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

上传人:高远 文档编号:53700015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3 页高考政治强化训练高考政治强化训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测试题&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社会心态是人们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社会态度、情绪情 感体验及意向等心理状态。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如 今正在积极影响全球的人们。这体现的哲理是( )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 立性 社会心态变化源于社会实践的发展A B C D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说

2、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错误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2016 年 1 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勤在参加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第 四组分组讨论时指出, “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 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从社会历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C社会发展都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D社会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4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 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

3、。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 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 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第 2 页 共 13 页的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A B C D5格力电器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从抗洪救灾到“非典”战场,从汶川、 玉树地震到云南鲁甸地震从捐建希望小学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国防建设、 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格力电器均给予支持。材料表明 ( )企业的价值观影响到企业的

4、生存和发展 企业的价值观决定其各项工 作都以社会利益为重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具有一致性 企业的价值观影响其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行为的选择A B C D6群众观点是我们党不变的意识,群众立场是我们党不变的要求,群众路 线是我们党不变的坚守。以下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就水价调整举行听证会 广东某地城管暴力执法 开展“万人评议 机关”活动 镇政府规定每个村民捐款 300 元A B C D7著名学者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列举 了当前西方社会 10 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 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

5、都被 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 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由经济因素决定歪曲为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把经济作为社会 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把社会意识 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A B C D8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 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坚持群众观点

6、和群众路线9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 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第 3 页 共 13 页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 的创新 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文艺是反映并服 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A B C D 10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 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的观念为广大党员干 部所认同,党风正逐步转向气正风清。由此可见

7、( )A人的意识对物质世界改造具有决定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最高的价值追求11一位社会学家就“为什么我会成功”在一千位成功人士中做过调查, 结果没有一个人认为成功是因为自身有才华。他们中绝大多数认为,成功的重 要因素在于“诚信” 。这告诉我们( )个人素质高低并不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主体自身条件是实现人生价 值的前提 道德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 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 实现人生价值A B C D12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 (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

8、我所领受了的和至 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这一名言旨在强调( )个人与社会是完全统一的 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只要 社会条件具备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 提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 2 题,共 52 分)13 中小学生守则自 2004 年发布以来,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 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等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小学生成 长环境的变化及其身心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关乎人才培养的中小学生行为守则第 4 页 共 13 页也应及时修订,以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规律。 2012 年,教育部启动了修订 中小学生守则的程序,历经基层调研、国

9、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 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于 2015 年 8 月 27 日印 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 。守则共 9 条 282 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 2004 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 长期坚持的内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等;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 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等;增加了新时 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低碳 环保生活等。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既“高大上” ,又“接地气” ,新增内容与 时俱进,时代特色鲜明。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

10、知识,分析新版守则既“高大上” 、又“接地气” 的意义。(28 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题。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 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或贤良人士,被称为“乡贤”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贤文化, 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仅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还是连接故土、 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各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乡贤” 或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引领社会新风尚,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 富奔小康,或反哺乡村、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与基层和谐;或以身作 则传承家风,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 “新乡贤”文化建设以其深厚

11、 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性的当代建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时代诉求。第 5 页 共 13 页201 5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 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有人认为:“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就要发挥新乡贤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决定作用。 ”你如何评价该观点。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的知识说明理由。(24 分)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 “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初期通过试错摸索规律、寻找路径的改革 方法。新一轮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 “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不仅是方式方

12、法的转变,更是思路思维的转型,提 高了改革决策的科学性。这表明(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决定改革决策的产生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 性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 B C D2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 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一府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 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社会 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A B C D3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如今这个问题

13、让人纠结。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的美德,但近年来曝光的多起助人为乐反遭讹诈的事件, 让这一传统美德陷入了莫名的尴尬。上述事实说明价值判断( )具有导向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制约、驱动作用 具有主体差异性,第 6 页 共 13 页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判断 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应学会与时俱进、 因时而变 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应根据自身实际作出判断A B C D42016 年 4 月 6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 2016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让医改红利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这体现了 国务院坚持( )A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14、务的群众观点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D维护人民群众的所有权益5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块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 拥有两块表时却无法确定准确时间。两块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 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对准确时间失去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块, 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 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 些。 ”这主要表明( )A人应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稳定持久的价值观 B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C人应该诚实守信,改造主观世界 D真理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6人民群众是

15、人类文明历史的创造者。要把党的宣传文化工作做到老百姓 的心坎上,把宣传文化的精神动力转化为人民群众自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内 生动力。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只有在党的引导下,人民群众才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A B C D7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要瞄准群众多样化需求,打造中国经 济升级版。因此,政府一要增加收入,让群众“能”消费;二要健全社保体系,第 7 页 共 13 页让群众“敢”消费;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群众“愿”消费。从生活与哲学的 角度看,这是因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消费对生 产具有反作用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