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694453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重点高中第一轮复习哲学第11课(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况 (第一单元 第1.2.3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4.5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6课,唯物辩证法 第7.8.9.10课,社会历史观 第11课,哲学知识结构,(第二、三单元),(第四单元),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第12课,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两课时),(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最主

2、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风俗习惯、社会心理、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内容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要求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社会意识。,知识拓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知识探究:判断并说明理由.,1.社会意

3、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 ,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凡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作( )5、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X,X,X,X,2014海南卷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 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 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人们的社会意

4、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C D,A,2014重庆卷 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 B C D,D,(浙江卷40)祠堂是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择

5、。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仪礼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参考答案: 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

6、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物质资料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三要素,三方面内容,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

7、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8、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生产关系 即 经济基础,决定,反作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制度和设施,决定,反作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总结,【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9、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性质:非对抗性的矛盾 (3)实现方式: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加以解决,即改革 (4)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G 人民代表制度 H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I 人们在生产过程

10、中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2016课标卷,22,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 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 B. C. D.,C,社会观原理小结,1、社会存在和社

11、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原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是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具体方式有阶级斗争和改革。,1、 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2)主体部分: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

12、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考点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群众原理总结【重点】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13、力量。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寻觅社会的真谛,两个基本规律,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课堂小结,共同回忆一下吧?,三个重要关系,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提出奉法者强就国强的思想,但在以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里,人治作为治国理念的基本方式非常有效,法律思想不可能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价值判断日益多元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人治管理模式与之难以相容,无法维持下去。这表明 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

14、度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A. B. C. D.,A,2.2014福建卷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B C D,A,3.2014全国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

15、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 ) 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 B C D,B,4.( 2015全国卷I 16)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我国

16、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 B. C. D.,A,5.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下题。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