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图片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684589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图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长恨歌(图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长恨歌(图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长恨歌(图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长恨歌(图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恨歌(图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图片版)(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 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 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这首长篇叙事诗就是-,长 恨 歌白 居 易,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2、品味语言,鉴赏诗歌艺术手法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学习目标:,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知人,他16岁

2、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他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其名,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吊白居易 唐宣宗,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 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诗歌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

3、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诗风:多平易朴实,语言通俗直切,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白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论世:,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

4、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 白居易,“乐天深于诗, 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 如何?”在王的提议下, 白居易写下了此诗。 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 传奇长恨歌传,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他山之玉:,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一、解读标题:长恨歌 1、诗题是什么意思? 2、诗题暗含哪些信息? 3、诗题激发我们思考哪些问题?谁长恨?长恨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

5、“长恨”?作者写这种“长恨”目的何在? 4、你推测本诗的主旨是什么?,二、解读文辞,给下列红体字注音,回眸( ) 凝脂( ) 云鬓( )骊宫( ) 鼙鼓( ) 城阙( )千乘( ) 花钿( ) 萦纡( )旌旗( ) 龙驭( ) 踌躇(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 临邛( )绰约( ) 玉扃( ) 参差( )珠箔( ) 仙袂( ) 迤逦( )飘飖( ) 凝睇( ) 人寰( )擘 ( ),三、听读录音 概述文意,概述内容,“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爱恋心如蜜(宠幸“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

6、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生死别无奈(殒命“悲”)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死别思断肠(思念“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上下求辗转(思念“恨”)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人鬼情未了(赠物“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绵绵恨无期,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杨玉环入宫的史实16岁

7、寿王妃 21岁 见玄宗 为女道士27岁 册为贵妃,天 一 回 六 生 朝 眸 宫 丽 选 一 粉 质 在 笑 黛 难 君 百 无 自 王 媚 颜 弃 侧 生 色, 。 , 。,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像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在一瞬间,镜头由远拉近,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其实这是虚写,杨玉环到底有多漂亮,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只知道她能让所有的宫娥彩女黯然失色!,“春寒赐浴华清池

8、,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一小节是美人沐浴的一组镜头。诗人写这几句,一是为了显示杨玉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所享受的特殊待遇,另一个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杨玉环美丽和妩媚气质。诗人抓住了美人沐浴的两个典型细节洗凝脂、娇无力,进行点染,使诗句的想象空间很大,杨玉环的美丽动人和她的千娇百媚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从此不早朝。,这一小节再次写出了杨玉环在盛装之下的无比美丽和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由于芙蓉帐暖、情意缠绵,反衬出君王春宵苦短、早朝之烦的苦恼!语言精练传神,描写点到为止,把握得恰到好处! 杨贵妃:美丽娇媚

9、 唐玄宗: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专宠纵情 无闲暇,夜专夜 形影不离 三千宠爱在一身 被宠的程度 夸张 金屋藏娇 典故 比喻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极度的乐 极度的恨,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杨家显贵,三姐妹韩国夫人 虢国夫人秦国夫人 哥哥殿中少监 父亲齐国公 母亲凉国夫人 堂哥杨国忠右丞相 京城歌谣 “生女勿酸悲 生男勿喜欢”“男不封候女作妃 看女却为门上楣”,李隆基对杨贵妃的宠爱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此君王不早朝 夸张 三千宠爱在一身 姊

10、妹弟兄皆列土 不重生男重生女 侧面,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长恨的内因,杨妃入宫 一、 李杨欢爱杨家显赫这一段既写了杨妃的入宫和李隆基对她的专宠,以至发展到纵情的经过,又寄寓了诗人对他们纵情误国行为的极大的痛心和无限的感慨之情 。作用 交代长恨之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郦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过华清宫 杜 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统治集团昏庸腐朽 阶级矛盾尖锐,安史之乱,这一小节写李杨逸乐误国,整天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

11、在无比美丽无比繁华无比荣耀的背景下,一个使唐朝由盛及衰的悲剧故事正在酝酿之中。沉溺于歌舞升平之中的大唐皇帝和她的爱妃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一场酝酿已久的叛乱终于爆发了!宴饮、游乐、欢娱、歌舞、酒色,昔日的无限繁华和荣耀,也即将成为昨夜的残梦,因为叛军惊天动地的喊杀声已隐约可闻,兵临城下,国将不国,美妙的霓裳羽衣曲也被惊得散碎如天边的云烟,仓皇逃窜的君臣们顷刻乱作一团,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描写安史之乱到来情景的句子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此处描写有何特点? 概括、简洁 类似的句子还有:天旋地转回龙驭,马嵬

12、兵变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1300人和24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 ,用白绫让其自缢,时38岁,已追随皇帝17年。,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这几句诗交待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君臣仓皇出逃,在马嵬兵变中贵妃殒命的情形。 杨贵妃的死 爱情悲剧的开始马嵬坡一幕,生离死别的悲惨时刻,明皇的泪与杨妃的泪已“相和流”了!不

13、忍割爱,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跃然纸上。大唐皇帝在白乐天的笔下显得是那样的痴情,他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同情的痴情种! 可怜一个柔弱的女人竟成了封建王朝的牺牲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融情入景:诗人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 景物, 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 以哀景衬哀情 正面衬托,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萧索、孤凄、暗淡的景物色彩,渲染入蜀路途中的悲凉气氛。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

14、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蜀地的青山绿水,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朝夕不能忘情。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借景抒情:借助人物周围富有特征的景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深处的感情。以美景写哀情 反面衬托,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给予唐玄宗特殊感觉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无限的伤感、痛苦和哀愁! 触景生情:由于周围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 想到人,引起人物内心的感情。 这一小节的艺术特色是:以景物烘托气氛,情景交融。,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