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出口案例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699123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蜂蜜出口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蜂蜜出口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蜂蜜出口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蜂蜜出口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蜂蜜出口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蜂蜜出口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蜂蜜出口案例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蜂蜜出口案例分析,案例概况,中国蜂蜜的出口历史悠久,它在中国出口的所有农产品种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的蜂蜜将有潜力成为世界级的强势产品。中国蜂蜜总的出口贸易额早在1996年就超过1亿美元,是世界蜂蜜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之一,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40%50%的国际市场份额。日本、美国和欧洲是中国对外出口蜂蜜的主要销售市场。但是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蜂蜜出口贸易频繁遭遇挑战,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始对本国进口的蜂蜜产品实施卫生检疫等各项标准检测,尤其是以农药最大残留标准限量为代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严重阻碍了中国蜂蜜的出口贸易。,具体案例,200

2、2年发生的欧盟对中国蜂蜜的禁运事件。2001年11月中国出口欧盟的冻虾被检验出氯霉素(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血液系统的具有较大毒性),于是欧盟认为中国动物饲料中含有欧盟所明令禁用的药物氯霉素,而天然蜂蜜在欧盟是属于80%的植物产品20%动物产品的范畴规定,因而受到相当严格的检查。2001年英国、德国相继从中国出口的天然蜂蜜中检测出蜂蜜中所含有的农药氯霉素残留限量超标。于是英国、德国将其检测数据公布之后,使得中国蜂蜜在这些国家的进口和销售明确被禁止,同时由中国制造的天然蜂蜜被撤下柜台,停止出售。,确认途径,欧盟国家所设置的最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带有明显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色

3、彩。许多进口国家对于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值规定为0-10ppb(注:1PPb =十亿分之一)的范围之内,而欧盟的则对于氯霉素的标准和要求都过于苛刻,设定的氯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值仅为0.1ppb,相比于其他国家所设定的这些标准和要求,欧盟的标准要严格将近100倍,带有非常明显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色彩。具体变化趋势如下面两图:,结果,欧盟2001年6月对于氯霉素的残留标准值由1ppb变为0.1ppb,要求严格了10倍,使得中国对德国2002年的蜂蜜出口额较2001年骤减近1200万美元,同时对西班牙的蜂蜜出口额也由2001年的746万美元减少到2002年的48万美元。从2005年开始,加拿大

4、、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国家对于蜂蜜中残留的氯霉素的标准基本上规定为不得检出,使得中国蜂蜜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严重受阻。,各个国家对于进口蜂蜜中的氯霉素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值的设定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各欧盟成员国对蜂蜜中氯霉素的残留量检测都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各国的检测水平的不同,导致欧盟各个主要进口国对氯霉素的检测程度也不一致。中国政府则认为欧盟这些国家对蜂蜜中的氯霉素最高残留限量标准值的规定,远远超出发展中国家的检测水平,因此欧盟的这一做法从本质上来说形成了实际意义上对于中国蜂蜜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分析,国际方面的主要原因 1、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已趋于饱和状态发达国家率先实现农业规模化机械生产,使得

5、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生产总量迅速增加,使得世界农产品市场趋于饱和状态。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的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对市场趋于饱和的发达国家自然会造成很大冲击。因此,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成为许多进口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主要对象。,2、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由于农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对本国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一方面向国外倾销农产品,另一方面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式限制农产品的进口,从而对本国产业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较为新型的非关税措施是发达国家根据自已的产业状况及发达的技术水平,并凭借自身具有优势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而建立起来的。中国作为发

6、展中国家短期内难以对这些措施的合理性进行有效鉴别,并且相对落后的经济技术使得中国在短期内难以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国内方面的主要原因,1、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贸易伙伴国,中国农产品约有75%销住这些国家或地区,但同时这三大经济实体是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它们依靠自身先进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不断设置新的技术标准,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使得中国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中国农产品质量自身质量不高,就中国农业整体而言,最普遍的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家庭经营式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小且组织化程度低,很容易导致质量竞争意识淡薄,难以实施生产的统

7、一标准,更加难达到进口国设置的技术标准。上述蜂蜜出口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个禁运事件所产生的扩散效应非常大,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家都相继提高了对中国蜂蜜产品进口的氯霉素残留限量的标准,还严重打击了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蜂蜜的消费信心,造成了中国蜂蜜出口的国际市场局面极为严峻。,3、中国的农业标准体系、认证水平均 落后于国际水平,发达国家对蜂蜜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更新频率较快,伴随的结果是设置的标准值越来越严格。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标准法规体系的建立较为滞后,存在着标准种类少、分类粗泛、标准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难以与国际水平接轨,而且就算制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体系,受限于相对落后的农产品检测条件,也很难确

8、保这些标准能够真正得以实施。,中国农产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政府的应对措施 1、建立和完善中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由于由于对农产品的生产及流通各个环节缺乏足够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相应的检测手段,中国还没有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农产品出口企业在进行生产时都显得混乱无序,造成了在遭遇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显得非常被动的局面。因此,中国非常有必要尽快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标准,又充分反映中国实际状况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使农产品在生产的前后都能够有明确的目标。,2、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对外贸易的体制进行改革由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实案例中可以看出,出口的农

9、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解决此类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需要国家政府从生产源头抓起,对原有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把农产品生产者和外贸经营者的产权进行整合,使他们形成共生的经济实体,并进一步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进行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的经营体制,推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加强对WTO规则的研究,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解决中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保护中国的利益目前许多国家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出于本国的经济利益或带有政治目的会采用歧视性的贸易措施,制定出过于苛刻的技术标准,中国政府应该充当好谈判和组织者的

10、角色,特别是对于这种缺乏科学依据违反WTO规则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政府要组织相关企业,积极主动地运用WTO规则,在国际合作中维护本国的权益。,4、建立起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设置专门的咨询机构,负责收集进口国技术标准和法规的变动信息,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发布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对于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可能遭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进行预测,尽可能减小中国农产品出口因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而遭受的损失。,企业的应对措施 1、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出 口农产品的质量企业必须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技术性贸

11、易壁垒越筑越高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的一个必然趋势,因此要跨越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最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中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把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中国的农药生产厂家和农业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2、实施农产品品种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些国家。市场多元化战略可以分散农产品出口流向和贸易风险,从而可以适当避免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出口波动风险。由于目前中国农产品多为加工链较短并且附加值较低的初级农产品,这样农产品的档次较低如出口的蜂蜜,而且种类较少,难以在国外赢得更好更大的市

12、场,而且更容易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企业还应该实施农产品出口的品种多元化战略,不仅可以增加出口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规避国外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3、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与政府积极配合中国许多企业在遭遇到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常常自认倒霉,很少会向当地政府沟通,有时甚至政府对出口企业进行调查询问时,企业反而会认为是商业机密或者是不光彩的事情而隐瞒遭遇壁垒的事实,这样又不仅对于企业自身没有好处,还会导致政府与进口国进行交涉时,由于缺乏真实数据而使谈判的结果大打折扣,如此便会对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与政府紧密配合,相互沟通,才能更好的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才能使自已企业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