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370916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9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课件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刘志国,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节 走出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误区 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缺陷 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成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践的必然选择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二、在改革的实践中确定经济体制目标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第一节 走出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误区,社会主义优越性没有得到发挥的经济方面的主要原因: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经济体制。 它将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等同起来,而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状态: 效益不高宏观上,重复建设;微观上,效

2、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 流通不畅地区与条块分割严重,劳动力与物质资源的流动受到限制 消费品短缺,计划经济的实质是扩大了的自然经济或产品经济的体制 (1)社会各成员的生产劳动服从家长或首领的分派,具有直接的社会性 (2)产品在社会内部自给自足,社会生产具有封闭性。 (3)产品一般无须交换流通,社会经济的运行形态具有产品性。(4)生产职能一般按最终产品的整体生产划分,生产职能分工具有粗放性和稳固性。,二、计划产品经济体制的成因,客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繁重任务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观:其一,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观排斥市场经济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进行了

3、批判,并被教条主义地对待;苏联经验 其二,传统的市场经济观排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私有财产,契约自由,自我负责”现代日本经济事典 其三,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讳言财利的传统观念,材料1: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特征,第一,实现财产的共同的社会占有。莫尔“使社会获得幸福的唯一的康庄大道就在于大家的经济平等,而在我看来,凡有财产作为私有财产占有的地方就不可能。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借一定的口实和法律的名义,尽可能把财物占为己有,那么全国的财富就只归少数人占有,而给其余大众所残留的只有困苦和贫乏了。”,第二,否定货币和市场在新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性。 对市场制度有强烈的憎恨感情,市场制度在封建

4、庄园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诞生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市场力量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僵死状态,促成了资本神话般的发展,另一方面,“强盗资本家”的豪门寡头利用当时封建秩序趋于瓦解,基本的市场秩序尚未建立的机会,巧取豪夺,使自己成为巨富。下层群众形成了对市场的畏惧和敌视心理。莫尔说,黄金只能用来制造刑具和便器,以示对货币的憎恶。,第三,未来社会没有剥削,没有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材料2:“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只有把“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转变为公共财产”才能得到解决。 2、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产权的社会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5、 3、商品生产、货币交换和市场关系都将消亡 4、未来社会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三、计划产品经济体制不等于社会主义,相关概念 1、社会经济制度是对一定社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概括,通常等同于根本经济制度概念。,2、资源配置方式是指劳动力和各种物质经济资源投入生产和产出的成果进入消费的途径。资源配置方式是与人的生产社会性的实现形式相联系的。 生产社会性的实现形式在自然经济是直接形式,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是间接形式,未来发展到自由人联合体的直接实现形式。 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计划与市场可以并存。,3、经济机制是与社会物质生产的投入、产出到消费整个运

6、行过程及其控制相联系的概念,由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目的、动力和构成经济资源循环运行的各环节所形成的流程,以及这些环节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经济机制是一定的经济制度和一定的资源配置方式相结合的结果。,管理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主体依据自己对经济机制的认识程度而制定出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制度、行为规范和法制等,并由此形成一定的经济秩序。,四、对传统计划产品经济体制批判的不同立场,当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科尔奈短缺经济学 社会主义国家生产效率低下、供给短缺的重要原因 : 经济管理高度集中化 垂直等级

7、管理结构 非价格信号起支配作用,指令性计划指标的控制, 国家“父爱主义” 造成“预算软约束”、“投资饥饿症” 评:他对经济体制的批判,也就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主张私有化,批判社会主义,张五常:主张私有化 在“共产主义国家”,个人缺乏自由,缺乏选择权,缺乏竞争,划定权利和实施权利的制度成本高昂,因而经济效率不高,而私有制社会的个人有较大的自由,制度成本则较低,因此,“共产主义国家”只有走产权私有化的道路,才有出路。 评:这种理论具有极强的破坏力。,材料3:对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分析,A、新古典经济学对计划经济体制可行性的论证 帕累托认为由一个“社会主义的生产部”来制定和实施经济科学计

8、算的计划,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完全竞争、信息充分、不存在交易成本,因而制度安排与效率无关。在此前提下,建立在国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条件资源配置及竞争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本质相同,不过是求解一组资源配置的联立方程式,这一组方程可以通过多次的市场交易求解,也可以通过中央计划机关的直接计算求解。,B、20世纪20-3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的“社会主义论战”,米塞斯、哈耶克:在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市场价格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以货币表现的价格使合理的经济计算可能。 兰格-勒纳-泰勒定理:中央计划机关模拟市场,在理想的条件下,使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具有同样的效率。这种主

9、张在国有制条件下利用竞争的力量来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设想即“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哈耶克证明了兰格模式是行不通的: (1)社会主义的中央计划当局不可能合理地计算价值和价格,因而就不可能合理地配置资源; (2)由于中央权威的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知识的不完备及消费者选择的不准确性,不可能合理地计算价格; (3)在计划权威地控制之下,不可能建立与私有财产基础上的竞争体制相同绩效的资源配置。,C、对计划经济的再认识,计划经济的实质是把整个社会组织成为单一的大工厂,由中央计划机关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其要点是用一套预先编制的计划来配置资源,计划能否反映现实,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

10、,以及能否得到严格的执行是计划配置成败的关键。 (1)计划经济的隐含前提:完全信息,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的可行性、需求结构等;利益一致,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价值判断 。,(2)计划经济的高交易成本与低效率是无法克服的 首先,为维持计划经济的运转,需要付出极高的信息成本。现代生产技术飞速发展,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案的选择空间大;消费结构复杂,变化迅速;分工不断深化,主体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复杂。产生了信息爆炸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信息的搜集、传输不免扭曲;由于不能直接取得需求和技术信息,对复杂多变的需求状况和技术可能性做出灵活反应。,(3)在国有制基础上的集中的计划经济无法

11、解决激励问题 资源配置决策由中央做出,通过层级组织起来的社会全体成员加以执行。这就要求社会的一切成员和所有组织的目标函数都只是绝对忠实地完成上级机关的计划任务,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在执行计划时也没有任何的偏离。,(4)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取舍实际上是别无选择的 市场形成的价格承载了资源稀缺程度的信息,通过相对价格掌握信息,做出决策,大大降低了信息成本。市场活动的参加者又受到了竞争约束与产权约束,降低了监督成本。者是一种能够节约交易费用,因而是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否有效率又决定了一种社会制度的存亡。,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实践的必然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

12、索 在改革的实践中确定经济体制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阐释,材料4: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最初的改革,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中国能急速转向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 (1)效仿苏联榜样,废除市场制度,建立以高度集中的行政协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2)朝鲜战争爆发后,加强国防力量提到日程首位。集中动员和配置资源的制度安排可以把资源集中到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重化工业中去。 (3)赶超西方,实现现代化的愿望。 (4)中国是一个小农充斥的国家,行政权力支配社会是牢固的传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1956年毛泽东在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演讲。强调指出,中国对外国的经验不

13、能照搬。 毛泽东指出,这一体制的弊病是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管得过多,统得过死,改革现有体制的措施是向地方和企业下放权力。,顾准1956提出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是废除了市场制度,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选择的经济体制是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变动来作出决策。,1958年经济管理体制下放 下放计划权,下放企业管辖权(中央直属企业88%下放给各级政府),下放物资分配权、建设项目审批权、财政权、劳动管理权等。 权力下放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劳动管理权下放,1958年一年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就由2451万增加到4532万,增长84.9%。耗费大量资源所换得的只是一大堆虚夸的数字。在食品供需出现短缺的时刻,毛泽东在思考粮食

14、多了怎么办,提出采取“休耕制”、“敞开肚皮吃饭”等一类解决办法。,1958年末,开始出现生产下降、企业亏损、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问题。 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上要求压缩空气,纠正左的偏向 1959年庐山会议,导致由反左到批右,危机进一步深化 1960年秋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76年为止,由于意识形态的障碍,市场取向的改革很难在政治上被接受,向地方下放权力是唯一的选择,改革和调整的过程就表现为“权力下放-经济领域的秩序混乱收回下放权力-丧失经济活力权力再下放”的恶性循环。,计划经济造成的经济困难,材料5:正确看待毛泽东时代经济发展,两种不同观点: 1、决议: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

15、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都有很大发展。 2、反对的声音:张五常:“共产制度在中国推行几十年,行不通也是事实”;新中国是“人类历史的大悲剧”。 茅于轼:毛泽东时代出现了全面的倒退不管他主观上是善是恶,客观上他当权的三十年是使中国落后的三十年,他是中国历史的罪人。,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现代经济起飞 按罗斯托的标准,起飞时刻是在1952年。1951979,GNP年增89%,国民收入年增7%。发电量从43亿度增加到2820亿,钢由15.8万吨增加到3448万吨。 生活质量提高 人均寿命1978年男66.95

16、,女69.55,平均寿命为68,比50年代的57延长11岁,解放前是35岁。 存在两次重大波折,但是仍然为80年代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毛泽东时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1、独立自主,不照抄他国模式,探索自己的道路; 2、努力发展民族工业,不依附于人; 3、开始了大规模经济建设,为现代经济管理和调控积累了经验; 4、把平等和公平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二、在改革的实践中确定经济体制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 1979年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的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