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3686568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128 大小:2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基础(32课)》教学设计(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基础(32课) 教学设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教信息技术基础( 32课)教学设计,第1章 绪言(第12课) 第2章 信息获取(第39课) 第3章 信息加工与表达(第1023课) 第4章 信息资源管理(第2428课) 第5章 信息技术与社会(第2932课),上海科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第1章教学设计,第1课(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第2课(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第1课(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第1课(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载体;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明信息的特征。 过程与

2、方法目标: 学会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了解信息的构成要素;学会分析信息事例及其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重点难点第1课(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本课重点: 对信息概念的全面而正确的理解。 本课难点: 对信息的依附性和价值性的全面、科学的认识,以及信息特征分析方法的掌握。,教学建议第1课(11)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对“导言”的教学建议 对“信息”概念的教学建议 对“信息特征”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1章绪言导言,本章导言以同学们发言的形式,列举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从而使同学们感受到信息技术具有

3、“缩短距离”、“扩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引出“信息”话题。建议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阐述自己身边的,最好是亲身经历过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从而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信息技术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并借此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有关信息话题的引入,关键在于对学生所述信息技术应用事例的分析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对事例中有关“信息”重要性的关注和认识,进而引发有关“信息”的话题。,教学建议第1课信息概念,第一,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教材以“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时不有”开篇,并列举了一些事例说明了“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信息有不同的认识。这一方面说明了,信息目前还没有

4、一个统一的“定义”,同时也说明了“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下定义也是建立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千万不能简单地说“信息没有定义!”。 第三,教材中介绍的三种典型观点分别说明了信息的作用、信息的本质和信息的内涵。即信息的作用是消除人们对未知事物的不确定性;信息的本质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一种资源;信息的内涵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教学建议第1课信息特征,关于信息“普遍性”的教学建议 关于信息“依附性”的教学建议 关于信息“共享性”的教学建议 关于信息“价值性”的教学建议 关于信息“时效性”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信息的普遍性,关于信息的“普遍性”特征建议分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5、。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看,信息古已有之,说明信息无时不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分析客观事物存在的普遍性,并结合信息内涵的定义,说明信息无处不在。,教学建议信息的依附性,关于信息的“依附性”特征,建议通过分析具体信息事例,从信息的传播过程来分析信息的表现必须以附于特定的非物质载体,而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又必须以附于特定的物质载体,即:从信源来看:信息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作为载体;从信道来看:信息的存储介质是物质载体,借助于特定的传播途径构成媒体;从信宿来看:信息对接收者将会产生一定的效果或作用。 信息发出方存储介质和传播途径信息接收方 (信源) (信道:传播媒体)(信

6、宿),教学建议信息的共享性,关于信息的“共享性”特征,我们可以从信息的“依附性”出发,衍生出信息的“传递性”,再从信息的“传递性”进一步衍生出信息的“共享性”。信息的“共享性”本身是比较好理解的,但关键在于理解信息的共享与物质和能量共享的不同在于:信息的共享是无损共享,而物质和能量的共享需要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即物质和能量的共享是有损共享。,教学建议信息的价值性,关于信息的“价值性”特征,首先要了解信息的“价值性”基本含义是信息具有价值,这是由于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资源所决定的。但是,一方面,由于信息相对于信息的获得者是事先不知道的,由于信息获得者的信息基础不同,因此

7、信息的价值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另一方面,由于信息获得者的信息能力不同,因此可能会产生新的信息,从而导致信息的增值。,教学建议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不但因人而异,而且会因时而异,这是由于信息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事物的发展变化导致事物的运动及其方式发生变化时,反映事物的“信息”也就必然会发生变化。,第2课(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第2课(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并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信息

8、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重点难点第2课(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本课重点: 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 本课难点: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五次革命的典型标志及其技术特征。,教学建议第2课(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对“信息技术”概念的教学建议 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教学建议 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2课信息技术概念,关于信息技术概念,我们仍然可以像理解信息的概念那样,分别从信息技术的作用、本质和内涵三个方面去理解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对此可以通过列举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来进行说明,所选事例应该侧重反映信

9、息技术的功能。 信息技术的本质是信息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应用过程中的技术和方法。对此,我们也可以利用举例说明的方式组织教学,但所选事例应该能够涉及信息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对此建议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实际教学,例如对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教学建议第2课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教学重点不在于“记住”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上经历过“五次革命”,重要的在于要学生“记住”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典型标志是什么?更难的是要了解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中技术的核心是什么?为此

10、建议组织学生完成好信息技术基础P.6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学建议第2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建议从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出发,分析相应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从信息技术的“功能”角度展望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是切实可行的。,上海科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第2章教学设计,第3课(2.12.2)信息需求与信息来源 第4课(2.3.1)网络信息检索 第5课(2.3.2)网络信息下载 第6课(2.4)信息价值的判断 第79课(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第3课(2.12.2)信息需求与信息来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第3课(2.12.2)信息需求与信息

11、来源,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涵义;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了解信息来源的分类;解信息来源的确定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正确地认识信息来源的广泛性;认真分析信息需求,有效地使用信息来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辩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信息来源的变化,养成收集信息来源的习惯;与同学交流不同信息来源的优缺点,体验不同信息来源对我们的影响。,重点难点第3课(2.12.2)信息需求与信息来源,本课重点: 信息需求的确定标准(信息内容和类型);根据

12、信息需求确定来源。 本课难点: 针对具体的信息需求绘制信息需求表;如何根据信息需求确定合适、有效的信息来源。,教学建议第3课(2.12.2)信息需求与信息来源,关于“信息需求分析”的教学建议 关于“信息来源确定”的教学建议,教学建议第3课(2.1)信息需求分析,通过学生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需求确定的内容,体会确定需求的意图,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可以站在全书的整体高度,在适当的教学环节渗透与其他各章交叉的内容,如:信息内容和第一章信息的关系;信息类型和载体之间的关系;需求分析是后面各章学习的第一步;明确信息需求是随后几节的前提等等。,教学建议第3课(2.2)信息来源确定,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每

13、种来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存在价值。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信息来源进行归类。对于信息源缺乏了解的同学,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协作、师生研讨或互联网检索来完成。不要一味地追求全面,更要注重所确定的信息源是否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醒学生要正确地选择合适、有效的信息来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量和度的关系。需要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逐渐积累。,第4课(2.3.1)网络信息检索,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第4课(2.3.1)网络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方式;学会使用关键词查询的几种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熟练使用两种检索方式检索信息;尝试利用关键词

14、技巧对需求信息进行高效的信息检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不同信息检索方式效果;树立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重点难点第4课(2.3.1)网络信息检索,本课重点: 使用关键词查询的方法和过程 本课难点: 查询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策略,教学建议第4课(2.3.1)网络信息检索,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继续研究前面所涉及的问题,获取所需的信息,也可以参考本节给出的操作示例学习网络信息检索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检索信息的目的一定要明确; 第二,检索信息的内容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第三,检索信息的载体形式一定要具体,以便为后续的信息下载奠定基础。,第5课(2.

15、3.2)网络信息下载,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第5课(2.3.2)网络信息下载,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掌握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查询两种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方式的前提下;学会根据相关提示,下载有关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网络信息下载的过程中,学会合理管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合法地获取并使用信息的意识。,重点难点第5课(2.3.2)网络信息下载,本课重点: 网络信息下载的方法 本课难点: 在信息下载的过程中兼顾信息管理思想意识。,教学建议第5课(2.3.2)网络信息下载,在网络信息下载的教学中,需要注意渗透情感性目标的教育,比如,让学生留意大多数网站上都有“Copyri

16、ght”字样,对这一细节的观察,会对学生产生版权意识教育;另外,有些信息在下载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提示信息,尤其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其含义,以免造成侵权或陷入信息陷阱。,第6课(2.4)信息价值的判断,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第6课(2.4)信息价值的判断,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信息的特点;掌握信息价值判断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信息的特点,通过活动的探究,使学生具备有效地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尝试利用不同信息价值判断标准来分辨信息的良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不同来源的信息支持任务活动的价值;养成正确判断所获取信息的价值的素养。,重点难点第6课(2.4)信息价值的判断,本课重点: 信息价值判断的标准 本课难点: 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判断标准对所获取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教学建议第6课(2.4)信息价值的判断,本课主要是理论阐述,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信息价值判断标准,对完成前面活动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讨论、分辨和判断,判断这些信息是否符合活动的设计意图。也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来体会和理解这些标准的意义,在教与学互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能力和甄别信息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