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70660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112 大小:74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12页)(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课 题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厘米;课本 P2-3,例 1、2、3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难点认识厘米,并学会用厘米测量。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2、二、组织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数学组织学生用身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每个人的手不同,所以量的结果不同。因此,有必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来测量物体。三、认识尺子1、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四、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 、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 0 刻度,在看另一端对

3、着几。签名:1教学过程旁注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 1 厘米?5、巩固 1 厘米的表象。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 1 厘米长的?(二) 、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 1 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五、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 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 3、5、7、10 厘米。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

4、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等。六、课堂总结签名:教 学 反 思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2课 题认识米、用米量第 2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4 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 1 米的实际长度;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1 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 1 根较长的绳子,1 米的卷尺,刻度尺。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

5、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 1 厘米有多长?2 厘米呢?10 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 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 10 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 1 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

6、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 1 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 1 米长的线段。(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 1 米。(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 1 米。(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 1 米。(5)用米尺量 1 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签名:3教学过程旁注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 2 米长、3 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 1 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 米也就是 100 厘

7、米。 (板书:1 米=100 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三、巩固反馈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略) 。四、扩展练习: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签名:教 学 反 思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4课 题认识线段第 3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 5、6 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

8、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情境引入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学生汇报。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

9、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 5 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 ,并说一说、评一评。4、量线段和估线段签名:5教学过程旁注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 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小结:5

10、、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3 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并说出画法。学生操作后汇报。出示断了 3 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 3 厘米出的线段?小组讨论,试画。小组派代表汇报。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四、总结签名:教 学 反 思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6课 题解决问题 确定长度单位第 4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 7 页。教学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二、学习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 13( )2、你认为旗杆的

11、高度是 13 厘米还是 13 米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 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我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课本第 9 页第 8 题。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签名:7教学过程旁注签名:教 学 反 思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8课 题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 1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 P12-P13 例 1、例 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

12、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 P8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 1。学生说想法及

13、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 P9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 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 P10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 1 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签名:9教学过程旁注签名:教 学 反 思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10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第 2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 P14 例教学目标1、通

14、过学生的交流,发现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 8 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看图,了解

15、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 P11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 P12 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 P13 第 4 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签名:11教学过程旁注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签名:教 学 反 思教师签名:教师签名:教师签名:12课 题两

16、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第 3 课时教学内容课本 P15-P15 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而且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 1、完成第 14 页练习二第 5 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