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672383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9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姓氏丰富,表明了历史悠久。姓氏中反应了历史。古代姓氏有别,姓表血统,氏则表官职、居地、职业等。同一姓可以衍分许多氏。今日的姓大多来自于古代的氏。 上古的原始氏族,人们就有姓了。当时社会氏族以母系为中心,帝王都以女旁为姓,比如神农姓姜,黄帝姓姬,虞舜姓姚等等。随着人口的增多,姓氏也多来,五花八门,各有原由。大致按以下情况得来:,按国语记载,少典氏娶有娇氏之女,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在姬水边长成,因而姓姬。又据史记说法,黄帝姓公孙。 史记还说他名轩辕,但是没有说明因何而得名.路史讲得更具体,说黄帝在空桑山北创造车子,“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1、以祖先的祖号或庙号为姓。如尧的族号是

2、唐,他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周朝文王、武王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2、以国名地名为姓。如齐、鲁、秦、晋,又如春秋时齐国公族大夫分别居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东门、南宫、欧阳等也是如此得来的。,欧阳姓的源头有两个: 一、夏禹的后裔。夏禹之后,传到第六个君主,便是少康。少康的儿子,改姓欧阳,是为欧阳姓的一支。 二、春秋时越王勾践的后裔。春秋时,越王勾践的第七代孙无疆,把他的儿子蹄封到乌程欧余山,任欧阳亭侯的职位。后来越国被楚国灭了,蹄的后人,便以官职为姓,姓了欧阳。这一支的后人,有些继续姓欧阳,也有一些改姓欧。 区、欧、欧阳三姓同宗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 胆”的越王勾践的后

3、人。,夏朝帝王少康的儿子无余,被封于会稽,建立了越国,为诸侯国。到春秋的时候被吴国给灭掉了。 越王勾践于“卧薪尝胆,雪耻复国”之后,其次子蹄被封于乌程余山之阳,号称欧阳亭侯,不久,越王无疆在楚国的大军压境下失国,于是,蹄之后世子孙就以欧阳为氏,称为欧阳氏。而欧阳余山,据考证是在现在浙江省吴兴县的东方。望族居渤海郡.,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有司马、司徒、帅、尉等,担当这些职务的人的后代就以此为姓。以职业为姓的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还有陶、屠、巫、卜、施等。 4、以动植物为姓。 5、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一、姓、氏,1、上古有姓有氏,姓字的不少古姓从女旁(姜、姚、嬴),这暗示

4、先民曾经历母权社会 2、姓是一种族号,是用来别婚姻的(左传“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3、 氏是姓的分支,是用来明贵贱的。氏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受封国名为氏;可以居地为氏;可以官职为氏;可以职业为氏;可以祖先字可谥号为氏。 4、古代妇女称姓比称名更重要: 未嫁者姓前加排行:孟姜、叔姬 出嫁后可以在姓前冠以所出国名或氏配偶受封国名配偶氏或邑名配偶或本人谥号,历史上明确记载姓氏是从周代开始的。由于同姓者越来越多,为了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便产生了氏。氏的本义为“支”、“歧”,“所以别子孙所出也”。 姓氏原来只有贵族才有,一般百姓没有姓氏。 - 战国以后,人们渐渐以氏为姓,姓与氏合一。 -汉魏时,则

5、通谓之姓。 姓氏使我们想起远古母系亲属集团,想起中国古代诸侯林立的情景,想起太古图腾社会的图腾信仰,想起历代的许多行业,想到中华民族血统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痕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在不断变化,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孙姓孟。现在,孩子也有选取姓氏的自由,孙随父姓不是法定的。我国一些主要姓氏已有4000年的历史了。目前我国的姓氏大约有3000个左右。,古代姓氏图腾,二、名、字 1、 名: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2、 字: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笄礼),选来宾取字。 3、 名、字关系: 同义近义:屈原,名平;宰予,字子我;诸葛亮,字孔明;颜回,字子渊 反义:曾点;字皙。 来源于典故:赵云,字子龙;于谦,字廷益。 4、古代尊对卑称名,卑自称名,卑对尊或平辈称字。 5、名、字连称,可按(姓)字名顺序:百里孟明视,三、号 1、别号(亦称别字)是名、字以外的别称,与名字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靖节先生 2、 后来有人认为称人名字号均不尊,故称官爵,称籍贯。 3、 谥号:古代帝王、诸候、卿大夫、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据他们生平行为给的一个称号。 表扬的:文、武、景、惠、昭、康、成、穆 批评的:灵、厉、炀 同情的:哀、闵、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