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69487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各国经济制的创新和调整(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主题:,时间:20世纪,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 改革,2.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 的历程,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俄罗斯帝国 (沙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 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俄),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 (苏联),20世纪俄罗斯的政权更迭情况:,凯歌年代(19171921) 退却年代(19211928) 剥夺年代(19281941) 战争年代(19411945) 战后年代(19451991),苏俄(联)历史分期,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

2、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苏联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请回答:诗中的野兽和暴徒分别指什么?,外国武装力量和国内叛军,图为苏俄国内战争期间营养不良的儿童在摆好姿势拍照,(一)背景,1.客观,内忧国内战争爆发;经济危机,外患英、法、美、日等国的武 装干涉,一、凯歌年代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劳动义务制,在无 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最强有 力的手段。 布尔什维克能保持政权吗,请回答:这些手段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有什么联系?,(一)背景,1.客观,内忧国内战争爆发,2.主观:,外患英、法、美、日等国的武 装干涉,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直接过渡到

3、纯粹的社会主义经 济形式,(非常时期),(二)内容,(非常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私有制 (土地),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局限于 大中企业),强制劳动;绝对平均主义配给制,取消商品贸易,(非常政策在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不发达 的俄国直接向纯粹的社会主义过渡。),(三)评价,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国内战争(1917-1920)结束,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进而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非常有效),1.意义,(军事巩固),(政治巩固; 根本目的),材料二:(1920年)“依据我(一个

4、中农)的判断,农民们的普遍态度是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他们赞同“人人平等原则”,他们经常谈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一种理想的人。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的捐献,担心没完没了的、常常是难以理解的法令和要求。”,2.弊端: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战后进一步加强。,材料三:1920年,位于顿河平原中心地带的坦波夫州,农民暴动组成的军队,人数最多时达5万人,该州所有成年男子都参加了起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集制!”,请回答: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态度是怎么 样的?,材料四: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

5、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结论:脱离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优势(即生产力落后)的这一国情,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的做法是错误的。,(待社会正常后,非常短命),背景:非常时期,内容:非常政策,效果:非常有效,结果:待社会正常后非常短命,(内忧外患),(在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不发 达的俄国直接向纯粹的社会主义过 渡),(巩固政权),(国内战争结束后),(被取消),背景:非常时期,内容:非常政策,效果:非常有效,结果:待社会正常后非常短命,(内忧外患),(在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不发 达的俄国直接向纯粹的社会主义过 渡),(巩固政权),(国内战争结束后),(被取消),俄国

6、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二、退却年代与新经济政策,材料五: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 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谷物总产量比 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经济:国内战争结束后,急需恢复遭到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材料六:1920年底,列宁阅读了大量农民来信和申述材料。以下是一些农民来信的原话:,1.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 播的种子都吃掉。,2.我们那里发

7、生过拿着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 行为,人们很气愤。,政治: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海军要塞:喀琅施塔得,1921年2月28日,苏俄发生了 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 抛出了 “要苏维埃,不要布 尔什维克”的口号。,(一)背景,经济困难,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与政治危机。,国内战争结束,急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政治危机:,农民的不满,暴动频繁发生。,(二)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 产品);农民私有制(土地),大型企业:国有、国营;中小企业:国有、俄资、外资经营; 私人小企业:私有、恢复。,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由产品交

8、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农业生产(经济);巩固工农联 盟(政治),(三)结合下表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新” (特点),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2.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因素,(所有制),(管理手段) (最大的特点),材料五: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请回答:上述材料表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什 么?,材料六: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 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 两步”。 全球通史,(四)目的,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

9、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来扩大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间接过渡 到社会主义。,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13和1921年粮食耕种面积及产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是 什么? (2)1923年和1925年粮食耕种面积及产量不断上升的原因 是什么?,(1)七年战争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2)战争结束,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意义,1.现实意义:工农支持,经济恢复发展,政权巩固;,2.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

10、验。,1921年苏维埃俄国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七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B1921年的严重天灾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苏维埃俄国政治危机的影响,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 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 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 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 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

11、政策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大型和重要的工矿企业允许资本经营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二、剥削年代与新经济政策,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斯大林掌权,战争即将爆发,所以必须尽早实现工业化 (宣传画),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 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斯大林,党内领导人对新经济政策的态度:,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 而复活资本主义”。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 上战胜它”。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 势力妥协

12、,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一)背景,(3)党内斗争的结果(政治),1.客观,2.主观,(1)急于建设社会主义、充斥革命热情,(2)对社会主义认识模糊,(1)国内经济落后,工业化落后,国防力量薄弱;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德国、日本日益猖獗,法西斯战争即将爆发,加速 工业化十分必要(军事),(2)粮食危机(经济),(二)过程,1.农业集体化,2.工业化,3.实行两个五年计划,4.1936年宪法,标志斯大林体制的形成,海报:完成五年计划(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为宣传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而绘制),3.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年至1932年,1933年至1937年),1.农业集体化,第聂伯河发

13、电站,钢铁工人们生产钢铁 (宣传画),2.工业化,内容: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三)表现,2.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1.所有制结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3.经济类型:粗放型经济,高积累和多投资,4.管理手段:单一的计划经济,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四)评价,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转化成 工业国。 “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这是自彼得大帝改革后,俄罗斯民族第 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凭借武力占据了世界制高点。,1.积极:(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 工业化; (2)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物质基础。,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

14、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2.消极:(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 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 “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 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 岁!”,2.消极:(2)忽视消费生产,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 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 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 强调的是什么?,2.消极:(3)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 多东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四)评价,1.积极:(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 工业化; (2)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物质基础。,2.消极:(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忽视消费生产,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3)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 多东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 (4)长期执行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