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67987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件《沁园春·长沙》(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苍凉,充满了感伤,而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充满动感,充满力量,充满浓烈色彩的沁园春.长沙。,立 志,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立壮志的少年形象,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沁园春 ”是词牌名,“

2、长沙 ”是题目。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3、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字数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至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4、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听范读正音: 沁园春(qn) 百舸(g) 峥嵘(zhng rng) 廖廓(lioku) 挥斥方遒(qi) 浪遏飞舟(),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快速默读全词,圈点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语。,立、看、怅、问、携、忆、记,看到了眼前生机勃 勃的景象。,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3、,上阕: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想到了什么?,想到了往昔岁月,想到了祖国的命运。“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正是词人思索的问题。,概括全词,上片、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下片侧重追忆往事。,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抒情回答慷慨激昂,追忆往事,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图画?,四幅图画: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研习“独立寒秋图”,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2 、展开想象,扩展语

4、句,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在一个深秋的季节,橘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3: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不行。“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4: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研习“湘江秋景图”,“看”字所

5、领7句所描绘的景色具有什么特点?,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看,远眺 远景,近观 近景,仰视 高景,俯瞰 低景,眼前之景,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6、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长空的速度和力度。,“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 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1、上阕末句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哪些内容作了回答?,恰同学少年挥斥方遒,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曾携来百侣游。忆往昔岁月峥嵘稠,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3、“恰”字下面几句叙写了 什么内容?,4、注意“峥嵘”、“风华”、“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遏”等词的语境意义,理解“指点江山”、“万户侯”的借代手法和“粪土”的名词意动用法。,5、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击水”一词有何深意?,“峥嵘”、“稠”表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奋发有为。“恰”引起的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风貌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曾记否”唤起回忆,鼓舞斗志。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浪遏飞舟”借回忆当时游泳的情况,表现“同学少年”的急流勇进的斗争精神和无比强大的革命力量。,6、词的下阕中所回忆的往昔生活,突出了什么人的活动?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8、”。,7、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回忆,回忆往事仅仅是旧地重游引出的回忆吗?,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气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后三句用“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作了回答,号召革命青年应该像飞年那样激流勇进,担负起历史的重任。,秋词例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

9、挂小银钩。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为什么有人笔下的秋景苍凉、萧瑟,毛泽东笔下的秋 景却争奇斗艳、生机勃勃呢?这跟诗人的身份、处境、 思想感情有关。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来抒 发自己的情感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 两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不仅内 容丰富,而且气势磅礴,画面壮阔,意象壮美,意境高 远。,“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沁园春

10、 长沙的意象,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从空间: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从状态: 静态的火红的枫林, 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

11、 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 “击”“翔” 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 的“竟”字, 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并置式,看:山、林、江、舸、鹰、鱼,忆:指点、激扬、击水、浪遏飞舟,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辐射式,诗人(我),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 !,看,忆

12、,万类,同学少年,各种并置景物,各种并置活动,沁园春 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 景,动 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战斗风貌,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比较鉴赏:下面三篇作品中描绘的景色有什么特色?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天净沙

13、秋思 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刘禹锡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湘江秋景图”。,(3)体会思想感情和艺术特征,了解抒情方式,诗言志,毛泽东同志独立寒秋,是在抒发“悲秋”之感吗?显然不是,那么,这首词抒发了毛泽东同志怎样的思想情感呢?要深入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征,我们有必要了解诗词的抒情方式。就这首词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怀人忆事抒情。那么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怀人忆事抒情?,上阕“看”统领的7句是借景抒情,“怅”、“问”

14、是触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阕的“携”、“忆”、“记”表明是怀人忆事抒情。,六、古诗词鉴赏指导,(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6月)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贺新郎,1923年11月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 重比翼,和云翥。,忆秦娥 娄山关,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