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62888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花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醉花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花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花阴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花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这首词的思想感情,品味赏析词的语言,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体会词的意境美。2体会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生活的方式来创造意境的好处。三、教学难点1鉴赏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2品味语言,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四、教学课时1 课时。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 以“愁”为主题的诗词比比皆是。有杜甫

2、登高 中的家国之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崔灏黄鹤楼 中的思乡之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李煜虞美人中的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离别之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的相思之愁。(二)正音、朗读疏理字音:昼(zh u)销( xi o)盈( y ng)纱( sh)橱;集体朗读这首词。(三)解题、作者简介这首词的词牌是 “醉花阴”,醉于花阴中之意。该词选自 李清照集校注 ,作者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她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志趣相投,感情非常好,生活美满。丈

3、夫很晚才到山东莱州等地做官。夫妻分离使得李清照内心寂寞愁苦,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在此种心境下创作了醉花阴。(四)鉴赏1 “薄雾浓云愁永昼” ,轻薄的雾,浓重的云。(1)问:这是阴天还是晴天?明确:阴天。是一种暗淡阴沉的天气。(2)问:那同学们在这种阴沉的“薄雾浓云”下心情如何?明确:郁闷。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3)问:雾是薄的,云是浓的。很明显,薄和浓是一对反义词,反义词放在一起,会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明确:形成对比。稀薄的雾气弥漫在空气中,浓密的云层笼罩在上空。一个轻,一个重,轻的在下,重的却在上,这样就直接造成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从而营造出一个沉重、压抑的室外的大环境。此时的李清照,忧愁

4、因薄雾浓云而起,使得心里也是愁云惨雾,自然景物与心境融为一体,低迷忧郁,愁绪满怀。(4)问: “愁永昼”中的“永昼”指漫长的白天。这漫长的白天让人发愁。同学们在玩得很开心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还是慢?明确:快。(5)问:什么时候会觉得慢?明确:感到无聊、乏味的时候。李清照也是,她独守空闺,清寂无聊,觉得度日如年,倍感煎熬,怎么挨得过这漫长的白天呢?2 “瑞脑销金兽”中的“瑞脑”是一种香料,又称龙脑。“销”是消融、熔化的意思,这里指焚烧香料。 “金兽”指做成兽的样子的铜香炉。瑞脑香在金兽炉中焚烧着。问:刚才说“薄雾浓云”描绘的是室外,那“瑞脑销金兽”是哪里?明确:是室内。漫长的白天着实难捱,李清照

5、看着香炉中的香静静地一点一点燃烧、逐渐消融,飘起缕缕香烟, 以此消磨时光。 可以想象, 她可能是倚在墙边,也可能是闷闷地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着香炉,半点声音都没有,又孤寂又冷清。这个“销”字,销的是香料,也销了时间,可是销不了人心中的寂寞,反而让愁绪随着腾起的香烟也升腾而起。室外的压抑、 沉重与室内的孤寂、冷清融为一体, 让人无处可逃。3 “佳节又重阳” ,这一天是重阳佳节。(1)问:重阳节是哪一天?在什么季节?明确:农历九月初九,深秋(时值深秋,点明了词的写作背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一起登高、饮菊花酒、彼此祝福的日子,可是作者此时有亲人相伴吗?(没有)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自己如此孤

6、苦寂寞的时候偏偏遇上重阳节。别人家也许全家兴冲冲地郊游登高,自己却独自一人虚度光阴,亲人又在同谁把酒言欢呢?这个“又”字含义丰富。可能是作者曾与丈夫一起庆祝过无数个重阳节,都是那么快乐和幸福。而如今又到了重阳节,却是物是人非,只有自己独自消磨时光;也可能是作者与丈夫分别已久,独过佳节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今天又是一个孤独的重阳节;还有人认为“又”字可以理解为“却又是”,表递进和加重语气。自己独居时,碰上一般的节日,譬如清明节、端午节也就罢了,可偏偏是这个亲人团聚的重阳节,使李清照的思亲怀人之情更加炽烈。一个“又”字包含了多少美丽的回忆,包含了多少委屈与无奈。其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才能完全体会了。4

7、“玉枕纱橱”中的“玉枕”指用玉石打磨成的枕头。“纱橱”是纱帐,用木架撑起轻纱做成的帐子,一般挡在床边防蚊子。枕头和蚊帐,这里写的是闺房的陈设。问:由“玉枕纱橱”可以想到作者此时正在干什么呀?明确:睡觉。那她睡着了吗?5 “半夜凉初透” ,半夜渐渐感到有一种凉意透了进来。(1)问:如果一个人沉沉地睡着了,还会察觉到夜半的凉意吗?明确:不会。证明作者此时是清醒的。“凉”字点出深秋的夜里寒气侵骨,秋气萧瑟。“初”字非常地妙,它是开始、渐渐的意思,作者清晰地感受到了“凉初透”,证明她体会了一个由“不凉”到开始渐渐变凉的过程,也就是说,她不仅此时是醒着的,之前也是清醒的,根本从未入睡、彻夜未眠。“透”是

8、透过了什么呢?是深秋夜半的凉意从屋外透过了门窗,从门窗透过了纱帐,从纱帐透到了冰凉的玉枕上,从玉枕透过了人的身体,再透彻心扉。(2)问:为何她睡不着?人一般睡不着是因为有心事,李清照有什么心事呢?明确: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秋月圆,人难团圆,苏轼因此无眠。李清照更是孤枕难眠,思念丈夫,孤独愁苦的心情让她夜不能寐。秋夜凉如水,逐渐变寒的天气使她更加难以入睡。那永昼的愁,在深夜也是那么浓、那么重,仿佛没有一刻可以停止。6 (1)问: “东篱把酒黄昏后”写的是什么时间?明确:黄昏后,将近傍晚的时候。(2)问:这首词的时间是怎么发展的?明确: “

9、永昼”, “半夜”,再到“黄昏后” 。(3)问:正常的一天的顺序应该先是白天,再到黄昏后,最后才是半夜。为什么这首词的时间顺序这么怪呢?明确: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记叙的根本不是一天内的事情,而是两天。我们把“半夜”理解成白天的前一天晚上就比较合理了。时间顺序就是前一天晚上失眠,第二天白天是重阳节,作者一派愁云惨雾,看着香在香炉中焚烧来消磨时光,再发展到当天的黄昏后。(4)问:那为何白天的情形要放到前一天晚上之前来描述呢?明确:这里采用了倒叙。 看课文,先写了作者白天愁苦失意的情形,再进一步交代原因 “佳节又重阳”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后面是个逗号,她的话说完了没有?(没有)接着说“玉枕纱橱,半夜

10、凉初透”,写前一天半夜失眠的情形,这才说完了。(5)问:那么第二天白天的重阳佳节与前一晚半夜失眠是什么关系呢?明确:也许正是在半夜失眠,思念丈夫,想到与丈夫分别至今不曾相见,不知不觉又要到重阳节了。也许就是因为想起了第二天的节日,只有自己一个人,才伤心得更加难以成眠。7小结(1)问:词的上片写到了哪些意象?(ppt 显示)明确:雾、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词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再选取特定的时间,对白天、 晚上生活状态进行描写,营造了一个凄冷、压抑、孤寂的氛围,表现了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以及深深的愁绪。(2)问:这里用到了诗词最常用的一个表现手法,是什么呢? (作者借助了那么多景物来表达情感

11、,这是什么手法?)明确: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这种手法使得感情表达得更含蓄,上片作者没有直接表明对丈夫的思念,但每个意象、每个字都饱含着思念。8朗读:我们来把上片读一遍,注意“佳节又重阳”的“又”字要重读,语调要缓慢低沉一些。我 先读一遍,你们再读。9 “东篱把酒黄昏后” ,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重阳节有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李清照一个人也要过节。(1)问:想象一下,本来庭院四周满是盛放的菊花,黄的、白的,将一方小小的石桌和几张石凳围绕,你坐在石凳上,手捧着酒杯,什么烦恼、压力都没有,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应该是怎样的心情?明确:宁静、舒适、惬意。(2)问:那李清照是

12、这样的心情吗?明确:不是。李清照消沉了一天,直到黄昏后快傍晚的时候,才强打起精神“东篱把酒”。她从室内出来,走到院子里,来到东篱边,对着淡雅的菊花,喝着重阳酒,想借此排遣一点自己的苦闷,以驱除难忍的孤独。没想到只是在东篱稍作徘徊,就“有暗香盈袖”,发现有一股暗暗的幽幽的香气充满了自己的衣袖。有两句古诗是这样说的:“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写的是庭院中鲜花盛开,女主人折下花枝,她的怀中和衣袖上都是馨香,但却因为路途遥远,没法把它送给远方的丈夫。李清照在这就化用了这个典故,“暗香盈袖”引发了她怀念远方丈夫的遐想。孤独没能消解,反而更胜之前。“酒”这个东西,在高兴的时候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

13、好还乡”,在忧愁的时候却只能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黄昏后”又是一个时间段,与半夜、白昼联系起来思考,我们可以想到,忧愁和思念已经充斥了作者生活的每时每刻,逃也逃不了,躲也躲不过。东篱菊花的香气悄然间钻进了她的衣袖,无端地引起她怀念丈夫的遐想,喝酒、赏花已是索然无味,徒惹忧愁。10 “莫道不销魂” 中的“莫道” 是不要说的意思, “销魂” 形容伤感到极点,就像魂魄从躯壳中离散。不要说不伤感,此时此地、此情此境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在重阳节日,有庆贺的佳酿、有芬芳的赏心悦目的菊、有品味高雅的女词人,唯独少了一人共赏此菊、共品此味。作者本来谨慎地、矜持地把对丈夫的思念隐藏在含蓄的暗示

14、和淡雅的语言中,忽然忍不住又要直说:“莫道不销魂” ,她终于说出了“销魂”二字,这是压抑不住内心情感潮水的突然喷发。问: “莫”和“不”是肯定还是否定?明确:否定,而且是连续用了双重否定,可见她语气的强烈,内心的激动。你们不要再说不伤感了,我怎么可能不伤感呢?这个失魂落魄的女子,实在是令人心疼。11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吹来,卷动了珠帘。场景由在庭院赏菊喝酒转换到了室内。本来应该是西风卷帘,为何作者说“帘卷西风”呢?(1)问:此时是什么季节?明确:深秋。(2)问:深秋的西风有什么特点?明确:我们先来想想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 ,它是和煦的、温暖的,能使草木变绿、万物复苏。还有春夜喜

15、雨 中的“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它是无声的、 温润的。 而秋风呢? “风急天高猿啸哀” ,它是急的,是萧瑟的,是凄凉的。萧瑟强劲的西风吹过,卷起了帘子,帘子凌乱交织,也挽住了西风,风与帘纠缠不清,所以说“帘卷西风”。这个说法既新颖又形象。12那么西风吹起帘子后,又看到了什么呢?“人比黄花瘦”,菊花又叫黄花,人比菊花还要清瘦。 (1)问:菊花有什么特点?明确:菊花的花瓣是一缕一缕细长形的,颜色以黄、白为主,比起华贵的牡丹或者芍药,显得更加清雅、消瘦。而且开在萧瑟的秋天,不在春天里与百花争奇斗艳,所以隐士陶渊明最爱菊花,菊花品节高尚,是花中的隐逸者。这里词人深居闺中的模样闪现了出来,以帘外

16、的菊花与帘内的人作对比,一是以高洁的菊花来衬托人的品节,二是以菊花的外形来突出人的外貌,比起那瑟瑟的菊花,人似乎还要消瘦憔悴了几分。(2)问:这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明确:注意这句有 “人” ,即李清照自己; 有“黄花”,帘外庭院中的菊花;有“比”这个副词; 有“瘦”这个形容词。李清照先是见到了菊花之瘦,然后又看到了自己之瘦,最后才发现自己之瘦还超过了菊花,她本身似乎早已与菊花化为一体了。帘外的黄花与帘内的人相互对比、映衬,境况类似,形神相似。花开无人赏,人好无人陪,花瘦人更瘦。人为何而瘦?是被相思和忧愁折磨得憔悴无比。最后一句把感情具体化了,当她那比菊花还要消瘦的身躯,越过帘子的缝隙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会不禁感叹、怜惜,从而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思。词到此结束,却余韵绵绵。13小结下片叙写词人重阳节赏菊喝酒的生活片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比菊花更瘦,抒发了词人刻骨的相思与忧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14朗读我们把下片读一遍, “莫道不消魂”要重读,“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要读得悲切。我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