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消化与代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56422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消化与代谢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理-消化与代谢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理-消化与代谢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理-消化与代谢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理-消化与代谢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消化与代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消化与代谢(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1604 1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一、概述1.内分泌细胞形态特点: a.开放型 (多):感受胃肠腔内【食物成分、pH 的变化】,引起分泌活动b.闭合型 (少):分泌与否受【神经兴奋】或周围【内环境变化】调节,食物成分无关2.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a.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管的运动b.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食物 (GS) 刺激消化道 引起抑胃肽分泌使 GS 被吸收后促进胰岛素分泌 防止血糖过高从尿中丢失;口服葡萄糖,比ivGS 分泌的胰岛素多c.促进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如: 促胃液素 胃的泌酸区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DNA 、 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粘膜生长。 二、胃内消化(一)胃液性质,成分和

2、作用:pH 0.91.5 ; 1.52.5L/d 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a.分泌过程b. 生理作用: 杀菌 激活胃蛋白酶原 使蛋白质变性 引起促胰液素释放促进胰液、肠液和胆汁分泌 与 Fe2+和 Ca2+结合形成可溶性盐, 促进小肠吸收 Fe2+和 Ca2+ 2.胃蛋白酶原 :由主细胞和粘液细胞分泌3.粘液a.溶解型 (粘蛋白 ):使食物润滑b.不溶解型(粘蛋白凝胶):润滑(保护)作用;降低H+在粘液层中扩散速度;含HCO3- 中和 H+构成粘液 -碳酸氢盐屏障4.内因子:形成内因子-VB12 复合物,促进VB12 吸收(二)【重点】胃液分泌的调节1.【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也能刺激

3、主C) a.乙酰胆碱:与壁细胞M 受体结合刺激胃酸分泌,可被阿托品阻断b.促胃液素 (gastrin):与壁细胞膜上缩胆囊素B/促胃液素受体结合引起胃酸分泌c.组胺 (histamine):肠嗜铬样C 释放 ,作用壁细胞膜上H2 受体,刺激胃酸分泌, 【西101604 2 咪替丁 (cimetidine) 】可阻断d.其他: 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2.【抑制】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PGE2、 PGI2等3.消化期的胃液分泌a.头期(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直接刺激壁C;N-H 因素:迷走N(+) 刺激 G

4、 细胞和肠嗜铬样C 而分泌促胃液素,组胺特点:量多 (占【 30%】),酸度高,消化力强(胃蛋白酶多)b.胃期:食物入胃的机械和化学刺激: 胃底、体、幽门【迷走迷走反射】幽门壁内N 丛 G 细胞 gastrin 蛋白消化产物G 细胞 gastrin 特点:酸高,消化力(酶含量 )比头期弱,分泌量占【 60%】c.肠期:食物的机械和消化产物化学刺激12 指肠粘膜粘膜释放促胃液素、肠泌酸素促进胃液分泌特点:分泌量很少,占【1/10】4.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a.HCl (pH蛋白质 脂肪;混合食46h a.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食物量平方根与排空速度成正比胃内容物扩张胃壁迷走-迷走反射、壁内N

5、 神经丛反射胃运动蛋白质消化产物引起【促胃液素】释放胃运动b.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肠-胃反射抑制胃运动 十二指肠释放的激素: 【缩胆囊素】 , 【促胰液素】, 【抑胃肽】等3.非消化期的胃运动【未讲】期期期期持续时间4060min 3045min 510min 5min 101604 3 出现仅慢波间断的不规则的收缩规则的高振幅收缩过渡期三、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分泌1.成分及作用:由【胰腺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细胞】分泌的碱性液体。pH=8.0 ,1.5L/d 水成分无机物: Na+, K+, Cl-, HCO3- 有机物:三大营养物质消化酶a.碳酸氢盐:胰腺【小导管细胞】分泌。作用:中和胃

6、酸,免腐蚀,为消化酶提供适宜pH 环境b.胰淀粉酶:作用:淀粉在PH=7.0 条件下消化为麦芽糖;早期诊断胰腺炎依据之一c.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d.胰脂(肪)酶:在辅脂酶存在,PH=8.0 情况下消化甘油三酯2.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 N 调节为主胃期和肠期H 调节为主缩胆囊素 (I) 水、碳酸氢盐少,酶多促胰液素 (S) 水、碳酸氢盐多,酶少Ps:缩胆囊素又称促胰酶素(二)胆汁的分泌和排出1.胆汁( 6001200ml/日,弱碱性)成分a.胆盐:胆汁酸 +Na+,K+ 形成的盐 ,在水中形成【微胶粒】 。胆固醇、磷脂、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渗入微胶粒形成混合微胶粒,是参与脂肪消化与吸收的主要成

7、分。b.胆固醇和磷脂: 脂肪乳化剂。 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汁酸;胆固醇与胆盐比例适当时,胆固醇呈溶解状态,当【胆固醇 或胆盐 】形成【胆石】 。c.胆色素: Hb 分解产物2.胆汁的作用: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3.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高蛋白高脂肪 糖类a.体液因素缩胆囊素:胆囊收缩,Oddi 括约肌舒张。 secretin:刺激肝胆管分泌富含水、钠和碳酸氢盐的胆汁,对胆盐分泌无影响胆盐:通过肠-肝循环刺激胆汁分泌。gastrin:作用于细胞,引起胆汁分泌,刺激HCl 分泌 12 指肠 secretin胆汁分泌b.神经因素:迷走N 是条件和非条件反射的传出N 刺激肝

8、胆管分泌富含水、钠和碳酸氢盐的胆汁(三)小肠液的分泌101604 4 1.小肠液的性质,成分a.12 指肠腺:富含粘液和碳酸氢盐的液体,保护12 指肠粘膜免受消化液消化和中和HCl ;b.小肠腺:粘液,水,电解质,肠激(致活 )酶2.分泌的调节:主要受局部因素调节食物和消化产物对小肠粘膜的牵张和化学刺激壁内丛 局部反射 引起小肠液分泌(四)小肠运动1.运动形式: 1. 紧张性收缩2. 分节运动3. 蠕动2.小肠运动的调节.神经调节: 局部内在N 丛反射 蠕动加强; 副交感加强运动;交感抑制运动;.体液 :gastrin,CCK ,motilin ,insulin ,5-HT 加强运动 ; se

9、cretin,glucagon 抑制运动3.回盲括约肌 作用: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入大肠,延长停留时间(五)大肠运动【未讲】1.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推进和多袋推进运动,蠕动(集团蠕动)2.排便反射:粪便入直肠刺激感受器 沿盆 N 和腹下 N 传入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 大脑皮层 传出冲动沿盆N 下传 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阴部 N 冲动减少,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四、吸收(一)吸收部位:大部分在小肠(12 指肠、空肠) ,VB12 、胆盐主要在回肠。 5 6m 长,停留时间长; 面积大 200250 m2; 小肠特点 运输条件好,毛细血管,淋巴

10、管丰富; 食物已被彻底消化;(二)各种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1.吸收途径:跨细胞途径,细胞旁途径2.各种物质的吸收机制a.水及无机盐的吸收水:肠内物质被吸收内容物低渗 两途径渗透入血铁:以 Fe2+形式主动转运而吸收,HCl 、VC 促进铁的吸收Ca2+:Ca2+泵转运和囊泡出胞形式被吸收,VD 、GS、酸性环境促进其吸收;脂肪食则抑制吸收Na+:主动;a.Na+-有机溶质 (AA,GS) 同向 ; b.Na+-Cl- 同向转运 ; c.少量 Na+经水相通道扩散d.Na+-H+ 与 Na+-K+ 逆向 ; b.糖:继发主动吸收c.蛋白质:主动吸收,类似葡萄糖d.脂肪:主要入淋巴液胃液胰液胆汁小

11、肠液大肠液PH 0.91.5 8.0 7.6 8.38.4 101604 5 日分泌 L/d 1.52.5 1.5 0.61.2L/d 成分HCl , 胃蛋 白 酶原, 粘液,内因子水,碳酸氢盐, 胰淀粉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脂 (肪)酶胆盐, 胆固醇,磷脂,胆色素水,Na+, K+, Ca2+,Cl- ,HCO3- ,粘蛋 白, IgA ,肠激酶粘液蛋白, 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分泌细胞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胰腺腺泡细胞, 小导管细胞肝 C 大 肠 黏 膜 表 面的 柱 状 上 皮 细胞及杯状细胞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分泌,调节胃的运动胰液分泌,调节小肠内消化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分泌及

12、调节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分泌及调节小肠运动名词:1.容受性舒张(receptive relaxation ) :由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2.肠-肝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of bile salt) :胆盐随肝胆汁排至小肠后,约有95%在回肠末端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合成胆汁,而后又被排入肠内,这个过程称为胆盐的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及利用1.来源: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 键)。a.ATP 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是直接供能物质; 1mol ATP 转化为 ADP(

13、释放 51.6kJ/mol 能量 )。b.磷酸肌酸 (creatine phosphate,CP)是 ATP 的储存库。c.当氧债情况下,由CP 中的高能磷酸键和无氧酵解供能。在肌肉活动停止后的一段时间内,呼吸和循环维持在较高水平,可摄取较多的O2,偿还氧债。糖 GS 脂肪 fat 蛋白质供能50%70% 供能途径有氧氧化1: 38 无氧氧化1:2 脂肪分解为甘油+脂肪酸特点1. 储能,短期饥饿时供能2. 释放的能量是 G 的 2 倍1. 主要为重新合成蛋白质,供能为次要;2. 【长期不能进食或体力极度消耗】下供能; 3. 在体内氧化不彻底,较体外燃烧供能少。主要功能供能储存和供能2.能量的利

14、用101604 6 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细胞组分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产生生物电活动的某些离子转运 神经传导 主动转运 腺体的分泌和递质的释放3.能量的平衡正平衡:体重增加;负平衡:体重减轻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1.直接测热法 (Direct calorimetry) 2.间接测热法 (Indirect calorimetry) :定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计算氧化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16%N) ;计算氧化非蛋白事物的产热量;计算出总产热量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重点】1.肌肉活动2.精神活动 (精神紧张状态时)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见定义)4.环境温度: 2030最稳定 ;20 以下增

15、加 ; 10以下显著增加,主要是寒冷刺激 四、基础代谢1.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见定义)2.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测定前至少空腹12 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3.基础代谢率BMP 表示法:实测绝对值:Kcal 或 Kj m2 h;超出正常值百分数:(正常平均值 -实测值 ) /正常平均值 100%=10%15% 4.BMR 异常:BMR :甲亢;发热,体温1 BMR13% ;糖尿病; RBC 增多症;BMR :甲低;病理性饥饿;肾上腺皮质低功;肾病综合征;脑垂体肥胖 五、体温1.表层温度 (Shell temperature) a.皮肤温

16、(skin temperature) :A.各部位的温度差别较大; B.受环境温度和衣着影响,不稳定 ; C.与局部血流量关系密切:环境温度和精神紧张等影响血管舒缩进而影响皮肤的温度。b.体表向深部厚约10mm 的一层 :在散热活动中起重要作用2.深部温度 (Core temperature) a.特点 : A.相对稳定,各部位温差小;B.因代谢水平不同,内脏器官有温差:【肝】最高 脑次之 肾、胰、 12 指肠略低【直肠】最低。但血液循环可使其趋于一致。b.体温:一般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测量部位:直肠:平均 37.5 【 36.9-37.9】口腔 :平均 37.2【 36.7-37.7】101604 7 腋窝 :平均 36.8【 36.0-37.4】【鼓膜温】代表【下丘脑温】;实验研究【食管温】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