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666255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年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届高三政治 文化生活知识总结梳理,文化生活结构图,一、文化与生活,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一般,中华文化,是什么(文化的内涵以及作用),为什么(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怎样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怎样做(文化建设),讲清概念,把握规律,理解关系,理顺逻辑,文化生活专题一 文化的作用及发展,【专题网络】,文化,是什么,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意识形态与非),内涵,为什么,人特有,文化的培养,离不开物质,特点,思想,科学,道德,艺术等,形式,精神力量,深刻影响民族和国家,文与经政,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文化素质与经济,文化产业

2、,文经,文政(国内、国外),文与综合国力,重要因素,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表现,原因、见证,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原因,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环境和活动重要性及要求,但靠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习俗、三观(核心和标志),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健全人格、主流,原因、表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对个人,归纳提升 文化对人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启示我们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

3、高。 (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这启示我们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

4、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5)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7)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答题模板.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什么,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传播,成

5、因,如何,途径,手段,意义,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意义),经政历地不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原则、意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发展历程(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现代传播手段的特点 P36,大众传媒(产生,形式,地位,作用),促进中华和世界文化发展 既,又,要求,(媒介),(方式),前提,传统文化,含义,传统习俗,建筑,艺术,思想,特点,影响,态度,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形成、保留、具有,(含义,影响,地位),(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顺应变迁,满足人民 积极作用,一成不变 消极作用,含义,成因,影响,继

6、承与发展,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影响文化发展,社会制度,科技,思想运动,教育,继承是前提,发展是要求,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答题模板.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3)把握住社会制度的更替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机遇,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失时机地开展思想运动,加强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创新,源泉动力,意义,途径,文化生活专题二,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备考方向】,本专题的高频考点主要包括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

7、的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 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 道德建设等。,【专题网络】,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比较,(一)、认识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核心考点一 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中华文化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

8、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 。,民族精神的力量,(二)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如何提升?,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核心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一)是什么 (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3)时代特征: 。,(二)为什么 (1)理论依据: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

9、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现实意义: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三)怎么做,(1)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5)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核心考点三 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文化需求 (一)发展大众文化 1、当前文化生活现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大众传媒的推动,使得当前的

10、文化市场呈现出斑斓色彩。可喜的变化。 忧虑的现象。,得益于: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是因为: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答案模板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个人怎么做,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国家: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第一,应积极发展

11、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二)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核心考点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12、化发展道路,那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呢?本“核心整合”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首先帮同学们归纳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那应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呢?下面从三个方 面分析。,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键)新教材增加内容,(续表),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是什么,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2)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发

13、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潮,既可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3)怎么样,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 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2.思想道

14、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1)正确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2)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目标 和路径的关系。,点拨: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2.文化自信就是强调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点拨:观点错误。文化自觉是对文化

15、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 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故对发 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属于文化自觉的范畴,而非文化自信的 范畴。,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点拨:观点错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1.在本单元中,有很多知识都可以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去理解。如: 文字和汉字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 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 表现。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16、华 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民族特色。考试时,据此可联想相关知识,既 拓展思维,也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 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 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对与这一知识点,还可以联系文化生 活中其他知识点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 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相互借鉴。这正体现 了中华文化包容性中“求同存异”这一内涵。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 程中,我们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 果。这正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中“兼收并蓄”这一内涵。考试 时,据此可进行知识迁移,拓宽思维广度,丰富答案内容,避免要点遗 漏,提高得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