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

上传人:zhuma****mei1 文档编号:53709414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 工资差距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出品商品结构论文工资差距论文出品商品结构论文工资差距论文出口商品结构与工资差距出口商品结构与工资差距摘要:文章根据 Susan Zhu 和 Trefler(2005)提出的出口商品比重累积法对我国制造业行业在1992年到2002年,2003年到2009年两个时间段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同时还对该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工资差距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利用工业行业数据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 FDI 的溢出效应和技术的进步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从而带来了工资差距的扩大。关键词:出口商品比重累积法;出口商品结构;工资差距一、 文献综述

2、国外相关文献中,从进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的文献非常少。Susan Zhu 和 Trefler(2005)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出口商品比重累积法,通过计算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分析随之引起的技术升级对工资差距的影响。而国内关于工资差距的文献还没有专门从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朱钟棣(2009)分析了贸易商品结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他分别从不同行业出口商品额与工资差距的相关性,以及进口商品额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关于商品结构的衡量也是很抽象的。而国内有很多文献是单独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而且多是讨论w其对经济增长和贸易收益的影响,它们是根据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3、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的出口份额变化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如周春芳、田伯平(2007)根据江苏省的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了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的变化,张鸿(2006)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纯出口优势指数对我国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根据中国的工业行业贸易情况和相关数据,对制造业行业1992年2002年和2003年2009年的出口商品结构分别进行了测算,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与工资差距之间的影响机制,最后还利用1998年2008年的工业行业相关数据对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工资差距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改革

4、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非常迅速,尤其是出口贸易,在1992年到2009年之间,我国出口商品贸易总额从850亿美元增加到12 000亿美元,增长了进13.1倍,而且除了量的变化,更是有质的变化,近几年来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都在增加。为了更加细致的衡量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本文根据 Susan Zhu & Trefler(2005)的方法,首先按照技术密集度把行业进行排序,然后根据各行业的出口贸易额,使用出口商品比重累w积法来计算出口商品结构,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其中?驻 Z 表示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X(z)表示行业各年的出口商品比重。根据 Susan Zhu

5、& Trefler(2005)的设定,z 表示行业的技术密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指标,且 z(0,1。他们认为如果?驻Z 为正,表示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增加,出口商品结构提升。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商品的技术密集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中间甚至可能会出现要素密集度逆转,所以本文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分析,分成两个时段来讨论,并且以制造业行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为研究对象。第一个时段为1992年2002年,根据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经济普查数据计算的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比值,将制造业行业按照技术密集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第二个时段为2003年2009年,根据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数据计算制造业各行业的技术

6、密集度并排序。然后,利用各行业的出口贸易额按照等式(1)分别计算出制造业各行业的累积出口比重,得到出口商品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1给出了我国2003年、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的出口商品结构分布情况,其横轴表示的是制造业各行业按照技术密集度从低到高的排序,从图中可以看到在2003年我国50%的出口集中在前16个行业,到2009年则集中到前19个行业,这说明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出口份额减少,而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出口增加。另外2003年的折线位于最上面,2005年在中间,而2007和2009在最下面。根据 Susan Zhu 和 Trefler(2005)的结论,各行业出口商品结构累积

7、和越大即w折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越大,则出口商品技术密集度越低,从图1的折线排序来看,2003年2009年间整个制造业行业出口商品技术密集度增加,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而从变化的速度上来看,2003年2005年,变化幅度比较大,技术升级比较明显,2005年以后速度减缓。图2给出了1992年2002年间的出口结构分布,其折线的变化也是逐年下降的,即出口商品开始转向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但是变化的幅度相对而言要大于2003年2009年。在1995年,1998年和2001年排在后几位的行业即技术密集度高的行业出口份额的增长非常明显,制造业的出口开始大量集中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另外,比较图1和图2,我们发现前

8、者的折线向下凹,而后者1992年和1995年是明显上凸的,到1998年开始平缓,而到2001年的折线已经有下凹的趋势。这两个图的形状的变化表明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转向高技术密集型商品的一个过程。三、 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1. 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出口额的急剧上升极大的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充裕的外汇储备。从前面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技术密集度不断提高,实现了出口升级的外贸方针。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除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 FDI 的发展。w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 FDI 激增,根据中国经济

9、统计年鉴统计数据,我国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为94 033万美元,到2002年已经达到3 679 998万美元,增长了38倍。国内外商投资企业也开始增加,据统计1998年我国工业行业三资企业数为26 442个,到2009年已经有75 376个。国内很多学者认为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改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技术的进步也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使得企业更倾向使用技术劳动力生产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商品。同时各行业研发投入的增加,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提升了出口商品结构。近两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有了很大的增长

10、,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00年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3 704.22亿美元,而进口额则为5 250.3亿美元,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但是2009年出口额为37 698.31亿美元,而进口额31 010.8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表明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Susan Zhu 和 Trfler(2005)提出的“技术赶超”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工资差距变化的原因。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赶超”使得其出口份额转向本国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出口份额的转移扩大了工资差距的变化程度,即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提高扩大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在我国,FDI 和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技术进步都是“技

11、术赶超”的具体表现形式,事实也表明我国的“技术赶超”高于其它发展中国w家,据世界银行统计,近年来我国 GDP 增长速度连续超过8%,世界银行甚至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 “技术赶超”带来的经济发展的变化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工资差距。2. 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开始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这必然会引起对技术工人相对需求的增加,从而加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而 FDI、技术进步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工资差距之间是存在逻辑关系的。Susan Zhu(2005)通过南北贸易模型指出,南方国家的技术

12、进步带来了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而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增加了对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从而使得工资差距扩大。在我国,FDI 的增长加强了工业化国家对我国的投资,并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溢出效应,加快了我国的“技术赶超”,促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而影响了对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扩大了工资差距。为了利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我们首先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工资差距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因果分析。其中工资差距用工业行业科技活动人员的平均工资与非技术人员平均工资的比值表示,数据来源于历年科技统计年鉴和劳动统计年鉴的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就业人数和工业行业平均工资整理

13、计算得到;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则根据我们前面给出的等式(2)计算得出,数据来源于联w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整理所得。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工资差距的变化,即滞后1期的情况下,在1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但是无论是滞后1期还是2期,我们都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工资差距不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我们建立一个计量模型来检验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另外考虑到技术工人人数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工资差距,我们的模型中主要包含了两个变量: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技术工人的相对人数,如下式:其中 wH 为工业行业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用工业行

14、业的劳务支出与科技活动人数的比值计算得出,数据来自历年科技统计年鉴 ;wL 为工业行业技术工人工资,根据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和科技统计年鉴工业行业人均工资、科技活动人数,就业人数计算得出;?驻 Z 是根据前面给出的出口商品比值累积法计算工业行业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H 和 L 分别为工业行业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人数,数据来自历年科技统计年鉴 。考虑到影响工资差距的因素除了上面给出的,还有很多其它因素,而这些因素同样可能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有影响,因此方程(3)存在内生性问题,我们选择两阶段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用?驻 Z 代替?驻 Z。在我国 FDI 和技术是导致结构变化的两个重要原因,因此我

15、们的第一步回归是利用工业行业的 FDI 占出口的比重和技术密集度得出?驻 Z,估计方程如下:w其中,FDI 为工业行业历年实际利用外资额,TFDI 为我国历年的全部实际利用外资额,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 。根据(3)和(4) ,我们利用工业行业1998年2008年的相关数据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采用的计量分析软件是EViews5.0,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的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很显著。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相关系数为正,在5%的水平显著,这表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扩大了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与我们的预期相同,也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

16、发展情况。行业中技术工人的相对工作人数的相关系数为负,而且非常显著,这说明技术工人相对供给的增加缓解了工资差距。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要素替代的角度理解,H/L 作为行业技术密集度的一个衡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技术的进步,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代替行业对技术劳动的需求,使得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差距缩小。同时,比较出口商品结构和技术的相关系数,发现技术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出口商品结构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程度(1.0240.835 3) ,所以现阶段,技术进步的替代效应要超过出口商品结构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扩大效应。四、 结语wFDI 的技术外溢带来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技术升级,实现了我国快速的“技术赶超”,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FDI及其带来的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导致了对技术劳动的相对需求,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 FDI 的技术外溢效应,为了获得更多的出口收益,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对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扩大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首先,我们应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