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53689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东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台市第一中学东台市第一中学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选修)试卷高二历史(选修)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727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8181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儒家遵循“天命观” B. 旨在神化君权 C. 彼此存在继承关系 D. 都属唯心主义【答案】A【解析

2、】无论是孔子的“对鬼神敬而远之” 、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 、还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都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都遵循天命观,故答案为 A 项。神化君权的仅仅是董仲舒,排除 B 项;三者之间没有继承关系,荀子倡导的天命观具有唯物思想,董仲舒具有唯心思想,排除 C 项;荀子的思想属于唯物主义,排除 D 项。2. 明代著名书法家陈献章以别具一格的草书闻名于世,经常用硬质的无锋秃笔写成,行笔桀骜狂放。在他看来,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便可以“浑然与物同体” ,是进行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基础。据此可知,影响其创作的思想是( )A. 法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3、【答案】D【解析】由“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结合所学知识,陆王心学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故 D 正确;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A、B;程朱理学强调的是事物的“理” ,与材料无关,排除 C。【名师点睛】解题关键信息是“创作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 。3. 图为考生抄有四书五经的作弊内衣。这件内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四书出现在南宋时期,故A、B 项错误;从图片内衣可以看出质料是棉布,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是在明代,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穿了材料中所说的所

4、有信息,故 D 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手工业纺织业4. 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东都事略 ,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这说明当时( )A. 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 书商版权意识明显C. 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 通俗文学作品普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不许覆板”是强调版权意识,说明书商版权意识明显的增强,A、C 两个选项均是偏离材料的主旨的,另外,南宋绍熙年间通俗文学作品尚未普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

5、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商的版权意识5.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中秋帖 、王珣伯远帖 ,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 (下图) 。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B.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C.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D. 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是篆书的特点,而题干中图示字体属于行书,故 A 项排除;“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符合行书的特点,与图示字体特点相一致,故 B 项正确;“笔画详备,形体方正,

6、规矩整齐”是楷书的特点,与行书不一致,故 C 项排除;“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是草书的特点,与行书不合,故 D 项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法艺术6. 铜活字印书在明代弘治至万历初年曾经盛极一时,这大体上已经成为海内外学术界高度一致的共识。但北京大学辛德勇教授的最新研究指出,由于明朝铜资源的紧张与铜原料的昂贵,以及铜的硬度太高,中国过去缺乏大量刻制铜字的技术手段,事实上明朝并不存在铜活字印刷,中外学术界流行多年的传统看法难以成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历史研究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 B. 研究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解释C. 历史研究的结果无法达成共识 D

7、. 历史研究的史学结论可以争鸣【答案】D7.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于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支,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材料表面“反孔”斗士们A. 片面评价历史人物B. 彻底批判儒家思想C. 理性认识孔子本人D. 全面认同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的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可知是不同角度的评价孔子,而不是片面的,故 A 项错误;从“而对作为一代哲人的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可知材料不仅体现的是批判儒学,还涉及对孔子个人的评

8、价,故 B 项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的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们反对的是以孔子为权威维护君主专制的儒家思想,又肯定孔子个人的功绩,故 C 项正确;从材料中“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 ,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没有全面认同传统文化,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影响8.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A

9、.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C.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 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在在文革结束后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故 A 项排出;紧扣题干中“1985 年 5 月” ,联系时代背景,可知为了当时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适应了经济改革的要求,1985 年的我国进行如题干中的教育改革,故 B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 1995 年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故 C 项排出;据所学可知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形成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故 D 项排出。9. 1992 年 9 月 21 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新的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

10、的发展战略。2017 年 4 月 20 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 “天舟一号”的首飞,标志着我国已正式启动“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空间实验室”的收官之战,为空间站阶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以下关于该发展战略,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首个科学远景规划 B. 我国世纪之交最复杂的航天工程C. 中国开始步入航天时代 D. 直接作用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介绍了中国的航空航天计划,可以看出中国的航天航空计划要经历“三步走”的战略,这是我国最复杂的航天计划,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这并不是中国首个计划;C 选项错在“开始”二字;D 选项错在“直接”二字。10.

11、 1902 年严复在论及中国教育时说:“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 ”严复的这一看法体现的文化理念是A. 会通中西 B. 中体西用 C. 全盘西化 D. 革故鼎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 ,说明严复的文化理念是会通中西,取长补短。故答案为 A 项。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明确中西各自的地位,排除 B 项;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 项对材料信息表述不全面,排除。11. 有学者认为“尽管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但从一开头,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 ”下列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论述是( )A. “以

12、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 “君臣一伦,亦全从人立之法而出,有人立之法,然后有君臣”C.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D.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元”【答案】D【解析】 “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元”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包含着政治因素,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中体西用”的主张,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 项认为君主权力要受法律制约,属于维新派的主张,排除;C 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排除。12. 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

13、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 ”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 明末清初的“君民共治”意识 B.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 早期维新派“君主立宪”主张 D. 时期的民主共和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出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 。在明末清初并没有因外国入侵而引起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可以排除 A;CD 两项的出现都在 B 项之后,依据“最初”这一信息可以选本题的答案是 B。13. 近代前期中国人在几次灾难性战争失败的刺激下,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文明,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 。这

14、种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不同阶级所代表的利益不同 B. 对西方文明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C. 中西文化融合中碰撞的激烈性 D. 近代中国探索民族独立富强的艰难性【答案】D【解析】孙中山领导的主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救国思潮的多样性从本质上来说是近代中国探索民族独立富强的艰难性的表现,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说法片面,排除 ABC 项。点睛: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各个阶层相继掀起救亡运动的高潮。农民阶级发动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和以及新文化运动等,每个运动的主张各不相同,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也大相径庭,从根本上说反映了救国之路探索

15、的艰辛。本题的解答要抓住题干的要求“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来确定答案。14.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 ,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 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 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 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俄为师” “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军阀的方向,C 项正确;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 ,A 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私人资本”

16、的信息,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D 项错误。所以选 C15.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 ”这段话出自( )A. 新民主主义论 B. 论联合政府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D【解析】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根据所学知识,只有 D 符合这一时间,故选 D。16. 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