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699122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两个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各类城市绿地的不同功能和用途,科学合理地进行垂直和水平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布局,使城市绿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景观、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功能。,一、国外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一).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 1.1 城市公园兴起于英国-1843年,伯肯海德公园,标志城市公园的诞生。 1.2 19世纪中叶,在美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建造城市公园的大讨论,一些专家看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

2、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 1.3 F.L.OLMSTED-纽约中央公园 1.4F.L.OLMSTED等人,波士顿公园体系-翡翠项链,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 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城区 形成了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对于绿地系统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二 )“田园城市”运动,特征: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代表理论:“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 霍华德提出来的。,2.田园城市的主要特征 以区段作为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 土地使

3、用为同心圆带状分布 辐射状的林荫主干路 具有145英亩的被水晶宫所包围的中央花园 将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相结合,将城市和乡村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都市,1.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3.英国于1903年建造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三)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沙里宁在他1934年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

4、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1.莫斯科 2.华沙 3.平壤,(四)战后大发展,(五)生物圈意识(1970-),1971年11月 联合国召开了人类与生物圈(MBA)国际协调会; 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 1970年被定为欧洲环境保护年。,二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1. 1868年,上海第一个城市公园-黄石公园。 2.建国,环境得到改善,开展了大

5、规模的的城市绿化建设。 3.文革时期城市绿化建设严重挫折 4.1992年,建设部开展“国家园林城市”的评选工作。,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新中国成立以来,提出过多种绿地分类系统,标准一直不统一,影响了绿地系统的建设与管理。2002年9月,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公园绿地 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指标 (一)作用:城市绿地指标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分析城市绿地建设现状的数量化指标。 (二)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的绿地指标一直偏低,1993年11月,建设部颁发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三)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计算 (P61-P

6、62)如城市绿化覆盖率(%)= 100%Aglm=Agl/Np 式中 Agl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Agl公园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Agm=(Ag1Ag2Ag3Ag4)/Np 式中 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g=(Ag1Ag2Ag3Ag4)/Ac100 式中 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Ac城市的用地面积(),第四节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一)城市

7、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 1,应结合城市其他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 2,应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3,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需要。 4,既要有远景目标,也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二)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形式 1、块状绿地布局: 特点:可以做到均匀分布,居民方便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及构成城市绿色廊道体系作用不显著。,2、带状绿地布局 特点: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容易构成城市绿色廊道体系,但居民利用不很方便,3、楔形绿地布局 优点:使城市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4、混合式绿地布局(最好),

8、第五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 (一)树种规划的原则 1,要基本切合森林植被区域自然规律 2,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适当选用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 3,选择抗性强的树种 4,速生树与慢生树相结合,规划文件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其中,依法批准的规划文本与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规 划 文 本,一、总则 包括规划范围、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模等 二、规划目标与指标 三、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五、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简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点和规划指标 六、树种规划 规划绿化植

9、物数量与技术经济指标 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包括规划目标与指标、保护措施与对策 人、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数量、树种和生长状况 九、分期建设规划 分近、中、远三期规划,重点阐明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与效益估算 十、规划实施措施 包括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 十一、附录,规 划 说 明 书,第一章 概况及现状分析 一、概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环境状况和城市基本概况等。 二、绿地现状与分析。包括各类绿地现状统计分析,城市绿地发展优势与动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等。 第二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编制的意义 二、规划的依据、期限、范围与规模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第

10、三章 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指标,第四章 市城绿地系统规划 阐明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和分类发展规划,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覆盖整个市域,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 第五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与分区 一、规划结构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分区 第六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一、城市绿地分类(按国标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执行) 二、公园绿地(G1)规划 三、生产绿地(G2) 规划 四、防护绿地(G3)规划 五、附属绿地(G4)规划 六、其他绿地(G5)规划 分述各类绿地的规划原则、规划内容(要点)和规划指标并确定相应的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种类。,第七章 树种规划

11、 一、树种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确定城市所处的植物地理位置、包括植被气候区域与地带、地带性植被类型、建群种、地带性土壤与非地带性土壤类型。 三、技术经济指标 确定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比例、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乔木与灌木比例、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例(并进行生态安全性分析)、速生与中生和慢生树种比例,确定绿化植物名录(科、属、种及种以下单位)。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树种的选定 五、市花、市树的选择与建议 第八章 生物(重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一、总体现状分析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与指标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含物种、基因、生态系统、景

12、观多样性规划)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生态管理对策 五、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第九章 古树名木保护 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期建设可分为近、中、远三期。在安排各期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时,应依城市绿地自身发展规律与特点而定。近期规划应提出规划目标与重点,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和投资估算;中、远期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规划和投资匡算等。 第十一章 实施措施 分别按法规性、行政性、技术性、经济性和政策性等措施进行论述 第十二章 附录、附件,规 划 图 则,一、城市区位关系图 二、现状图 包括城市综合现状图、建成区现状图和各类绿地现状图以及古树名木和文物古迹分布图等。 三、

13、城市绿地现状分析图 四、规划总图 五、市城大环地绿化规划图 六、绿地分类规划图 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规划图等 七、近期绿地建设规划图 注:图纸比例与城市总体规划图基本一致,一般采用1:5000 l:25000;城市区位关系图宜缩小 (1:100001;50000);绿地分类规划图可放大(1:2000l:10000);并标明风玫瑰绿地分类现状和规划图如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可适当合并表达。,基 础 资 料 汇 编,第一章 城市概况 第一节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与主要动、植物状况 第二节 经济及社会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

14、市发展目标、人口状况、各类用地状况 第三节 环境保护资料 城市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与其他环保资料 第四节 城市历史与文化资料,第二章 城市绿化现状 第一节 绿地及相关用地资料 一、现有各类绿地的位置、面积及其景观结构 二、各类人文景观的位置、面积及可利用程度 三、主要水系的位置、面积、流量、深度、水质及利用程度 第二节 技术经济指标 一、绿化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建成区绿地率;4、人均绿地面积;5、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 2、公园绿地、风景林地的日常和节假日的客流量 二、生产绿地的面积、苗木总量、种类、规格、苗木自给率 三、古树名木的数量、位置、名称、树龄、生长情况等 第三节 园林植物、动物资料 一、现有园林植物名录、动物名录 二、主要植物常见病虫害情况,第三章 管理资料 第一书 管理机构 一、机构名称、性质、归口 二、编制设置 三、规章制度建设 第二节 人员状况 一、职工总人数(万人职工比) 二、专业人员配备、工人技术等级情况 第三节 园林科研 第四节 资金与设备 第五节 城市绿地养护与管理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