种城邦,上帝之城和尘世帝国。在尘世帝国,人们爱自己而蔑视上帝,在上帝的国度,人们爱上帝而蔑视自己。人们是上帝之城的公民还是地上之城的公民,在于你是否爱上帝。上帝之城是基督徒和上帝的追随者的共同体,他们虔敬、敬畏、忏悔并禁欲,只有

5、在这里真正的正义才会实现,义人必受上帝的眷顾。而尘世帝国的居民贪图享乐,不爱上帝,注定会被上帝抛弃。奥古斯丁的政治主张:区分精神领域和世俗领域;信徒要追求精神的至上,但又不要摒弃世俗的统治。世俗的统治是未来得救的条件。但世俗统治毕竟是有局限的。,2018/9/4,3、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产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1)基督教追求天国和来世的价值取向,导致个人与政治的进一步疏离。古代城邦政治理论认为个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生活是人道德完善的保障。斯多噶学派疏远政治,关系个人的道德完善,甚至认为过多的政治活动是对人道德发展的束缚。基督教认为现实世界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场所,一个涤罪场,他们追求的是永恒的天

6、国。在基督教这里,对政治的疏离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选择,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天国,世俗的政治只是一种暂时的必需品,是不值得基督徒们尽心尽力地去追求的。,2018/9/4,3、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产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2)贬低世俗权威的思想倾向。基督教区分了两种权威,把人间的权威置于神的权威之下,剥夺的世俗权威的精神权力。虽然他们认为世俗权威的存在是正当的、必要,但他们对世俗权威总是持一种怀疑、批判的眼光,认为他们是不完善的,有可能出错的。虽然它们的存在可以维护社会秩序,抑制恶的行为,是对人性中罪恶一面的控制的需要,但它们的起源仍是恶的,带有抹不掉的污点。所以又需要对它加以限制。区分教权和王权,界定

7、二者的关系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主要关注的问题。,2018/9/4,3、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产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3)人人平等的新观念。斯多噶学派认为人根据自然法和理性是平等,但影响范围较小,罗马帝国的法律平等仍是一种有等差的平等。基督教用人人可以理解的形式表达了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这种平等,在现实社会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而在天国中是一切的平等。,2018/9/4,3、基督教神学政治观的产生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 (4)基督教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天国的憧憬,对后世政治思想也产生重要影响。基督教虽然认为现实政权和社会制度的存在有合理性,因为耶稣说过“没有任何权柄不是来自上帝的”

8、。但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它又绝对是不完善,有瑕疵的,值得并需要批判和扬弃。未来或彼岸的千年王国是更值得期许,也是必将到来的。这对后来的无论是乌托邦思想还是政治发展(进化)思想,以及西方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精神都是一个主要渊源。,2018/9/4,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发展1、中世纪的欧洲历史中世纪的历史界定:最初西方人用中世纪来指介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与近代启蒙思想之间的一个文化发展的低谷时期。时间上借用西罗马灭亡到东罗马灭亡这个时间。当代历史学界基本上把从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初定为中世纪。,2018/9/4,中世纪的欧洲1000年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五世纪中叶到八世纪末,日耳曼蛮族入侵、战争

9、、掠夺、破坏、封建小国林立,欧洲处于无秩序状态;九世纪到十三世纪,典型的欧洲封建社会时期,封建政治秩序稳定下来,形成几个主要的封建国家。教会通过重大整顿,体制完善,势力巨大,在与王权斗争中取得绝对胜利;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社会经济繁荣,城市出现,封建秩序出现裂痕,自耕农与市民阶级成为新兴社会力量,王权在新社会力量支持下开始对抗教权。欧洲的中世纪绝对不是黑暗的时代。基督教的文化创造、日耳曼新鲜血液的汇入,塑造出一种不同于希腊、亦不同于罗马的新型欧洲文化。,2018/9/4,2、中世纪欧洲三大政治传统的结合:罗马法、基督教和日耳曼传统。(一)、日耳曼传统对中世纪西方政治的影响(1)以私人效忠为基础

10、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缘于向阶级社会过渡中的王与亲兵的关系,是一种非血缘的,以利益、荣誉、诚信、尊重为基础首领与部属的关系。这种关系,使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封建领主制度。首领与附庸的关系,过渡为领主与分封的下级附庸的关系。双方的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的约定为基础的。这种约定的基础是利益关系,但起维护作用的是荣誉和诚信,以及尊重。随着时间的发展,附庸对领主的追随是出于义务的约定关系,而不是对领主的崇敬(卡理斯玛)。,2018/9/4,(2)日耳曼人的民主传统。日耳曼人直接由军事民主制过渡到封建社会,没有受到奴隶社会专制阶段的洗礼和东方独裁专制文化的影响,民主的政治遗风一直保存下来,直到中世纪晚期,这种民

11、主传统主要表现为贵族们对王权的限制和挑战。有些地区一直保持王的选举,而在英国和法国表现为国会和三级会议。(3)日耳曼人的习惯法传统。虽然后来,日耳曼人继承了罗马法的成文法,但对不成文的习惯法的传统一直保留到中世纪晚期。,2018/9/4,(二)、日耳曼人传统对希腊罗马传统及基督教的结合(1)基督教政治理论的吸纳。如,王权的神圣化和有限性,自然法与习惯法的结合等。(2)罗马法的法律传统,以及权利与义务政治的法律化(日耳曼人的成文法出现于九世纪)。(3)希腊罗马政治思想,主要是后期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采纳。,2018/9/4,3、中世纪西欧政治的特点(1)以个人依附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 欧洲

12、的领主分封制类似于中国古代西周的封邦建国。但不同的是,中国西周的封建制度,不是完全的赤裸裸的契约权利与义务的领主与附庸的关系,而是确立了严密的宗法制度,通过宗法制度,天子作为天下大宗,具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统局面。而西欧的纯粹的契约领主关系,形成的封建割据和登记封建制度。(2)基督教的普世地位与地方观念并存。(3)王权与教权的合作与冲突。,2018/9/4,三、中世纪教权与王权合作与冲突及神权政治理论1、中世纪教权与王权的合作与斗争:教父神学家们(安布罗斯)提出的”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争取了教会的精神独立权力。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维护了被贬低的世俗权力的必要性

13、。但是,世俗权力和精神权力一旦发生冲突怎么办呢?,2018/9/4,在中世纪早期,社会大动荡,教会的建制还不完善,需要世俗君主的剑的保护,以免遭游荡的盗寇劫掠和阿拉伯铁骑的践踏。初建政权的日耳曼君主需要教会神权的维护以及有文化的教职人员的协助管理。双方合作是主要的。这种情况大约到查理曼大帝的时代达到高峰。,2018/9/4,但随着九世纪以后欧洲社会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双方的冲突增加。一方面,九世纪以后,教会进行了所谓克吕尼修道院的改革运动,加强了教会纪律,教士实现独身,教皇选举制度化,教廷加大对地方教区的控制。同时教会获得了巨大的财产,控制了西欧各国大量的土地,并征收什一税,个别地方教区获

14、取了领主诸侯的封建地位。强大了的教会,要摆脱世俗君主的监护,同时主张拥有对世俗君主的道德指导和批评权。教会认为精神高于世俗,拥有对世俗事务的最终精神决策权,但是其权力要求往往超越这个精神限度,插手世俗事务,聚敛大量钱财。,2018/9/4,另一方面,王权日渐稳定,国王要求加大自己对域内的控制,要求附庸的进一步忠诚,反对教廷对王权势力范围的干涉,同时王权还想干涉教会事务,对教职人员的任命,甚至教皇的选举获得更大的发言权,进而觊觎教会财产。国王们认为自己握有刀剑,要保护教会,但是有时又过分地认为,不仅要从外部保护教会,而且当教会内部出现问题时,国王也要出面清除异端,从而象君士坦丁大帝那样干预教会的

15、信仰。教廷与世俗政权之间的冲突早期主要集中在主教叙任权,后期集中在教会财产的征税权。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与格里高利七世发生的冲突中,最终以教会的胜利告终,到英诺森三世时期,教会教职的任命权力已经较为明确。,2018/9/4,但是到13世纪后期,英国和法国的君主对教会财产提出征税权。在教会的反对下,英王爱德华一世宣布,如果不征税,则不予法律保护;法王宣布禁止法国贵金属出境。在1302年召开首次三级会议,得到民众的拥戴后,法王腓力四世(美男子)干脆带兵直捣罗马,废黜了卜尼法斯八世,并在1308年把教廷强行迁往法国的阿维农。,2018/9/4,如何处理这个二元的权力结构的关系,格里高利七世提出

16、的太阳和月亮理论;1302年卜尼法斯八世的两剑论的一圣教谕。而真正进行系统的理论论证,试图化二元为一元,以解决矛盾的是托马斯主义。,2018/9/4,2、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政治思想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托马斯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欧基督教全盛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世俗政权的一度挑战已经被压服了,而王权与市民想结合掀起的新的对教权的挑战还没有兴起。在国际方面,十字军方兴未艾,西班牙的再征服运动如火如荼。在教会内部,经过九世纪以来的内部整肃,教会纪律得到加强,教士的宗教精神虔诚,教士的独身和禁欲制度化。正是基督教的这种全盛局面,教会异常的自信和宽容,为托马斯进行基督教神学的总结和理性化的研

17、究提供了条件。,2018/9/4,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巨大影响,包括其政治思想。有人认为他的政治学是用基督教的神学启示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的修正,修正的材料是圣经、新柏拉图主义和罗马法。,2018/9/4,1、教会与国家、教权与神权的关系。一方面神权高于政权,政权具有次生性,另一方面,政权相对于教权又具有独立性,神权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权。此外,托马斯虽然认为信仰高于理性,但是仍然承认的人的理性的价值和意义,所以给个体的基督徒留下了思想的空间,所以,他的基督徒仍是自由的基督徒。托马斯阿奎那首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神权与王权的关系。他首先赋予国家以存在的合理性,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理性的产物,是人们过道德生活的需要。国王需要行仁政以满足这一点。但是人们的幸福追求不仅止限于仁政,而是天堂的幸福。这只有教会才能满足,只有上帝才能实现。所以教权是高于世俗政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