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675596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农业的区位选择(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因素。,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 (2)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 、 、 、 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 、 、 。,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科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使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大大减少,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较大影响,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尤其是现代农业区位选择,更需注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富于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 (1)

2、的不同地域分布。 (2) 、 的地域差异。 2实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 3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 、 、 、 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动植物,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本思路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下面是部分地区农业的主导因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并将通

3、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卷)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下图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解析】 (1)地理位置应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大洲位置等来阐述;地形的特征应从地形的类型和地势特征等来描述;从该地区经纬度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而地理位置和图例是地形特征判读依据。(2

4、)花卉生长的自然条件需要气候温和,水量适宜等,该地区位于赤道地区,且地势海拔高,气候温暖,年温差小,蒸发较小,雨量较充沛,光照相对充足,适宜花卉生长。(3)花卉生长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和广阔市场,该地自身市场较小 ,只能利用航空运输;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广阔;该地劳动力廉价,成本较低;政府政策的扶持,有力地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答案】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度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

5、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自然条件首先要从当地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 、土壤、水源等方面去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其次考虑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否有可行性,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投入与产出比,对农业区位选择作进一步的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及其发展变化去分析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因素而且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素为主导因素,不利因素则为限制,性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的甘蔗生产的主导因素为高温多雨

6、的气候,大城市的“菜篮子”工程的主导因素是城市的发展和分布。,(2008年高考海南地理卷)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解析】 瓜果质量好坏要看其质量和产量,特别是含糖量的高低,兰州气候较干旱,需要灌溉;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则具备了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增加了土壤日温差,还能减少风沙的影响。 【答案】 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

7、失。,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实例 (1)农业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对气候的改造和合理利用。例如,温室农业、大棚育秧、杂交品种的推广使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扩大。 (2)对低洼地、丘陵山地、黄土高原等地形的改造与立体农业的发展。主要形式有基塘农业,鱼塘台田农业,丘陵山区的林地梯田鱼塘,黄土高原的打坝淤地与梯田等,都是对不利地形条件加以改良,再进行立体农业的综合开发的典例。,(3)改良土壤,使之适宜农业发展,提高产量。如东北的沼泽土改良,黄淮海盐碱地的治理,南方山区红壤的改良等。 (4)开发水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对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包括节约用水,引水灌溉。如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南疆绿洲农业

8、。,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 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 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 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 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解析】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产。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地处丘陵,受地形影响,发展立体农业。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则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受交通运输的变化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发展影响。 【答案】 D,2(2009年高考广东地理卷)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

9、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解析】 高温多雨是水稻生长需要的主要条件之一,黑龙江省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说明该地热量条件得以改善。 【答案】 B,3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喜”字梨,“福”字苹果等,这主要是因为 ( ) A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 B销往欧美等西方国家,适应外国人的心理 C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即市场的需求决定生产类型 D使用农药的结果 【解析】 市场上出现的“喜”字梨,“福”字苹果是迎合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就是市场需求。 【答案】 C,4日本的农业机械多小型化,美国的农业机械多大型化,这种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10、 A气候条件 B劳动力多少 C经济水平 D地形条件 【解析】 日本是多山岛国,平原面积狭小,农业机械多小型化,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答案】 D,右下图是表示某种产品和销售的一般模式。读图,完成56题。 5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解析】 在城郊形成蔬菜、花卉产地主要是因为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近。 【答案】 C,6阶段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 )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运输的便捷 D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解析】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

11、上大为扩展。 【答案】 C,7(2010年湖南联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甲是_,乙是_。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解析】 首先通过区域图判定,甲为长江中游地区的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乙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根据所学知识不难答出影响甲、乙两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和甲、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答案】 (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只适宜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文化创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