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680144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吕得星(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吕得星,把握教材意图 实施有效教学 注重数学思考 构建高效课堂,我读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共有九个单元。其中,第1、4、6、等四个单元以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为主;第2、3、5等三个单元以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为主;第7单元以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为主。第9单元为总复习。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第8单元和1亿有多大。,各单元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13个例题和练习一至练习五 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2. 理解并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3. 认识数级、数位;理解并掌握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 4. 会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亿以上的数。 5. 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6.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比较数之间的大小。 7. 掌握把用“个(一)”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方法,会进行改写。,8. 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会根据要求求近似数。 9. 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含义,掌握自然数的特点。 10. 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11. 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会认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会在算盘上表示出数;认识计算器,掌握常用的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本程序,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探索规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对计数单位

3、的认识,要引导学生经历数的过程;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关系的感受。认识进而概括,为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打好基础,也为用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亿以上的数作铺垫。, 引导学生在万以内的数位顺序的基础上,通过类推,形成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在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了解我 国常用的四位分级,从而认识数级。, 引导学生经历读数方法的形成过程:要发挥数级在读数中的作用;要在尝试读数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为概括读数的一般方法提供支持。要重视学生对读数有了一些感悟的基础上,总结读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要写的数先进行判断: 有几级 每级上分别

4、是几 然后,根据判断再写。 要重视学生对写数有了一些感悟或体会的基础上,概括写数的一般方法。 要引导学生对写出的数进行分级,通过读来检验或判断,是否写得正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如对 300030 1.用数位上的数来表达: 这个数的十万位和十位上都是3,其余各位都是零。 2.用组成来表达: 这个数是三十万和三十组成。 3.用算式表达: 300000+30 4.在算盘或计数器上表示。, 引导学生经历把个(一)为单位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过程。在整万、整亿有了一些感悟或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改写的一般方法。, 重视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应用,要通过多种素材,让学生体会到,近

5、似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通过测量得到的数据都是近似数,只有表示物体个数的数才是准确数。 要在对比中,让学生体会准确数与 近似数,如: 一个班有45人(这里的45是准确数) 甲地到乙地有45千米(这里的45是近似数), 引导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相关数的近似数。要为学生以后学习用去尾法求近似数,用进一法求近似数留有空间,也就是说,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只是求近似数的方法之一。 通过数的产生的介绍,重视对数学文化的感知,要重视学生对自然数的理解,掌握自然数的特点: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用计算器计算,既要让学生

6、掌握其基本程序,进行计算,更要突出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探索规律。,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和练习六。,1、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掌握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公顷。 2、 理解并掌握 1公顷=10000平方米,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有:,3、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掌握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4、 理解并掌握 1平方千米 =1000000平方米 =100公顷 5、 会运用相关的单位面积间的关系,进行面积单位的改写。 6、 会用合适的土地面积单位表达相应的土地面积的大小。,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上感受计量土地面积需用更大的面

7、积单位的必要性。 要为学生认识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提供相应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借助想象感受它们的大小。,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提供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如建筑物,建筑群等)引导学生开展想象等活动,用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作单位,表述它们的大小。 重视学生对单位间的改写的说明,用数的组成方法进行解释,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3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安排了线段、直线、射线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3个例题及练习七。,本单元的知识点有:,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会用线段AB、直线AB(直线L)、射线AB等方式表达相关的

8、图形。,2、 理解并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区别: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可测量。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度,不可测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测量。 3、 进一步认识角,在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角的定义,会用符号“”记录角。,本单元的知识点有:,4、 知道角有大小,对一个角而言,就是这个角有多大;对两个角而言,就是比较它们的相互关系。 5、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理解并掌握1度(1)的大小。 6、 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探索并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7、 理解并掌握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无关。,本单元的知识点有:,8、 理解并掌握平角、周角的定义以及 1直角=90 1平角

9、=180 1周角=360 在此基础上得出: 1周角=2平角=4直角,本单元的知识点有:,9、 在二年级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的直观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对直角是90以及平角、周角的直观描述,理解并掌握: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0、 探索画角的步骤,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同时,会借助一些已知角,运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画角。,本单元的知识点有:,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提供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数学符号化的图形认识线段;通过对线段这一图形的变换,认识直线、射线,形成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象;再用这些表象来判断一些事物的数学化图形是线段还是射线。对于直线的认识与理解,则是需要借助想象来实现。 引导学生对

10、线段、直线、射线等几何图形,通过观察、比较,通过交流,探索这些图形的区别。, 引导学生在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角这一几何图形的特征(角的两边都是射线)对角作定义。,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从“哪个角大些?大多少?”入手,让学生体会每个角有多大,一个角比另一角大多少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明确,无论是想知道一个角的大小,还是要知道两个角之间的大小关系,都要有合适的角作单位来进行度量。 让学生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进而认识量角器。,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尝试,交流等探索活动,形成量角的一般步骤。 要为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它边的长短无关,与它两边叉开的程度相关提供相应的素材

11、。,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从学生在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入手,对直角进行直观描述:直角有90,90的角叫做直角。进而,对锐角进行直观描述:锐角小于90(锐角小于直角) 钝角大于90(钝角比直角大),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引导学生经历由射线绕着它的端点,经过旋转,变换成角的过程,进而认识平角和周角。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平角和周角进行几何直观描述。,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要突出直角在角的分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要引导学生运用角的度量单位的形成过程中,所获得的相关知识解读平角、周角的大小,得出结论: 1平角=180 1周角=360 进而形成五类角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

12、时要重视:,引导学生结合用量角器画多个角的体会与经验,概括画角的一般步骤。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角作工具画角,丰富、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4单元 多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安排了5个例题和练习八、练习九。,本单元的知识点有:,1、会正确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掌握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的简便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进行笔算。 3、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者除以)几,积也乘(或者除以)几的积的变化规律。,本单元的知识点有:,4、理解和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会对具体情境中有关数量进行判断,并用相

13、关数量关系中的数量进行表达;会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把三位数乘两位数转化为整百数(或几百几十)乘整十数进行口算(估算)判断这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值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数感。 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类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迁移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在整数乘法的最后阶段,要适当拓展至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突出笔算乘法的一般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的形成过程;理解简便计算的格式、理由;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简便”,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引导

14、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积的大小变化的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寻求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是如何变化的(乘几,除以了几)关系,积是如何变化的(乘几,除以了几)关系,总结、概括出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提供多种素材,为学生感受、总结“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等常见的数量关系提供支持。通过不同素材中的相同点,解决问题的数学表达式,形成数量关系式。,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 增强学生对“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的应用意识,会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判断数量关系中的相关数量。会用数量关系中的数量进行表达。 可适当

15、拓展数量关系,防止学生形成常见的数量关系只有两种的格式化认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作为铺垫。,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要重视:,第5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安排了8个例题和练习十、练习十一。,1、 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不相交、相交两种情况,进而理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用“互相平行”来表述;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有一种特殊的确定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用“相互垂直”来表达。在此基础上,得到“平行线”、“垂线”等几何概念。,本单元的知识点有:,2、 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3、 掌握“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4、 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

16、线不相交的位置关系,会读、会写;会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位置关系;会读、会写。,本单元的知识点有:,5、 理解、掌握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6、 理解、掌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并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7、 会用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位置关系,画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本单元的知识点有:,8、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要素(高、底),会画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9、 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的探索过程,感受平行四边形这一特性在实际中的应用。 10、 认识梯形,理解掌握梯形的定义,要素(上底、下底、腰、高)。在此基础上,认识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本单元的知识点有:,11、 会识别、判断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会作梯形的高。 12、 引导学生经历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用集合圈所表示出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感受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间的关系。 13、 引导学生经历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360的探索过程,进而体会感受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