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367617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阅读复习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手法(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和艺术技巧,回扣教材(场景和风景),场 景 的 作 用,1、给全篇“定调” (往往在开头) 2、导引人物出场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6、推动情节的发展,风景的作用,1、衬托对事件起衬托作用(正衬、反衬) 2、作为幕间音乐起过渡、调节节奏和舒缓情绪的作用 3、营造气氛、孕育美感和给人以精神启示等作用。,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常见题型,常见的解题思路(P200),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 1)划出景物,抓住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的特点。(特别注意描绘性词语

2、,如动词和形容词)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 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展开、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旨;象征和暗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环境交代背景;烘托

3、气氛;营造氛围 人物引人物出场;烘托衬托人物(外表、性格、心情);暗示人物命运,情节推动情节发展;解决矛盾冲突;预示故事发展的结局 主题暗示象征;画龙点睛,鉴赏艺术技巧,三维设计P203,小说阅读训练 情节,回扣教材(情节和结构),一 情节的运行方式 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 - 高潮 - 结局(倒叙 P189页) “摇摆”、“一波三折” (增加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富有波澜;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可读性;有利于小说主题的升华) 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增加了小说的生动性,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 情节运行的动力 突发性事件 危机爆发,情节单元比较传统的是对小说某一情节对表现主旨的作用进行分析。

4、比如清兵卫与葫芦里,父亲对清兵卫新的绘画爱好又开始嘀咕这个情节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单元话题的比较新的考法:清兵卫与葫芦里对清兵卫的喜好葫芦打击最大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在小说情节运行中起到什么作用?(危机爆发,见教材70页),情节运行的动力,二:结构,结构是一个容器。一个好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和情绪固定下来;二是还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结构的常与变 线性结构:层层递进;思路清晰;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张力。 生活横断面结构:以小见大 心理时序结构:意识流,中作者采用“延迟法”来给情节的发展设置障碍,这在小说中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加说明。,参考: (1)把原本激

5、烈紧张的情节节奏舒缓了下来; (2)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使各种牲畜得以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3)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高考“情节“出题方式:概括小说的内容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情节在小说中的特点。 情节在小说中的作用。,1. 概述情节,抓住场面;, 抓住细节;,寻找线索;,理清小说的结构。,答题模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 (何人做何事一定不能省略),2、情节特点和作用,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见书P192)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去分析,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2、侧面

6、衬托、埋下伏笔 3、前后照应 4、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5、刻画人物性格 6、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的作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课本知识梳理),人物的作用1 故事的线索,用人物的经历推动故事发展.2 主题的揭示,用人物的命运遭遇揭示小说主题.人物的塑造1 通过人物肖像、语言描写.如桥边的老人2 通过人物行为描写.如娜塔莎3 通过人物心理刻画。如牲畜林4 通过细节描写。如最后的常春藤叶5 通过环境的烘托、衬托。如祝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

7、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其次,给人物写“思想鉴定”。这是由表及里的过程,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参考答案: 形象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 (共分。意思符合即可。对两点中的“人性美”和“清醒认识,结合文章具体解说也可,答对一点给分,答对二点给满分) 作用 使文章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答“见证人”也可) 贯穿全文的线索(答“贯穿文章始终”也可) 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 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形象。 (共四分,答对一点给分

8、,答对两点给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未涉及上述要点,能言之成理的酌情统一给分),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温馨提示;(1)首先尽量用短语或短句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不能丢。 (2)其次要联系人物的典型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来简要分析。 (3)答题模式:是一

9、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结合事例分条陈述有关性格的评语,评语应恰如其分。要特别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命题角度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阅读教材P194 一、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二、物象的作用 三、次要人物的作用,例题:仙人,小说四次写到权助“身穿和服”,简析其作用: 1、和服是礼服,表现权助想成仙的诚心; 2、丝织和服轻薄宽大,为权助升空张本; 3、和服是日本民族服装,暗示权助的精神品格是日本的民族精神品格。 结论:物象的作用1)表明时代背景、环境气氛、2)是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使结构上更加严谨,前后呼

10、应,4)突出主要人物的的性格特点、5)揭示主题等。,次要人物的作用:3点 P194,例题:楼上楼下8 小说后半部分宕开写郝大妈,用意何在?,8 描写郝大妈的善谋私利,是为了从侧面烘托主人公陈老伯的高大形象,反衬陈老伯的古道热肠,善良无私的品格。,楼上楼下题9,9 体现了楼上楼下居民对陈老伯的钦佩和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古道热肠、勤劳无私风尚的肯定和崇尚。可见,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的刻画服务的,,2011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主题的把握、小说的探究,有人说,现在计算机、计算器越来越普及,传统的算盘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观点明确+分析详实?,探究题,同意 计算机、计算器的优势,算

11、盘的落后不同意 计算机、计算器的缺陷,算盘的长处,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能力层级。,考试说明,考纲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3探究 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1、 如何回答小说中的探究题。 设问方式 对文中某个观点或人物或写法,你的看法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文中某种做法或写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规范思路 答题如同写小议论文,内容结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应题,表明观点;结合论据,分析论证;总结点题。,探究题技巧 1立足原文,准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回到原文中去,看一看原文哪些文字与它相关,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应当怎样去理解作者的这种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 2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经验)举例子,例子要具体,要与所要表达的内容 相吻合。题目中或者要你“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要你“结合你的阅读经典的经验”,或者要你“结合你平时积累的相关名言”总之,要求阅读文章之后,要能与平时的生活或阅读积累联系起来,

13、举相关的例子来印证。,3写出你自己的评价、分析。你自己的评价、分析要做到下面的三点: 你的评价要紧扣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情感,笔墨集中,主旨明确。如果有问到是否同意作者的看法,一般情况下应同意作者的看法,不要偏激,不要唱反调,不要“剑走偏锋”。评价要结合你举的例子。举例是为你的评价服务的,把你的例子与原文作者的观点以及你的评价联系起来,用这个例子说明你有着与原文作者相类似的体验,因此你赞同原文作者的观点。评价要有自己的看法。当试题问到“你的评价”“你的理解”“对你的启发”等等时,需要阐发属于你自己的看法,不能仅仅是抄袭拼凑原文的语句。你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联系例子阐发与原文作者相类似的体验,或

14、者是指出原文观点的意义(好处)所在,或者是分析原文的观点包含了 哪几个方面并对此表示肯定。,答题步骤,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陈述理由; 3、结合文本作合理分析; 4、总结自己的观点;注意:语句通顺,表述规范,书写工整。说明:在具体操作中,要分点答题。,鲍勃值得同情,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错例辨析,没有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字数严重不足,鲍勃值得同情,因为他重情守信;鲍勃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吉米忠于职守,因为他不徇私情;吉米背叛了友谊,因为他抓捕了朋友。,错例辨析,回答面面俱到,注意:探究题不同于简答题,鲍勃值得同情,鲍勃值得同情,他信守二十年的诺言,冒着生

15、命危险去赴约。但他也是罪有应得,因为他是通缉犯,在逃中,错例辨析,观点混杂,友情提醒:择其一而详述之,不要画蛇添足。,鲍勃罪有应得,我认为鲍勃是罪有应得。犯罪本应该受到制裁,如果因为友情,吉米放过罪犯鲍勃,那他就不配为人们所信任的警察,在“情与法”中,我认为法律应胜过个人的情谊。,错例辨析,没有围绕观点展开论述,吉米忠于职守,我认为吉米忠于职守。吉米是因为太重视友情而不忍心自己逮捕自己的朋友,通过“便条”可以看出其内心的痛苦,说不定他这样做会改变鲍勃的一生,让他走上光明的前途,走出黑暗的道路。,错例辨析,没有围绕观点展开论述,吉米忠于职守,我认为吉米的做法是对的,因为他忠于职守。虽说他背叛友谊

16、是不对的,但他还是很珍惜这份友谊的,从他去赴约,不忍心亲手抓鲍勃都可以说明。,错例辨析,观点不明确,也没有 围绕观点展开论述,1、鲍勃值得同情,08海南宁夏卷,1、明确观点:我认为鲍勃是值得同情的。 2、陈述理由:他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3、结合文本分析:他不顾警方的通缉,为 了和吉米的情谊,毅然坚守二十年前的约定,奋不顾身地去赴约。当他以为便衣警察是吉米时,他激动的样子可以看出他对这份友情的珍惜。但吉米连给他短暂的相逢的喜悦也不给他,而选择逮捕他。 4、结论:所以说,鲍勃是值得同情的。,2、鲍勃罪有应得,08海南宁夏卷,1、明确观点:我认为鲍勃罪有应得。 2、陈述理由:作为一名通缉犯,最终被他的朋友逮捕归案,正戏剧性地说明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结合文本分析:他只重“情”,却不顾“法”。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惜一切走向犯罪的道路,并且从他与吉米的对话中可见他丝毫没有悔改之意。如果让这种人逍遥法外,对社会是个祸害。 4、结论:鲍勃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