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3685550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绪论教学课件(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急诊医学绪论,医学是探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研究其预防和治疗对策等学科。 现代医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部分。 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部分,相对独立的新兴边缘或跨科的学科。,学习急诊医学的重要性,学习急诊医学要把握1、快急诊医学发展快、抢救病人速度要快2、准判断要准 学习时要注意1、听好课2、记好笔记3、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别人,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是以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不可测疾病与突然发生的创伤为主要任务的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跨多个临床专业的边缘学科。 突出一个“急”字,由于病情多变复杂,诊断一时难以明确,有很强的时限性(黄金时间),强调时间第一和生命第

2、一的原则。 标志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一样的医疗水平以及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能力和管理水平。,急 诊 医 学 内 涵,治 疗,评 估,处 理,预 防,判断、救治 急危重症、创伤,急诊医学核心,诊 断,急诊医学与急救医学的区别,急诊医学范畴涵盖了各类危急重症、创伤、中毒、灾难、复苏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等,急诊临床更突出各类急危重症的现场急救、转运途中的救治与监护、医院急诊诊断与救治,以及进一步的生命体征的支持和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 院内急诊面对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仅需要一般急诊医疗的非危重症患者,很少采取急救措施。,急救医学,从学科属性层面,应归属于急诊医学。 从临床观点来分析,急救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3、。表现在急危重症、创伤、灾难等事件急救的反应能力,包括急救指挥系统对急救人员、车辆等统一调度,现场急救、转运途中、医院急诊的抢救,重点突出挽救生命和稳定生命体征的科学组织管理流程,强调的核心是急救过程、急救技术的熟练掌握和有效应用。,二、急诊医学的范畴,1初步急救 2灾害救治 3危重症救治 4心肺脑复苏 5急性中毒 6创伤急救 7.急诊医疗管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的特点,1突出时效性 时间就是生命 2注重生命 遵循“先救命后诊断”的原则,即“救人治病”,把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3强调整体,急诊“救人治病”原则,治病”意味首先要明确疾病诊断,病情多变 且复杂,很难明确临床诊断

4、,救 人,治 病,病情危急,重点在立即 抢救生命、稳定病情,急诊发展的理念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急诊“救人治病”原则,病因治疗,确定诊断,抢 救 黄金时间,繁杂的检查和诊断过程是时间的浪费,要在医疗制度和抢救流程规定救人优先原则,急诊教学的特点及方法,急诊医学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将敏锐和关注作为一名急诊医生的专业品质来注重培养,评 估,再评估,判 断,抢 救,急诊遵循的流程,判 断,评 估,抢 救,再评估,评估 A 气道 B呼吸 C循环 如有生命危险立即抢救,无论是否能即刻做出临床的诊断 最重要的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救治中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5、、重复评估治疗效果,急诊医生应具备的素质,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经验, 有责任心 有耐心 有沟通艺术,急诊工作的特点,变化急骤,时间性强 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疾病谱广,多科交叉 救治难度高,涉及面广 急危重病人等诊治风险大,社会责任重,医疗纠纷多发,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的规范化、多元化、网络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 ,EMSS) 中国 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关于发布医院急诊科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以及1987

6、年5月急诊医学会成立。 医院急诊科急救中心(120)、ICU急诊医学,急诊事业的发展趋势,急诊医学模式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把“病人送到医院”和把“医院带到病人家中”。 国际急诊医学权威实行多元化立体网络宏观控制模式,个体上实行规范化、网络化可行性操作模式。 国内急诊医学的运行模式介于支援型和自主型之间 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 表现在:急诊医学队伍专业化;技术规范标准化;装备现代化;急救、监护与护理高度程序化;管理高度制度化;急救高度普及化;城市、乡、村、社区一体化、网络化。,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院 前 急 救,院 内 急 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 急诊发展模式,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

7、,需 求,院前急救需求,时 间,效 果,急救反应时间 现场抢救时间 急救转运时间,院前急救效果,院前急救技术指标的评价可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急救任务内容,医 院 急 诊 (hospital emergency),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分5类,( critical patient ),( acute patient ),(emergency patient),(non-emergency patient),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30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30分钟至1小时予急诊处理,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 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fatal patient ),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

8、复苏,生命垂危患者,有致命危险危重者,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普通急诊患者,非急诊患者,急诊科的模式,三种类型:(1)独立型(2)半独立型(3)轮转型 急诊科就诊区分区(1)A区为抢救区(自成一区)(2)B区为危重病就诊区(绿色通道)(3)C区为一般病人就诊区 急诊科就诊程序简捷、方便、合理、设施完善,急诊科的主要任务,(1)诊治各个专科急性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 (2)对急诊症状如胸痛、腹痛、昏迷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3)对院前急救护送来的急危重症病人进行进一步诊治 (4)对即刻威胁生命的疾病如心搏骤停、窒息、急性中毒、休克、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及各种大出血进行抢救,急诊抢救室,急诊抢救

9、室药物,急救苏醒室,急救室,危 重 病 监 护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监护(critical care)在急诊抢救区内具有完备抢救和监护的功能,即抢救床单位有完备监护设备,能进行生命及器官功能有效支持目的降低死亡率,急危重症患者特点,心肺复苏后生命指征不稳定,需要持续循环、呼吸支持,病情垂危已不能搬动、转运,只需要短时间监护救治即可治愈,无需住院治疗,其他专科难以收住院的危重患者,急诊危重症患者特点,第二章 院前急救,院前急救(院外急救)包括现场急救与院前转运 院前急救指各种突发疾病或原有疾病突然加重,各种意外事件、重大灾害事故突然发生需要到现场急救,把紧急救援措施迅速送到急危重症患者身边,在发病

10、初期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并快速地转运到医院的救护过程。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由急救指挥通信系统、急救队伍、转运系统组成。,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对求救的急危重症和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故紧急医疗救援; 在重大集会、比赛、会议等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的救护; 承担急救通讯指挥,是联系急救中心、急救网站和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 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院前急救的特点,突发性危重性复杂性急救现场或转运过程中的艰难性,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先治重伤、后治轻伤 先急救、后转运。,院前急救系统,一、急救信息系统120二、急救指挥系统区域性急救中心或“120”指挥中心三、急救组织和急救人员 分为三级 呈金字塔分布一级急救网站二级急救网站三级急救网站院前急救人员由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医护人员或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组成。,“120”指挥中心,培训三个层面,普及急救知识 培训院前急救人员 培训急救专家,四、急救与转运系统,急救转运系统是急救人员利用转运设备、监护设备、抢救设备(含药物)将患者快速安全地运送到医院接受确定性治疗的保障系统。 美国统一使用呼救电话“911”,抢救半径为2.5KM. 我国院前急救系统,依托120报警中心、综合医院建立起“绿色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