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晶体结构第三节 材料结构基础(二)一、晶体结构二、倒易点阵三、晶带,一、晶体结构 1.空间点阵的概念 晶体: 组成它的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团等)有规则排列的固体.,◆点阵:为了描述晶体中原子的排列规则,将每一个原子(原子团等)抽象视为一个几何点(称为阵点),从而得到一个按一定规则排列分布的无数多个阵点组成的空间阵列,称为空间点阵或晶体点阵,简称点阵.,,点阵,2.阵胞与点阵类型 ◆阵胞(晶胞):在点阵中选择一个由阵点连接而成的几何图形(一般为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基本单元来表达晶体结构的周期性,称为阵胞(晶胞).,阵胞,,点阵,,,,,,,,,,,,,,,,,,,,,,,,,,,,,,,,,,,,,,,,,,,,,,,,,,,,,,,,,,,,,,,,,,,,,,,,,,,,,,,,,,,,,,,,,,,,,,,,点阵,,阵胞,◆阵胞的描述: 平行六面体的阵胞由表示其形状与大小的3个矢量a、b、c来描述 a、b、c称为单位阵胞矢量(点阵基矢)为b、c边夹角 为a、c边夹角 为a、b边夹角,◆点阵常数: 矢量a、b、c 的长度(即阵胞三个棱边的长度a、b、c)+ 矢量间的夹角 、 、 ,◆注意:晶体学上的坐标系均采用右手定则,例如,NaCl点阵常数: a = b = c = 5.62 Å; = = = 90º TiO2 (金红石) 点阵常数: a = b = 4.59 Å, c= 2.96 Å, = = = 90º,阵胞在空间的重复堆砌 → 空间点阵,◆阵胞与点阵的关系:,a,b,c,o,◆以阵胞任一阵点为坐标原点,以a、b、c分别为三坐标轴单位矢量.由原点向任一阵点(坐标x,y,z)的连接矢量为rxyz,则: rxyz = xa + yb + zc,r133 = a+3b+3c,◆阵胞的选取原则: ①能同时反映出空间点阵的周期性和对称性; ②在满足①的条件下,有尽可能多的直角; ③在满足①和②的条件下,体积最小。
◆布拉菲的研究表明,按上述三原则选取的阵胞只能有14种,称为14种布拉菲点阵◆按阵胞中阵点位置的不同,14种布拉菲点阵可分为4种点阵类型(P、C、I、F):,◆简单点阵,P八个顶点上有阵点,每个阵胞占有一个阵点,阵点坐标为000,除八个顶点上有阵点外,两个相对的面心上有阵点,面心上的阵点为两个相邻的平行六面体所共有因此,每个阵胞占有两个阵点阵点坐标为000,1/2 1/2 0,◆底心点阵,C,除8个顶点外,体心上还有一个阵点,因此,每个阵胞含有两个阵点, 其坐标为: 000,1/2 1/2 1/2,◆体心点阵,I,除8个顶点外,每个面心上有一个阵点,每个阵胞上有4个阵点,其坐标分别为: 000,1/2 1/2 0, 1/2 0 1/2, 0 1/2 1/2,◆面心点阵, F,◆按阵胞形状的不同, 14种布拉菲点阵可归纳为7个晶系:,立方晶系 a=b=c ===90° 四方晶系 a=bc ===90° 正交晶系 abc ===90° 三方晶系 a=b=c ==90° 六方晶系 a=bc ==90°, =120° 单斜晶系 abc ==90°, 90° 三斜晶系 abc 90°,3.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 ◆若将组成晶体的原子(离子、分子等,以下称为结构基元)置于点阵的各个阵点上,则将还原为晶体结构,即:晶体结构 = 空间点阵 + 结构基元.,NaCl结构,+,=,Na+ Cl-,+,◆空间点阵 + 结构基元 = 晶体结构,空间点阵,结构基元,晶体结构,,◆注意:虽然空间点阵只有14种,但由于结构基元的多样性(可能是同种或异种原子、离子,也可能是分子、原子团等),因而每一种点阵因结构基元不同可表示多种晶体结构.,例:Cu和NaCl 同属面心F点阵,因结构基元不同,而晶体结构不同,4.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晶体中由原子组成的直线和平面分别称为晶向和晶面.国际上通用密勒(W.H.Miller)的标识方法,来表示晶向和晶面的空间取向,称为密勒指数.,(1) 建立坐标系: 以任一阵点为坐标原点,以晶轴为坐标轴, 并以点阵基矢a、b、c为相应坐标轴单位矢量;,,,,,y,z,x,0,0,0,1,1,1,,B,◆ 晶向指数确定方法:,(4) 将3个坐标值按比例化为最小整数(即互质的整数),并加方括号 [111].,(3) 求出该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1,1,1;,(2) 通过坐标原点引一直线,使其平行于待标识的晶向;,a,b,c,◆晶向组: 空间所有相互平行(方向一致)的晶向,其晶向指数相同, 称之为晶向组,◆右图中三个 晶向的晶向指数 均为 [111], 称之为[111]晶向组,◆晶向族: 晶体中方位不同但原子排列状况相同的所有晶向的组合. ◆例: 立方系<100> 晶向族 表示与 [100] 原子排列状况相同的 6个晶向组,即有:,(2) 求出待标识晶面在3个坐标轴上的截距: x = 1, y = 1, z = 1,(3) 取3个截距值的倒数: 1/x = 1, 1/y = 1, 1/z = 1,(4) 将倒数按比例化为最小整数 (即互质的整数), 并加圆括号: (111),,,,y,z,x,A,,,,,,,◆晶面指数确定方法:,(1) 建立坐标系,a,b,c,o,例: 求点阵面 MSR的密勒指数,(2)截距 x=1/4, y=2/3, z=1/2,步骤如下:,(1) 建立坐标系,(3)倒数: 1/x = 4, 1/y =3/2, 1/z =2,(4)将倒数乘公因子2, 化为最小整数,(5)加圆括号: (834),问题:求下列点阵面的密勒指数?,(100),(110),◆晶面组: (hkl) 表示的不仅是一个晶面,而是空间所有相互平行(方位一致)的晶面, 称之为晶面组.,◆晶面族 {hkl}: 晶体中方位不同但原子排列状况相同的所有晶面的组合. ◆例: 立方晶系,,◆右图中四个晶面的原子排列相同, 同属{111}晶面族 .,◆注意: 立方晶系中, 凡指数相同的晶向与晶面均互相垂直, 如[100]┴(100), [110]┴(110)等.,◆除采用密勒指数标识外,还可采用四轴定向方法标识.即以a1、a2、a3 、 c为坐标轴单位矢量建立四轴坐标系,然后仍按密勒标识方法的步骤确定晶向和晶面指数,但此时获得的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均由4个数值组成,型如[uvtw] 和(hkil)。
◆六方晶系晶向与晶面指数,◆ 六方系四数值晶向指数[uvtw] 与四数值晶面指数(hkil) 中均只有3个值是独立的,,t = -(u+v) i = -(h+k),5.干涉指数 ◆问题:在(hkl)晶面组(其晶面间距为dhkl)同一空间方位上,设若有晶面间距为 dhkl/n (n为任意整数)的晶面组,应如何标识?,◆图中: A1,A2,A3,…为(010)晶面组(其面间距为d010),在此组晶面中分别插入B1,B2,…晶面,则形成晶面间距为d010/2的A1, B1, A2, B2,…晶面组.应如何标识?,◆答:按照以前晶面指数的确定方法,(1) A1,B1, A2, B2, … 最靠近坐标原点的晶面 B1在3个坐标轴上的截距为: , ½, (2) 截距的倒数为: 0,2,0 (3) 将倒数除公因子2, 化为最小整数: 0,1,0 (4) 加圆括号可表示为:(010),◆结论:若仅考虑晶面的空间方位,则A1,B1,A2,B2,…与A1,A2,A3,…一样,均以晶面指数(010)标识 ◆若要考虑二者晶面间距的不同,则分别用 (020) 和 (010) 标识,此即干涉指数.,◆干涉指数:对晶面的空间方位和晶面间距的标识; ◆晶面指数:仅仅标识了晶面的空间方位。
◆求晶面指数时, 要将截距的倒数化为互质的整数; ◆求干涉指数时, 要将截距的倒数化为整数, 但不必互质干涉指数和晶面指数的不同:,◆若将(hkl)晶面间距记为dhkl,则晶面间距为dhkl/n 的晶面干涉指数为(nh nk nl),记为 (HKL) . ◆例:晶面间距分别为d110/2, d110/3的晶面,其干涉指数分别为 (220) 和(330).,干涉指数与晶面指数的关系:,◆注意:干涉指数表示的晶面并不一定是晶体中的真实原子面,即干涉指数表示的晶面上不一定有原子分布,干涉指数概念的建立主要为简化布拉格方程,分析衍射c,正点阵,倒易点阵,例如, -Fe,体心立方点阵, 点阵常数: a = b = c = 2.866 Å; = = = 90º,二、倒易点阵,◆我们知道,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可用点阵代表,一个点阵可以用规定晶胞的三个矢量a、b、c来规定,这个点阵也被叫做正点阵V = (b×c)·a,什么是倒易点阵呢?,1. 倒易点阵定义:◆倒易点阵由一组倒易矢量a*、b*、c*所规定若正空间点阵基矢为 a、b、c倒空间点阵基矢为 a*、b*、c*定义a·a*=1, a·b*= 0, a·c*= 0 b·a*= 0, b·b*=1, b·c*= 0 c·a*= 0, c·b*= 0, c·c*= 1,a·a*=1, a·b*= 0, a·c*= 0 b·a*= 0, b·b*=1, b·c*= 0 c·a*= 0, c·b*= 0, c·c*= 1 式中,等于1的3式决定了a*、b*、c* 的长度,而另外6式决定了a*、b*、c* 的方向。
亦即:a* ┴ b, a* ┴ c, b* ┴ a, b* ┴ c, c* ┴ a, c* ┴ b,,a* ┴ b, a* ┴ c, b* ┴ a, b* ┴ c, c* ┴ a, c* ┴ b, ∴ a*//(b×c), a*= K(b×c)b*//(c×a), b*= K(c×a)c*//(a×b), c*= K(a×b) 又∵ a*·a = K(b×c)·a = 1 而(b×c)·a 为正点阵晶胞体积V ∴ a*·a = KV = 1 ∴ K = 1/V,∴ a*= K(b×c) = (b×c)/Vb*= K(c×a) = (c×a)/Vc*= K(a×b) = (a×b)/V,这就是倒易点阵的基矢表达式,即教材中(1-43)式2. 倒易点阵晶胞参数和正点阵晶胞参数关系,正点阵晶胞用六个参数a,b,c,α, β, γ表示 倒易点阵也用六个参数来表示,即: a*,b*,c*,α*, β*, γ* 其中a*,b*,c*为倒易晶胞三个棱边的长度 *为b * 、c *边夹角 *为a * 、c *边夹角 *为a * 、b *边夹角,从正点阵参数求取a*、b*、c*a*= (b×c)/V = (bcsinα/V)n n为b×c方向的单位矢量。
∴ a* 之长度a* = bcsinα/V 同理 b* 之长度b* = casinβ/Vc* 之长度c* = absinγ/V注意: 习惯上,点阵常数以Å为单位,故倒易点阵参数a*、b*、c*的单位是Å-12) 从正点阵参数求取α*、 β*、 γ*∵ b* · c* = b* c* cosα*∴ cosα* = b* · c*/ b*c* = (c×a) · (a×b)/V2 b*c* =[(c·a)(a·b)-(c·b)(a·a)]/V2 b*c*= [c a cosβa b cosγ- c b cosα a2]//(c a sinβa b sinγ)= (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 同理 cosβ*= (cosγcosα -cosβ)/sinγsinα cosγ*= (cosαcosβ -cosγ)/sinαsinβ,a* = bcsinα/Vb* = casinβ/Vc* = absinγ/V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cos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 cosγ*=(cosαcosβ-cosγ)/sinαsin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