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69938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静脉内瘘的护理x(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人民医院肾内科血透室,内瘘的成熟与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内瘘的原理,内瘘的自我护理,内瘘的成熟与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内瘘的原理,内瘘的自我护理,动静脉内瘘原理,动静脉内瘘是指将邻近的动脉、静脉,通过外科手术吻合起来建立的血流通道。可作为透析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优点,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机会少。 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 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易于穿刺,内瘘的成熟与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内瘘的原理,内瘘的自我护理,成熟时间,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壁增厚。 内瘘成熟至少需一个月

2、,最好等待2-3个月使用。过早使用易损伤血管壁、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缩短使用寿命。成熟早晚与患者血管条件和术后锻炼有关。 术后3 个月尚未成熟,则认为内瘘手术不成功,需考虑制作新的内瘘。,促进内瘘成熟的方法,在术后1 周且伤口无感染、无渗血、愈合良好的情况下,每天用术侧手捏握皮球或橡皮圈数次,每次35min;术后2 周可在上臂捆扎止血带,术侧手做握拳或握球锻炼,每次12min,每天可重复1020 次,穿刺方法,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上56 cm,静脉端应向心方向穿刺,保持静脉回流通畅。穿刺两点应相距不少于810 cm。合理选择穿刺点,一般采用“纽扣”或“绳梯状”穿刺,防止动脉瘤的形成。忌定点

3、穿刺,定点穿刺,针眼创面大,修复期长,不易愈合。,止血方法,透析结束由护士负责拔针,压迫皮肤进针点及血管进针点,以不出血及能扪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可用止血绷带压迫时间约1520分钟,内瘘的成熟与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内瘘的原理,内瘘的自我护理,血栓 感染 血管瘤、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常 见 并 发 症,血 栓,病因:常与内瘘使用不当有关,多发生在血管狭窄处。高凝状态、低血压、压迫时间过长、低温等常见诱因。,血 栓,预防:经常触摸内瘘,如震颤消失立即就诊透析结束后内瘘穿刺点的正确按压避免受压高凝患者预防应用抗血栓药物 防止低血压,血 栓,处理 血栓形成24 小时内,可采用局部血管

4、内注射尿激酶进行溶栓。 取栓术治疗,可在1周内进行。,感 染,病因: 瘘管附近部位皮肤感染,以及长期透析患者伴有的免疫功能缺陷。,感 染,表现: 内瘘穿刺点或沿内瘘走向的血管有红、肿、热、痛,或有分泌物等,则可能感染。因立即就诊。,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做好日常清洁。 保持皮肤完整性,避免抓挠及其他原因的外伤。 涂擦药膏及内瘘周围皮肤按摩时,注意先洗手。 做好日常观察。,感 染,感 染,处理: 感染部位应禁止穿刺,手臂制动。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极少数情况下瘘管感染需要立即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瘘管后可用自体静脉移植吻合,或在缺损部位的近端进行再次吻合。,血管瘤、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病因

5、: 血管条件差 (血管比较表浅) 穿刺区域较窄 内瘘血流量较大(高血压)。,血管瘤、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预防: 改善营养交换穿刺点,避免区域穿刺控制血压,血管瘤、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处理: 采用弹力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切除血管瘤,重新吻合血管,重建内瘘。,内瘘的成熟与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及处理,内瘘的原理,内瘘的自我护理,功能锻炼,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锻炼。随时做:手臂向下,握拳再放松,不累为宜。坚持练。,自我维护,除去透析当天,每天清洗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保持内瘘通畅,防止受压。 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做热敷并局部喜疗妥涂擦2-3次; 保护术肢,避免负重,避免碰撞,防止受伤出血。 控制水分,每日监测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 避免做瘘侧肢长时上举,致血液充盈减弱。 避免营养不良,增加抵抗力。,自我监测,观察造瘘侧瘘口处的皮肤有无肿胀、瘀斑、破溃、皮疹、皮肤是否清洁。 学会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即将非手术侧手触摸术侧的静脉处,可扪及震颤;或将内瘘吻合部位贴附于对侧耳朵,可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 每天早晚检查瘘管是否通畅。,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