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700269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音乐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五年级音乐第二学期教学计划一、一、 全册教材概貌全册教材概貌(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能力与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能力。2以审美为核心充分发挥音乐的本体作用,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3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拓展音乐教材的文化内涵,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自然,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科技的联系,把音乐学习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4、以德育为主旋律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审美素养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

2、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促进全面发展。 (二)教材特点(二)教材特点1以主题单元组织教材本册教材通过“听听” , “唱唱” “认认” “练练”等栏目形式,进行音乐欣赏、歌唱、音乐知识欣赏的学习以及各方面内容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在课文中,上述各栏目按照“听听” , “唱唱” “认认”“练练”等栏目顺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感性入手,欣赏入手“的精神,把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做多样化的设计安排。2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努力将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和世界经典作品介绍给学生,把孩子引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体现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多元文化的艺术特色。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2听听:听听:(1)

3、欣赏由筝等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和熟悉这些乐器的音色。(2)感受和体会我国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乐合奏的表现效果。(3)通过欣赏知道冼星海的简单生平及其创作的作品。(4)初步学会用自己学的音乐知识从整体上感受音乐的情绪和形象。认认:认认:变拍子,波音记号,倚音记号,知道它们的唱法。认识 D.S 和 D.C 两种反复记号。唱唱:唱唱:(1)初步学会在歌唱中用比较圆润的声音长较高的和较低的音。并注意发声位置的统一。(2)在二声部歌唱时初步做到声部和谐注意均衡。(3)学会用力度、速度和音色的变化,用表情地歌唱。练练:练练:(1)视唱一个降号调的简单旋律。(2)听辩和感受各种常用音程的音响效果。(3)学会为旋

4、律填入结束音。(4)学习按指定的情景创作简短的旋律。 三、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从听觉、感性入手,容知识技能和音乐形象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的认识和技能技巧的运用,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本学期学会 4/4 拍的歌曲,认识 re.mi.常用力度记号、重音、顿音。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练习,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发展思维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掌握音的长短、音的强弱、接龙游戏和节奏谱等。四、班级情况分析:四、班级情况分析:现有 3 个班级由我任教,在教学中,我觉得各班的基础相差较大。现个别班级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些,反应快些,但有的学生接受

5、能力较慢些,所以我要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要加强教育。特别即将使用新教材,我要以新教材为依据,在“听” 、 “唱” 、 “练” 、“创”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创作能力,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游戏创作等,在唱歌的发生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加强视听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节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全面提3高音乐素养。五、教学措施:五、教学措施:1、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熟悉教材,了解教材,深入研究教材。2、重视听、唱、练、创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多听、多开口唱,多动手做,多创编动作及游戏与律动。3、抓好学生的个性教育及演唱基础,力求发音准确,到位。4、抓好对学生的节奏训练及舞蹈基本动作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

6、好基础。5、根据新教材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音乐学习活动中体验、感受、实践、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能力。 三、教学进度表三、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内容备注12/263/2欣赏农家乐等开学23/53/9唱唱小牧笛 ,变拍子三八妇女节33/123/16小牧笛感情处理43/193/23练一练:节奏、旋律53/263/30欣赏黄河大合唱64/24/6唱唱河边对口曲听辩音程,练一练74/94/13欣赏花儿与少年84/164/20唱唱金扁担 ,波音记号94/234/27二声部训练,练一练104/305/4欣赏渔舟唱晚115/85/11认认倚音,唱唱劳动节125/145/18欣赏巡逻兵进行曲135/2

7、15/25145/286/1唱唱风之歌156/46/8欣赏梦幻曲六一节166/116/15唱唱愉快的梦176/186/22欣赏二小放牛郎唱唱186/256/29欣赏,唱唱迷人的池塘419考核期末第一课【教学目标】了解农家乐是一首以农村为题材的民乐合奏曲,感受乐曲展示的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农民们喜悦的心情。能听辩演奏乐曲主旋律的不同的民族乐器的不同音色,并想象不同音乐中表现的农村一片欢乐的景象,领略民族音乐的风格,从而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认识下滑音记号,理解其含义、作用,并了解下滑音的唱法。认识变拍子,了解其在歌曲中的作用。学唱歌曲,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民族风味,抒发农

8、村儿童爱农村、爱劳动的真挚感情。用小乐器演奏歌曲。听辩和选择旋律的结束音,初步具有商调式终止感。为小曲设计锣鼓节奏,并进行敲击,为乐曲伴奏。【课时】第一教时:欣赏乐曲农家乐 ,认识变拍子,学唱小牧笛歌谱。第二教时:学会歌曲小牧笛 ,认识、运用下滑音。第三教时:练一练及歌曲处理。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唱、听、敲击,使学生对民族性乐曲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想象出音乐中所表现的农村面貌。2、为小曲设计锣鼓节奏,并选择合适的民族乐器进行模仿演奏。【突破口】通过投影、录象等电化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平时从书刊、电视、电影中获得 的知识,启发学生漫谈农村面貌的变化,然后引入乐曲、歌曲,感受民族音

9、乐的乡土气息、民族风格,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一、欣赏乐曲农家乐 。初听全曲感受乐曲欢乐、热烈的气氛。5介绍这一首反映农村改革开放后的新面貌的民族乐曲,观看录象或投影,请学生谈谈当前农村面貌的变化。教师弹奏课文中的两个主题谱例,学生随琴视唱,然后再欣赏,根据主题的变换与再现区分乐曲的 3 个部分。分段欣赏,指出主旋律出现的次数和演奏主题的乐器的名称,想象各部分表现的画面。复听全曲。仔细听锣鼓节奏,并把它写出来。说说锣鼓在乐曲中渲染了怎样的效果。 (热烈欢快的气氛)二、学唱歌曲小牧笛听录音或范唱后请学生谈谈歌曲的风格、情绪、用语言描绘一幅农村的风情画。认识变拍子,掌握全曲节拍、节奏的变化

10、。视唱、视奏全曲,注意变拍子,不同的节拍中的重音。认识下滑音记号: 或 (板书) ;学会唱法:唱出音高后,迅速向低音滑去,试唱。感受商调式的终止。(1) 小牧笛的结束音式什么?(2)生我国的民族调式中主音各式各样,1、2、3、5、6 都可以为主音;一般乐曲、歌曲是以主音为结束音。用竖笛吹奏全曲。学唱歌词。朗读歌词:按旋律节奏读,字音正确。唱歌词:一半同学吹奏(口琴或竖笛) ,一半同学唱歌,一遍后交换。咬字正确、吐字清晰、口形要圆。8、歌曲的艺术处理。这首歌曲运用了变拍子,请学生回答二拍子与三拍子部分的旋律各有什么特点。歌词的内容中有写景的,也有抒情的,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感情?用怎样的速度来

11、唱最合适?(中速)根据旋律的特点,开头两小节要唱得活泼,轻快;三拍子部分要唱得连贯、舒展。试唱一遍。结束小节运用了下滑音的唱法,有什么用?(增添了喜悦心情, ,体现了民歌风格。用自然明亮的声音演唱,有感情地抒发歌曲所表现的农村少年爱农村、爱劳动的感情。6请几位学生表演(伴奏和演唱) 。9 小节。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又掌握了哪些音乐知识?(变拍子、下滑音、以 2 为结束音的曲子)你对农村有什么新的知识?三、练练。1 为旋律选择合适的结束音。指导学生视唱旋律,末小节分别填入1、2、3、5、6 各音。试唱后,听辨哪一个音最具有结束感,然后找出最有终止感的结束音(2主音)2 为小曲设计锣鼓节奏。 (

12、1)岁琴视唱小曲。(2)分组讨论各乐句特点。1、2 句热烈欢快,3、4、5、6 舒展优美;7、8 句同 1、2 句;9 句是结尾,小曲的高潮。根据各乐句特点,配上合适的锣鼓节奏,选择合适的民族乐器。模仿敲击,模仿演奏。四、总结:本课听、唱、练的内容都是围绕了哪一主题?音乐充分体现了什么分割?课后小节:教学感想: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歌唱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等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纯、清、远、美,就必须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在唱歌前,让学生读读歌词,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以保持原

13、来字音的准确清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歌词也一样,学生反复读,教师加以适当指导,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的内涵以及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通过感情的体验去把握歌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等等;在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读出韵,读出情,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陶醉其中,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7第二课【教学目标】1 了解欣赏歌曲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终曲,由我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作品显示了黄河勃然怒吼的形象,显示出中华民族的觉醒的力量。感受作品的宏大气势,想象黄河的汹涌澎湃,象征着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斗争的伟大形象

14、,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2 学会对唱歌曲河边对口曲 ,并能按角色用悲愤的感情演唱,表现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拼一死战的决心。3 听辨和声音程的音响效果,区分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声音效果。4 为旋律选择适当的结束音。5 选用适当的节奏、力度和旋律,表示图中所表现的情景。【课时】第一教时:欣赏歌曲怒吼吧,黄河 ,学唱歌曲河边对口曲歌谱。第二教时:学会用悲愤的感情,分角色演唱歌曲。第三教时:练练。【教学设计】:1 重点:和声的听辨。2 难点:用节奏、力度、旋律来表现画中的情景。【突破口】学生可通过讨论方法用音乐手段来表现画中的情景。【教学过程】一 练练:1 练练三:复习上一节课所学色民族调式

15、知识,为京剧曲牌填上结束音。2 练练一:听辨教师弹奏各组音,学生选择书中编号,然后用两手大拇指点头表示和谐,不和谐的则不用表示。3 练练二:(1)教师出示画面,并简介图意,重点提示“上山难下山易”这一点。 (2)出示书中示范谱,要求学生用讨论8法选择节奏力度,补写好寻率完成画意,并通过交流看看哪组的创作最强。二、听赏歌曲怒吼吧,黄河 。1 简介黄河大合唱和作区家冼星海的生平。2 听赏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歌词的内涵。3 分段欣赏,了解节奏,力度旋律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法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4 完成第十一页得道题。三、学唱歌曲河边对口曲1 听录音揭题,逼供感受情绪。2 教师简介歌词大意。3 学唱曲调

16、。复习变音记号的知识,掌握好升记号的唱法。跟琴唱曲,掌握附点节奏和十六分节奏;掌握每句结尾的八分休止,唱好尾声。4 学唱歌词,分角色对唱。 5 歌曲处理。四 小结本课:从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两方面加深对黄河大合唱的知识。课后小记:教学感想: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 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对比。学生在表现歌曲时速度、力度、节奏及音色的对比,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