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5917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盛宏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抓住文中的成语把握各部分内容。2、在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在联系自我体验对课文中的正反事例的补充中,感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并对学生产生影响。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2、收集名人、伟人成功的故事,明确自己哪一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并用几个简要的词语概括取得成功的过程和结果。3、收集没有持之以恒, 最后一无所成的事例。 找到自己某一方面没有目标、没有持之以恒而一无所获的事例。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过程预设:一、复习导入1、听滴水声,引导:作者去安徽广德太极

2、洞游玩,突然听到了一种声音,是什么声音?你觉得这声音怎么样?循着水声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读课前板好的词语状如卧兔光滑圆润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无所不能3、体会三组词语之间的联系。板书:现象形成观点出示滴水穿石的图片,引导:1、什么景点?看到图片想到了哪些词语?听到什么声音?听到这样的滴水的声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看到这样的现象,听着这样的滴水声,你想到了什么? 2、刚才大家所说的就是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内容,黑板上有三行词语也来自于一二自然段,一起读。3、这三行词语讲了三个内容,是哪三个内容?板书:现象、形成、观点。二、品读事例1、过渡:作者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弄清了

3、滴水穿石形成的过程,然后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无所不能,那他接下来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板书:事例2、课文首先介绍的是谁的事例?映示李时珍的事例。板书:李时珍3、映示自读练习题,边读边板书:具体表现、结果。4、学生自读事例,完成练习。(1) 、从 ()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 ) 。(2) 、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5、讨论交流(1)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学生的交流中,板书两个词语:翻山越岭、不懈努力随机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词语:不懈努力(2)李时珍目标专一、持

4、之以恒的结果是什么?板书: 本草纲目(3)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这一段话?要点:读好刚才找到的能体现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精神的词语。(4)指名练读:师生评议,同时提醒学生读好其他要重读的词语(5)自由练读(6)齐读在学生提到“翻山越岭”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翻山越岭就是翻过了一座座高山,越过一座座山岭,翻过高山容易吗?越过高大的山岭要用的时间怎样?读得时候,如果把“越”读得重些,长些,我们就会好像看到李时珍翻山越岭的不容易。范读,练读。为理解不懈努力,引导: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有一个词语最能体现不懈努力,是哪个词?“二十几年”一直在干什么?师生:在翻山越岭,在尝药草,在访名医,走遍了大半个中

5、国。6、过渡:课文接下来写得是哪两个人的事例?映示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板书:爱迪生、齐白石(1)映示自读要求:a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爱迪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他们努力的结果。b 读好关键词语,表现爱迪生、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3)映示爱迪生的事例。讨论: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板书:自谋生计、孜孜不倦、1093项随机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谋生计、孜孜不倦(4)指名练读:谁能用朗读表现出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师生评议,并点拨读好其他词语。(5)自由练读。(6)映示齐白石的事例。讨论:从哪

6、些词语可以感受到齐白石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努力的结果是什么?板书:挥毫作画、坚持不懈、炉火纯青随机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坚持不懈,体会炉火纯青的意思。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齐白石是在坚持不懈?由“炉火纯青”你想到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他的作品呢?(7)指名练读。师生评议:读好有关词语(8)自由朗读。7、拓展练习:(1)像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他们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两个?(看板书) 只要说清楚是谁, 怎么样做的, 最后结果是什么, 就可以了。(2)你觉得你做的哪一件事是成功的?只要说清楚我干什么事情,怎样做的,最后结果怎样就可以了。8、如果要是用一两句简短的话,对课文所

7、介绍的三个事例、同学们介绍的事例和我们自己的事例进行一个概括,应该怎样说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映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段话。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有个性地朗读这段话。点拨:你为什么要强调这几个词语理解“顽石”和“滴穿”9、打开课本,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0、学习第四自然段(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要是不这样去做,那又会怎样呢?课文用“雨水”作了一个对比(板书:对比、雨水) 。(2)映示第四自然段雨水是怎么做的呢?课文说得非常具体,你能用上“因为, 所以, ”这个关联词,把它说得简单一些吗?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没有, 也不能

8、,(3)回忆自己没有做成功的一件事,看能不能也用 “没有, 也不能, ”来说一说。三、品读启示1、小结:课文三四自然段分别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说明了“只要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是没有什么事做不成的”这个观点。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牢记“滴水穿石”的启示。2、那么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板书:启示映示最后一个自然段。3、在这句话里,有两对反义词,你能发现吗?这两对反义词是用什么词连起来的?为什么要把他们连在一起说?4、像这样一种说法,把一对反义词用“而不”连起来,你还能围绕“成功”这个内容举出例子吗?勤奋而不懒惰,骄傲而不谦虚5、讨论: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

9、语把这个启示讲得非常清楚,这是个什么关联词?板书:只要 , 就,6、你能不能用上“只要 , 就, ”,把这个启示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7、指名练读点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这个启示是深信不疑, 深信不疑应该怎样读?四、总结提高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看看黑板就知道了;这堂课我们学了什么呢?看看黑板就知道了。从板书中,你还能看出什么呢?五、布置作业作业超市:1、选择一个人,把滴水穿石的启示的内容较为具体地复述给他听。2、仔细观察你身边的某种自然现象,再弄清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想想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能模仿课文写一篇短文就更好了。板书设计:22、滴水穿石的启示李时珍目标专一爱迪生实现理想持之以恒齐

10、白石教后反思: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篇课文从安徽广德太极洞 “滴水穿石” 的自然奇观引出做事必须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才能成功的道理, 希望我们铭记 “滴水穿石”的启示,从而实现美好的理想。课始,我先出示课件:安徽广德太极洞“滴水穿石”奇石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给这一奇观起个名字,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并对这一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 “对于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学生提出:水滴微不足道,怎么会滴穿石头呢?这正是文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让学生放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这一问题。通过自读,学生找出了“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这一句。接着我让

11、学生找出句中两个关键词: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些体现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启发学生:这一奇观除了用滴水穿石形容,还可用哪四个字来形容?调动了学生的积累,学生回答出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词语。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对水滴的敬佩之情, 我则给予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学习课文第 3-5 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放声朗读, 思考:滴水穿石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学生很快找出了这一句:目标转一而不三心二意, 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接着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最敬佩的事例,抓住关键词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想办法

12、读好。在大堂交流时,我避免了形式单一,学生谈到齐白石时,我问:齐白石的精神,除了“坚持不懈”还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谈到李时珍时,我让学生结合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来谈体会并启发学生说: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过程中尝草药、访名医遇到了那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其中你有什么体会?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学生谈到爱迪生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诗或一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训练,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这样的人,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能帮他们总结一下吗?”至此,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古今中外名人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另外,在课堂教学时, 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 如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默读、对读等形式,促使学生在读书中进行思考、领悟,在思考、领悟中读,这样对课文中心能有较好的把握。本堂课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 (没能很好的把握好) ,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较多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有的还没有真正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