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58097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广水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水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高一语文2015 年 12 月 25 日命题人:魏传鹏 第 I 卷阅读题考生注意:本试题第卷和第卷,共 4 页,共五大题。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 3 题网络时代需要经典阅读钱理群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是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非常个人化、 非常个性化。我认为, 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读书状态有两个忧虑: 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

2、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 最快的速度、 最亲近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然有很大的意义。但网络阅读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另一个是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趋向潮流,容易倾向于时髦、被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是深度阅读,而且是个性化、个人化的阅读。比如我曾经说过,鲁迅作品不能只是默看,非得朗读不可。他作品里有那种有韵味、那种浓烈的而又千回万转的情感,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都需要朗读来触动你的心灵,通过朗读来进入情境,来捕捉感觉,产生感悟。 这样的阅读是接近鲁迅内心世界的一个最好的通道。而我所

3、强调的是情境、感觉、感悟,就是中国文化的特征。如果说西方经典主要是通过分析来接近的话,那么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不仅是古代的文化,也包括鲁迅的文化,不能完全靠分析,而要靠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 一般人可能比较习惯用分析的方式进入经典,现在可以换一个方式不是拒绝分析,必然会分析,但更多的,至少在开始时必须强调感觉、感悟、情境、直觉。中国传统教育是这样的,启蒙的时候读 论语,不是讲 论语,而是读、 背。 通过读,获得感觉,通过背,体验那些东西。读了、背了,进入到你的生命里,然后分析,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 也提示我们这是进入经典的另外一种方式,经典作品得一点

4、一点地看才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世界,这告诉我们经典的阅读需要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就是文本细读, 通过文本细读达到对经典作品的一个深度了解。这涉及到经典阅读的特点,我认为经典阅读最大的特点除了通过文本细读达到深度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点: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 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我强调“发挥”,也就是说阅读经典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要有我们的理解及发挥。最好的经典的意义都是原创者和阅读者、研究者共同创造的,任何经典都是这样,所以有一个过程。从经典变成学说,如儒家从论语孟子变成儒家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解经者,解释的过程不是被动的,

5、而是有新的创造的,所以出现了像朱熹、王阳明这样的大家,他们是接着孔子往下讲,对孔子思想包括孔子文本通过主动的、细腻的阅读有新的解释、新的发挥、新的创造,最后成为儒学。儒学就是孔子他们所开创的,被后来的阅读者、研究者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一个学说。(选自 2014 年 2 月 13 日人民政协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方法,是进入作品的方式,它是进入经典作品艺术世界的途径。B经典阅读是一种非常个人化、非常个性化的阅读,读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达到深度阅读。C经典阅读在今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现在的人们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D经典阅读不是被动的

6、阅读,而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再创造的阅读。2关于“进入经典”,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进入经典可以采用朗读,比如鲁迅作品中的韵味、情感及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就需要靠朗读来获得。B进入经典可以采用分析的方式,分析作品的内容、形式等,例如对西方经典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C进入经典可以通过感悟、情境、感觉,甚至直觉进入的方式,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D进入经典可以通过读和背,通过读和背来感觉、体验,读过背过了,经典就进入到读者的生命中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短平快”的网络阅读,作者肯定了它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指出它存在着两大问题,

7、所以需要强调深度阅读。B阅读经典作品,需要分析,但不能完全靠分析,必须重视对作品的感觉、感悟、情境、直觉。C不同的经典作品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发挥与不同的创造。D儒家学说的开创、发展过程,证明了经典是怎样成为学说的过程,它是由原创者、研究者和解经者共同完成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 ) 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 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 “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

8、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 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 让汉曰: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

9、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 汉悉兵迎战, 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 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 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 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 让之曰: “军师在外 吏士不足, 何多买田宅乎 !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

10、听听:准许B.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公转营迫之迫:逼近5对文中加线句子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3 分)A.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B.但 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C.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 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D.但 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 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疫乃可击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11、。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C.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 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D.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 他吸取教训, 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2) 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二 )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 题。答张十

12、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 答张十一 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筼筜( y nd ng) ,竹名,生长于水边。“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8. 诗的颔联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6分)答:9. 诗的颈联是全诗的关键,试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蕴含的感情。(5 分)答:(三)名篇名句默

13、写(6 分)10. 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雾气笼罩的江面上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句子是: “_, _ ”, 与王勃 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一样的意境。(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_,_。(3)昆明西山龙门有一副对联“高山仰止疑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该对联的上联化用陆游游山西村 中的诗句 _,_ 。这两句诗表达了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三实用文本阅读(25 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 分)乱世出奇才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

14、。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 年)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既是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大诗人和大散文家,又是歧见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引人注目之处一在于他的五度出仕而后坚隐不出,二在于他的诗文冲淡清雅、天然纯真而又偶现豪壮之气,三在于他的长期被埋没而后又被奉为一代宗师。多年来, 陶渊明作为人们心目中才华超卓,情志雅远,旷群脱俗, 率真任情的文学奇才和士林怪杰,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 只有从陶渊明所处时代环境入手,审视他的心路历程和诗文道路,才能够予以更全面、恰切的评判与显扬。奇才怪杰的诞生,常常是有条件的。正常的时代, 人的思

15、想融入生活之中,不会有多余的意识来反观生命本身。只有在不平凡的时代,人们在得失、成败、荣辱、幸运与乖蹇之中惊喜、向往、痛苦、迷惑,在心理的不平衡中追求和谐,又从和谐中产生新的裂变,这才有了美到极致的陶渊明。情感和意绪,有了深到极致的哲理认识,这才产生了诗人、作家、哲学家。所谓愤怒出诗人,痛苦出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人之所以超越于凡人,并不是因为天赋灵气,而是不平凡的人生,所谓“天才”只是一种美誉,一种羡叹,归根结底是由于后天的不平凡的经历,不同于一般人的主观追求与客观历练。而时代, 则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人的心态和生命历程,将其不平凡加诸于个人,并常常以文学或哲学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是乱世出奇才的必然性。陶渊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东晋王朝中度过的,晚年经历了晋宋易代。他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仍、祸乱不已,陶渊明降世之时,西晋灭亡已48 年,东晋偏处一隅,时时受到北方的进犯,统治集团内部却并不励精图治,团结御侮, 更不思收复失地,而是沉湎于江南鱼米之乡的安乐而不能自拔。 大批兵权在握的将领,多以扩展个人实力、相互勾心斗角为能事,致使少数爱国志士如祖逖等发起的几次北伐复土运动,都半途而废。 所以青少年时的陶渊明,虽然也曾经“猛志逸四海” ,也曾经“抚剑独行游”,却终因报国无门,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