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67385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第二讲(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Topics on Chinese Grammar,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研究室李大勤,第二讲 语素及相关问题,第一节 语素的界定及识别 第二节 与语素相关的概念 第三节 词素与构词 第四节 所谓 “字本位”或“语素本位”批判,第一节 语素的界定及识别,一.语素的界定 (一)语素的定义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2.语料的切分与语素的获取:话语相似或部分相似的假设、直接成分分析原则 语素是有意义的语言形式之一。而根据布龙菲尔德(1933),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必须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切分才能得到。而语料切分必须遵守一个假设和一个原则:话语相似或部分相似

2、的假设及直接成分分析的原则。例如:,“话语中存在的相似或部分相似”这一假设首先是我们得以从话语流中切分出语言单位或语言形式的基本依据。因此布氏说:“部分相同的话语的共同部分(如我们所举的例子中的John)是一个带有稳定意义的语音形式,所以它符合语言形式的定义。在这个部分相似的话语中那些不同的部分(在我们的例子中有一个话语里是ran,另一个是fell)也可以同样看成是语言形式。”(Bloomfield20011933P166,中译本P193)这里布氏不仅正面运用“话语相似或部分相似”假设来直接把相似的部分确定为语言形式,也从反面将一个话语中相似部分以外的剩余部分确定为语言形式。后一种做法就是我们

3、经常提到的“剩余法”的直接来源。描写任何一种陌生语言(或方言)我们首先面对的是一连串的话语(utterance),这种连贯的话语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其中哪些是哪些又不是该语言的单位或语言形式。不过,在仔细观察之后,语言学家发现,在一个语言社团里,某些话语在语音上和一样上是相似或者部分相似的。(中译本193),Bloomfield20011933P168-169,中译本P196:“从这一切看来,每一个复合形式但就它在语音上可确定的成分而言。完全由语素组成的。这些最终成分(ultimate constituents)的数目可能很大。不过,复合形式的结构决不都是这样简单;如果我们把所有的复合形式都只划

4、分成它们的最终成分,我们是无法了解一种语言的各种形式的。任何一个说英语的人,如果他有意来分析语言形式,他会肯定地告诉我们:Poor John ran away的直接成分(immediate constituents)是Poor John和ran away这两个形式;而这两个形式又各自是一个复合形式;ran away的直接成分是语素ran和复合形式away,后者的成分是语素a-和way;Poor John的直接成分是语素poor和John。只有用这种方法分析,才能得出最终的语素成分的正确分析(就是把意义也考虑在内)。”,(1)I took away my books。 I took a- -wa

5、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 I 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took a- -way my book- -s from her room took a- -way book- -s her rooma- -way take+eiu:,(2)一天,武松从酒店出来,手里提着哨棒,向景阳冈走去。走了一会儿,他发现一张布告,上面写着:“景阳冈上有老虎,要吃人。来往行人,只能在中午的时候结伴一起过山冈”。武松犹豫了一下,又继续往前走去。这时候天已经黑了。

6、忽然前面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就“噗”地一声从山冈后面跳出一只大老虎,向武松扑来。武松急忙一闪,老虎扑了个空。老虎又饿又渴,又向武松扑了过来。武松用尽全身力气,举起哨棒从半空中劈了下去,可惜没有打着老虎,却打在石头上,那根哨棒折成了两截。面对实际话语,我们首先就是要找出其中有多少个话语片段。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标的句号切分切分而来的8组对应于“句子”的话语片段:,1、一天,武松i从酒店出来,/ i手里提着哨棒,/ i向景阳冈走去。2、ai走了一会儿,/ 他i发现一张布告j,bj上面写着:“景阳冈上有老虎k,k要吃人。来往行人,只能在中午的时候结伴一起过山冈”。3、武松i犹豫了一下,/ i又继续往前走

7、去。4、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5、a忽然前面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就“噗”地一声从山冈后面跳出一只大老虎l,bl向武松扑来。6、a武松i急忙一闪,b老虎l扑了个空。7、老虎l又饿又渴,l又向武松i扑了过来。8、a武松i用尽全身力气,i举起哨棒m从半空中劈了下去,可惜m没有打着老虎,却m打在石头上,b 那根哨棒m折成了两截。,接下来我们可以按照直接成分分析的原则对上述话语片段一一加以切分并最终得到一个个语素。以第七组为例:老虎l又饿又渴,l又向武松i扑了过来。这个话语片段又可切分为以下两个片段:I.老虎l又饿又渴,II.l又向武松i扑了过来。对其中的第二个片段拖语境化后得到的是“老虎又向武松扑了过

8、来。”,在将陈述语调(。)剥离掉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单纯由实体符号组成的话语片段。对这个片段层层切分,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最小的话语片段:老、虎、又、向、武松、扑、了、过、来。其中除了“武松”外,其他都是汉语普通话中最小有意义的语言形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素。,(二)语素的分类语素的分类有诸多说法,各有自己的道理。我们不打算予以系统的列举,更不拟进行全面的讨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邵敬敏等(2003)汉语语法专题、杨锡彭(2004)的汉语语素论两书中的相关章节。以下我们只是就我们感兴趣的分类方式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1.词素和功能语素I.词素词素是只能用于构词的语素。词素首先可以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

9、素。其次,可以根据在构词过程中的作用,把词素分为词根语素和词缀语素。例如“人民”中的“民”是词根语素充任的,而“桌子”中的“-子”是由词缀语素充任的。词根语素还可以根据其在构词过程中对词义贡献的大小分为显义词根语素和别义词根语素。例如在“国家”、“动静”、“窗户”都是所谓的“偏义复合词”,其中的“国”、“动”、“窗”是显义语素,而“家”、“静”、“户”则是别义词根语素。,II. 功能语素不能构词的但能够为词组和句子的构成提供语法意义的语素称为功能语素。例如:(1)你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吗?在例(1)这个句子中共有去个语素,其中“你”、“这”、“问”、“题”、“有”、“什”、“么”、“看”、“

10、法” 是词素,而“们”、“对”、“个”、“吗”则是功能语素。其中“们”、“个”、“吗”是后附功能语素,而“对”是前附功能语素。功能语素要么是附加在词或词组之上的,如“们”、“个”、“对”等,要么是附加在句子之上的,如“吗”?2.功能素组在汉语普通话中,有许多被称为连词的东西,往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如“如果”、“那么”、“之所以”等。这些所谓的词并不能充分句法成分,不符合我们对词的定义,把它们叫词的话很不合适。不得已,你可以将它们称为“功能语素组合”,简称为“功能素组”,或“素组”。,二、语素的识别语素的识别原则上说个学术问题,不是专业人士根本就没有必要做这个工作,即使想做也不可能

11、做好。原因很简单,语素的识别牵涉到了太多的汉语史乃至汉字学知识。换言之,不求助于历时研究尤其是汉语及汉字的历史研究,没有哪位学者能把汉语语素及构词的问题完全说清楚。 (一)语素识别的理论考量对从事汉语研究的人来说,语素的识别首先要抓住语素的定义:特定语言或方言系统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为了便于分析,布龙菲尔德(1933)提出了确认语素的两个条件:1.是否能以相同或相似的音、义出现在其他复合形式中;2.是否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有意义的形式。比如,“语言”中的“语”、“言”根据上述考虑就是语素。“画儿”中的“-儿”也是一个语素,尽管是非音节语素。,(二)确定语素的方法有些学者,如霍凯特(1958)、陆

12、志伟(1951)等,把布氏的上述两个条件具体化为如下几种操作方法:音义、法替换法、剩余法。1.音义法这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小、有音、有义。2.替换法三种情况:I.司令-司机-命令II.国家-人家-老家III.马虎、蝴蝶3.剩余法最早来源于布氏:blackberry-cranberry汉语也有这个问题:苹果。,第二节 与语素相关的概念一、字、音节、语素 二、简单形式和符合形式 三、自由、粘着、附着及单用 四、功能语素与虚词,一、字、音节、语素“字”是文字学的概念。尽管在民间,“字”有时与词和语素混为一谈,但我们却不能将之用于严格的语言研究之中。这个后面再谈。就古汉语而言,有一种倾向:一个字大致对应于

13、一个语素,一个语素大致对应于一个词。这个说法有问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个大致对应于一个音节,而一个音节大致对应于一个语素,一个语素大致对应于一个词。古代汉语不应该单音节语,而应是单语素语。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情况比较复杂。这个大多少教材都谈过了。,二、简单形式和复合形式这里说的“形式”不是语音形式或书写形式,而是语言形式。所有的语言形式都是有意义的形式。所有的语素都是简单形式,无论音节多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形式为复杂形式。复杂形式有三种情况:1.复合词包括:合成词(如“机器”)、派生词(如“孩子”)、重叠词(如“哥哥”)。2.不成词的固定素组:虽然。3.临时组合:词或词组加功能语素。,

14、三、自由、粘着、附着及单用 (一)关于“自由形式”和“粘着形式”布隆菲尔德(1933)在界定“词”的时候提出了“自由形式”、“粘着形式”(bounded forms)这两个说法。而区别“自由”和“粘着”的标准是“能否单说”:不能单说的语言形式是粘着形式,粘着形式之外的所有语言形式是自由形式。(1933/1966:160)1)语素没有自由、粘着之分根据布氏对“自由”和“粘着”的区分,尽管我们不可能把“词”定义为最小的自由形式,但完全可以据此在理论上把一种语言的语素确定为粘着形式。也就是说所有的语素都是粘着形式,语素内部无所谓“自由”和“粘着”之分。语素work与-tech(technology)

15、之间是可成词语素和不可成词的区别,与-er之间是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之间的不同。2)粘着形式只存在于构词层面 所有的语素都是粘着形式,但粘着形式不一定是语素。换言之,粘着形式可以出现在除句子以外的所有语法单位层级之上。词中可以有粘着词,如a、the、in、so、book等,短语中也可以有粘着短语,如his refusing、to go等。小句中同样存在自由和粘着之分,比如If you go,he will be angry.中的前一分句“If you go”是粘着的,而he will be angry可以是自由的。,(二)附着形式(clitic form)“clitic ”源自古希腊语的动词k

16、linein,义为“依附(to lean)”(Kbner, 1834/1966,转引自Birgit 2002:2)。附着形式是词的附着化(cliticization)的结果。所谓附着化,本质上是一种句法-语音现象(syntax-phonology phenomenon)(Pullum & Zwicky 1986;Bokovi 2001),指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形式在特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如高频、虚化),因韵律等因素的驱动而发生句法和语音的某种不同步,从而表现出不同于“正常的”语言形式却类似于词缀的某些特征的过程。共时层面,附着形式的句法地位显然介于独立语言形式和词缀之间;历时来看,附着亦经常充当独立词语法化为(屈折)词尾的中间环节(Zwicky 1977:6;Nbling 1992;Hopper & Traugott 1993:7) 。注意,附着化总是伴随着语音形式的弱化,其结果可能是内部屈折变化。有些附着形式的演化过程现在看来不太明显了,如英语中的“-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