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66512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准确把握课标深入研读教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准确把握课标 深入研读教材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 概括与解读雁江二中:赵菊英一、 基本理念的变化:(1) “三句”变“两句”原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修改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与过去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现代儿童观认为,在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我们的教育必须充分尊重儿童的内在素质,即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

2、得到磨练。 (2) “六条”改“五条”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在结构上由原来的六条改为五条,将原标准第 2 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 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二、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 (1)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3)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 (4)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5)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6)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7)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8)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三、关于数学观的

3、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新课标: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

4、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四、 “双基”变“四基”:原课标 “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新课标 “四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 ,相信熟能生巧 ,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

5、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训练数学基本技能 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五、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1)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2)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3)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4)学段划分保持不变;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七、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

6、能力、模 型思想、空间观 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比较:直观与推理是“ 图形与几何 ”学习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几何直观是新增的核心概念。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几何或者其他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八 、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1)数学“四基”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四个“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3)四个方面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

7、 、 “数学思考” 、 “问题解决” 、 “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九 、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一)代数设计框架: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增加的内容: 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最简分式” 的概念;“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但作为选学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但作为选学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删除的内容: “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8、”;“有效数字” 的概念;“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中的函数的自变量范围 ”;将“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改为“ 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改为“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 a的含义(这里 a 表示有理数 )”.(二)空间与图形:图形的性质 图形的变化 图形与坐标内容结构调整:将“ 图形的认识 ”与“图形与证明”两部分

9、,合并为 “图形的性质”.这样,由四部分变为“图形的性质 ”、 “图形的变化”、 “图形与坐标”三部分.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在探索发现、操作确认、推理证明的过程中,体现两种推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图形的性质:明确了 9 条基本事实.增加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不再作为基本事实,而作为定理加以证明,证明过程作为选学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增加了下列定理的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0、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切线长定理.但是,不要求运用这些定理证明其他命题.删去了有关梯形的内容.“尺规作图” 中增加了“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 “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 ”、 “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要求了解作图的道理,不要求写出作法. 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例如将“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 改为 “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图形的变化:将 “图形的认识 ”里的“视图与投影”内容移入到此部分,改名为 “图形的投影”,突出了图形的变化,强调了图形的运动是研究图形性质的一种有效方法.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

11、的轴对称的一些要求更加明确,表述更加清晰降低了对图形的投影的要求,删除了“视点”、 “视角”、 “盲区” 、 “阴影”等内容.(三)统计概率设计框架:统计 概率对统计与概率内容结构做了较大调整,使三个学段内容学习的层次性方面更加明确.强调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强调了对“随机” 的体会.比如,增加了“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 、 “通过表格、折线图等,了解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综合实践设计框架: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 “综合与实践” 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

12、径。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了三个学段的目标要求一方面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内涵和特征,另一方面在具体要求中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例如,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第二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三学段,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合作研究,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

13、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十、关于实施建议的修改实施建议完全重写了。过去关于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是按学段写。现在是按基本的思想写,紧扣基本理念来写。(一)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二)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

14、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为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数学教学要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中可能蕴涵的、与上述四个方面目标有关的教育价值,通过长期的教学过程,逐渐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根据课程目标,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 (四)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15、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五)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 “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七)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1)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4)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