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367311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海导航】2012届高中历史第1轮总复习 第7讲 隋唐的统治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约170万年前1840年 鸦片战争前),Part 1,中国古代史,隋唐的统治,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第三单元,第7讲,一、隋朝的兴衰,建立与统一,: _年,北周外 戚杨坚建隋,定都长安,建立,统一,581,原因: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_加强军队建设;陈朝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 意义: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安定和社会的发展,统一,隋文帝,隋朝建设,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_在文帝时主持营建大兴城,在炀帝时营建_,:著名的有洛口仓、含嘉仓等,:隋炀帝时修筑榆林_、_洛阳两条大道,改善了北方的交通状况

2、,宇文恺,洛阳城,涿郡,太原,开通运河,目的:主观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概况:605610年修建,包括永济渠、_、刊沟和_四段,以_为中心,北通 涿郡,南到_(沟通了五大水系) 地位: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大运河,通济渠,江南河,洛阳,余杭,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灭亡:农民起义给以沉重 打击,_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618,二、唐朝的开国和盛世,唐朝的开国:_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618,贞观 之治,含义: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原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强调“_”思想 政绩:政

3、治上,知人善任,虚怀纳谏,_;经济上,_,劝课农桑,戒奢从简;文化上,兴科举,_,大办学校,存百姓,革新政治,轻徭薄赋,以儒为师,当权:高宗懦弱多病,武则天协助处理朝政,逐步掌权。高宗死后,改国号为周 政绩: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能破格录用人才(狄仁杰、姚崇);注重发展科举制;首创武举和_;创立“_”求官制度 成效: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武则天 的统治,殿试,自荐,开元 之治,开元之治时间:唐玄宗统治前期 表现: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 盛时期 政绩: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姚崇、宋璟);大力发展生产;限制_;大兴文治 评价: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

4、的第二个盛世局面,佛教,1.隋朝大运河只能说是“开通”,而不能说是“开凿”,诸如邗沟原来已经开凿出来了。,2.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暴政,并非大运河开通。随着江南的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有必要发展南北交通,把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沟通起来,所以大运河的开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与主要活动区别开来,政绩主要是统治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活动是指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外交关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主要业绩。,一、大运河开通的条件及大运河开通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1.条件:(1)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

5、开通运河势在必行。(2)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3)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通创造了物质条件。(4)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2.主观动机:(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3.客观效果:(1)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多次组织到江南巡游,极尽铺张

6、、奢侈,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A. 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本题为典型的探究型选择题。大运河的开通与当时南北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是加强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答案为A,B.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的需要修建战船和运输军粮C.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D.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

7、陂 C.通济渠 D.邗沟,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郑国渠是战国时期修建的,可排除A;芍陂和邗沟都是春秋时期修建的,故B、D两项均可排除。,答案为C,二、秦朝和隋朝的相同之处春秋战国之后的秦朝和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朝有很多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在:1.都对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秦朝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长期分裂局面。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2.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创立了不少新的制度,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文字等措施,隋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3.都完成了一项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工

8、程。分别为秦长城和隋大运河。,4.都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秦始皇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又南攻越族,统一珠江流域;隋炀帝派人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关系。5.都实行了暴政。大兴土木,滥用民力,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把人民逼上绝路,导致农民起义。,6.都是短命王朝。在统一朝代中秦朝是最短的,只存在了15年。隋朝也不长,统一后才29年就灭亡了。灭亡的主要原因都是由于暴政引起了全国农民大起义,都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导致崩溃的。7.都为继起王朝提供教训。两朝末年的农民战争教训了新的统治者,他得不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促进繁荣。,对秦朝和隋朝的比较应从史实中得出,这两个王朝

9、虽然统治时间短暂,但都非常重要,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历年高考题频繁考查,值得重视。,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均田制、府兵制分别为北魏、西魏创制,由此排除A、B、D三项。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皆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答案为C,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准确理

10、解、比较知识的能力。秦朝和隋朝都是被农民战争推翻的,排除A;统治集团内讧变乱,不符合秦隋灭亡史实;秦有宦官赵高专权,隋没有;秦隋都没有外戚专权,C错误;两朝都实行横征暴敛、苛政黩武,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被农民战争推翻。,答案为D,三、正确认识和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1.原因:(1)隋朝统一全国,制定了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为唐朝发展提供了前提。,(2)唐初吸取隋亡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君与民是舟与水的关系,所以在政治上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采用隋以来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到了武则天和唐玄宗时,继承唐太宗的业绩,励精图治,仍然重视官吏的人选。(3)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

11、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奖励农业生产,大面积兴修水利和开垦荒田,所以农业、手工业都有长足发展。,(4)文化上,完善科举制,使门第不高但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对按门第选官的士族制度是个致命打击。(5)民族关系上,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和国际关系,实行友好交往的政策。(6)广大农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精神财富。所以,唐朝前期经济空前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2.表现:一般都表现为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3.实质:盛世不是人间天堂,所谓的盛世,都是封建社会的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

12、和奴役。,4.前景:由于封建制度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盛世的背后潜伏着危机,盛极而衰是必然的。(1)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调和;(2)封建经济分散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3)封建土地私有制必然加剧土地兼并;(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极易滋生腐败、暴政,5.启示:(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2)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中国古代史主要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五大方面体现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并且五大方面是相互影响的

13、。同时任何一个方面取得的成就除了各方面的相互影响外,还离不开历史的传承、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B.人口大量增加,导致劳动力充裕C.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D.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解答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与选项中的因果关系,如A、B两项,不是贞观之治的经济条件,而是贞观之治的表现或结果,不具备因果关系;C项和D项相比,C项是条件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古代历史上的治世,不是工具改进的产物,而是政策调整的结果。,答案为D,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

14、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材料信息表明:王方翼到任后,诛杀了地方大姓皇甫氏后,盗贼止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由此,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地方治理的关键是抑制大姓势力的发展。,答案为A,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唐诗解读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胡诗与宗诗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李诗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皮诗认为开运河造福后代,功大于过,若没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与大禹治水相比。唐朝皮日休的评价最恰当,因为他在指出大运河的不利影响时,也强调大运河对促进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也看到了大运河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是比较客观全面的,一分为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