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67003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应用,广元市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主任 吕均 主任医师,健康的标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还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现代养生学者宋一夫率先提出“养生之前必先修心”的理论,由此可见心理上的健康与生理上的健康一样重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

2、富、健康是一种心态。,老年社会的养老问题,伴随社会老龄化而来的是日益突出的老年人的问题。老年人群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养老问题,除了生存、还有健康。医养融合就是2016年国家层面提出的一种解决思路。 我国当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5.5%。 其中,相当多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有近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以慢性病管理为核心的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托老老人的生活习惯和疾病特征调查,托老老人的生活习惯,樊慧、张娟、吕均 托养老人生活习惯的调查分析研究医药前沿.201

3、3.(34):374-375,1、大部分老人的口味偏淡; 2、老年人大多缺少兴趣爱好; 3、老年人群自理能力下降明显; 4、夜尿多在老人中比例较高; 5、在烟酒嗜好方面,随着年龄增加,嗜烟酒者明显减少。,3个月后,已经适应环境的达到55人,基本适应环境但仍感到孤独、失落的2人,不能适应环境并被家人接回1人,死亡2人。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不仅是生活上的满足(养),更需要心理上的安抚(依)。,托老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母靖岚、吕均 托老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应对措施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60-361,托养老人健康状况,张锦华、张娟、任建辉、王怀飞、吕均托养老人健康状况调查

4、研究中医临床研究.2011(6):118,120,老年人带病生存是一种普遍现象,加强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对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十分重要。,托老老人患病情况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1、慢性病为主,心肺脑血管疾病在托老老人中发病最高,男女有所不同; 2、多系统疾病共存,心衰是导致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3、肿瘤和老年痴呆也是老年常见疾病; 4、肺部感染是导致老人各种慢性疾病加重和进展的重要原因。,死亡托老老人的患病情况,吕均、张雄、任建辉、亢济瑜、张锦华、张娟托老老人患病情况与死亡事件的相关性的临床观察研究中外健康文摘, 2010,07(25):,托老人群的特征(汇总),1、大多缺少兴趣爱好,孤单寂寞是他

5、们常见的心理问题; 2、老年人群普遍自理能力下降明显; 3、老年人带病生存是一种普遍现象,多系统疾病共存; 4、慢性病为主,心肺脑血管疾病在托老老人中发病最高,男女稍有不同; 5、肿瘤和老年痴呆也是老年常见疾病; 6、肺部感染是导致老人各种慢性疾病加重和进展的重要原因; 7、老年痴呆和骨折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前者与老年生理机能变化有关,后者与老年普遍存在骨质疏松和稳定性降低有关,且年龄越大,骨质疏松越严重,稳定性越差。,中医技术在养老工作中的运用思路,古人养生的四种境界: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

6、其道生。 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圣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贤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古人的养生方法,“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7、。”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古人的养生原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素问上古天真论,古人的养生方法法于阴阳(顺应四时),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

8、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古人的养生防病思想(治未病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

9、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历代养生技术(术数)和于术数,五禽戏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气功功法。中国古代医家华佗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的,故又称华佗五禽戏。 八段锦 出北宋洪迈夷坚志:“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养性(生)之术“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 (“药王”孙思邈是一个长寿之人,据说他活了141岁) 孙思邈养生十大要术,“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历代养生技术(术数)和于术数,太极拳

10、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从戚继光所编的三十二势拳经捷要中吸取精妙,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张三丰对多种拳法进行提炼升华,将道家哲理融会贯通于太极拳技之中,创造了一套以“太极十三势”为代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武当内家拳,与佛教少林拳并称中国武术两大奇观,从而使太极拳名震江湖,广传于世,形成了武术史上“南尊武当,北崇少林”的局面。由此观之,在太极拳史上,张三丰实有集大成之功。(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李师融先生的考证,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 从诸多的资料

11、分析,确是证实了张三丰的生卒考,确实是享年212岁, 也是非常罕见,历史上少有的超长寿,所以令人刮目相视。) 药疗、针灸推拿都可以用于养生保健 如:孙思邈的“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瘢痕灸足三里);张仲景的“薯蓣丸”等等。,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 临床应用,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临床应用,1、顺应四时(法于阴阳) 根据不同季节,组织老人开展各种活动 2、注意饮食调摄(食饮有节) 根据不同季节,为老人定制药膳,既防病,又能调节饮食结构 针对老人生理特征,提供相符合的营养饮食,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临床应用,3、心理调适,“精神内守” 交流沟通,及时解除托老老人心理顾虑,让他们能安心居住

12、修养,这对促进老人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开展一些集体性文体活动,鼓励老人主动参与,能促使老人在短时间内融入到大集体中。,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临床应用,4、和于术数 “微动四极”,鼓励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 慢跑、体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都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术数) 通过有氧运动锻炼,可以避免肢体肌肉的萎缩和功能的衰退,同时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对老年骨质疏松也有一定预防和延缓作用。,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临床应用,5、针对慢性病,可以采用中药的膏丹丸散进行调理 如增加抵抗力的薯蓣丸;预防感冒的玉屏风散;清热解毒、拔毒生肌、滋阴补肾、保健养颜的龟苓膏和各种自制滋补膏剂(我院制剂室

13、可以调配)。 6、灸法的运用 艾灸在养生保健中非常有效,针对老年人群,常用保健艾灸足三里、神阙、天枢、大椎等,中医技术在医养融合养老中的临床应用,7、耳穴埋豆和耳穴按摩 耳穴埋豆,配合耳穴按摩,能起到多种治疗和保健作用。 8、中药汤剂的运用 生病的老人可以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和调理 一些慢性疾病,可以首先配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药效和疾病稳定后可转为膏丹丸散制剂来调理。 有老专家采用每天晚上睡前服一次汤药的办法用于慢性病的长期调理,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依从性也很好。,医养融合养老工作,不仅要解决老人的饮食起居问题,同时还要解决老人的健康问题和心理问题; 中医技术包括很多,临床上应根据老人具体情况,有针

14、对性的予以选择运用,同时注意灵活变通; 同时要注意适时评估和反馈,根据老人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让老人在托老工作中获益。,小结,目前是发展中医, 还是拯救中医? 拯救中药?,讨论话题,中医药现状,中医药在全世界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这一切,都与中国无关。我国的贡献,仅在于为日韩等国的汉方药提供原材料。 作为中草药的发源地,今天中国大陆拿到的份额,只是世界草药销量的2%,日本则以9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占5%-7%。 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15、”,信不信由你,中医系统,医药分家好,还是不分家好呢?,2006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司司长骆诗文曾预言:“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现代化路线,与国际接轨三四年,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5年,中药就无法挽救了。” 他直言:“医药不分家。现在传统中药已经不复存在,医也完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药!”作为华夏5000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到底怎么了? 在我们的医院,西药都有说明书、有生产厂家、有质量控制管理,中药呢?谁来为中药质量把关(药剂科?)?,医生不识药,药师不懂医,处方看价格,中药不地道,药品疗效嘿嘿嘿,目前大学培养出了大批中医掘墓人(居然

16、有大学生连“独参汤”都背不出来,不是一个),如果中医教育再不改革,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不得了。,中医界的几大怪象,你知道你经过深思熟虑开出来的处方,患者服药后为什么没效?难道真的是你的技术不好?,如果我告诉你,你的处方没问题,而是药房取的药不对,你信么? 这句话,药房老师听了一定非常生气,我怎么可能把药取错了?,1、中药的真假,请您确认哪个是处方上开的“柴胡”? 你们医院用的是哪种?,柴胡,1、中药的真假,柴胡入药按药典规定为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可在全国部分中药材市场,近年来出现有以柴胡的地上部分(柴胡苗)代替柴胡根入药的现象。,柴胡,竹叶柴胡 (滇柴胡),神农本草经注:味苦。主心腹、肠胃中

17、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薰。,柴胡与竹叶柴胡的区别,现代研究证明,柴胡根主要含有柴胡皂甙,其次含植物甾醇以及少量挥发油;而柴胡地上部分则主含黄酮类成分,其次为B-谷甾醇以及芸香甙、山茶甙等。 柴胡醋炙后增强入肝,增加胆汁分泌作用,所以柴胡疏肝解郁宜用醋炙品,且醋炙柴胡对CCL4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抑制转氨酶的升高。 柴胡苗即竹叶柴胡(处方名称“滇柴胡”),始载于四川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竹叶柴胡是一种效果很好的清热解毒中药,但是无“推陈致新”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的人要谨慎服用或者不要食用(劫肝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