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65283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项羽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本纪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字词句用法。2、在字里行间对人物进行辩证地认识、评价,砥砺学生自我的人生修养;3、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时安排】两课时【资料链接】1、项羽其人项羽(前 232-前 202) ,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 ,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中国古代起义军领袖,著名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勇战” 派代表人物。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在江东斩郡守后崛起,举兵反秦。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四海,分裂天下,册封十八诸侯,大政皆由羽出,号为“霸王”,权同皇

2、帝。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2、前人对项羽的不同评价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王安石乌江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关于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

3、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 “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

4、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 (2)狱掾( ) (3)力能扛鼎( ) (4)时不利兮骓不逝( ) (5)田父绐曰“左”( ) (6)项王嗔目而叱之( )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9)乃自刎而死( ) (10)舜目盖重瞳子( ) ( ) (11)自

5、矜功伐( ) (12)岂不谬哉( ) 答案:(1)l (2)yun (3)gng (4)zhu(5)di (6)chn (7)y (8)chung (9)wn (10)chng tng (11)jn (12)mi 2、 仔细预习 1-3 小节,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1)重点字词补充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抵挡,对抗以故,事得已 因为梁以此奇籍: 认为有奇才不肯竟学: 完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举起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统率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隶属将卒二万渡河: 率领楚兵冠诸侯: 位居第一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即使(2)特殊句式项籍者,下相人也 判断句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6、壁 定语后置与籍避仇于吴中 状语后置名闻诸侯 省略句3、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一部分(第 1 段):家世显赫,名门之后。第二部分(第 2 段):才气过人,不肯竟学,年少志高。(此处省略部分:吴中起兵。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 )第三部分(第 3 段):巨鹿之战,辉煌功业的顶点。(此处省略部分:鸿门宴。由于项羽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刘邦得以率先入关,导致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之后他掠宫室杀怀王,长时间的楚汉之争使项羽的生平、事业由盛而衰。 )第四部分(第 4 段):被围垓下,悲歌别姬。第五部分(第 5 段):东城杀敌,最后一战。第六部分(第 68 段):乌江自刎与尾声。第

7、七部分(第 9 段):太史公对项羽的评价。【文本研习】1、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明确:项羽家世:世代为楚将。祖父为秦所戮。寓意: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2、第二自然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明确:两件。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 ,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

8、。 (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3、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表达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明确: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写出了势如破竹的气势(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而且抓住战士的心理(破釜沉舟) ,展示了他卓越、非凡的指挥才能。

9、文字虽然不多,但项羽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4、 三个“无不” 两个“ 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小结】巨鹿之战的意义。消灭了秦军主力,奠定了义军胜利的基础。促成了秦王朝内部的分裂与瓦解(章邯投降、赵高杀二世、子婴杀赵高) 。转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为刘邦从南路长驱直入函谷关创造了条件。巨鹿之战: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 -明代茅坤【巩固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毋妄言,族矣 (2)又不肯竟学 (3)

10、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以故事得已 (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6)楚兵冠诸侯 (7)无不膝行而前 (8)九战,绝其甬道 (9)诸将皆从壁上观 (10)辟易数里 (11)骑皆伏曰 (12)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15)乃引“天亡我”答案:(1)族: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 (2)竟:完成 (3)阴:暗中;部勒:部署,约束(4)故:缘故;事:事情 (5)沉船:使动用法,译为使船沉没;破釜甑:使动用法,打破釜甑(使釜甑破) (6)冠:位居第一 (7)膝:名词用作状语,用膝行走;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8)九:多次:绝:截断,

11、断绝(9) 壁:营垒 (10)辟易:退避(11)伏:敬服 (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 (13)西:向西挺进 (14)王:使动用法,让我做王 (15)乃:竟然 二、阅读下列段落,完成问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

12、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下列句中实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又不竟学竟:完成。 B、毋妄言妄:狂妄。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 “认为出奇”之意。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分析:妄,胡乱)2.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就 B、略知其意 其:其中的C、梁以此奇籍 以:因为 D、虽吴中子弟 虽:虽然。(分析:虽,即使)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3、的一项是(B)、其季父项梁 吾其还也 、项梁怒之 何厌之有、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乃下令 、梁以此奇籍 必以长安君为质(分析:A 他的,表商量语气 B 代词,提宾标志 C 于是 D 因为,把)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 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B 不竟学:没有学完)5.翻译下列句子:(1)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译文:他的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2)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译文: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对抗一万人的本事。(3)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译文: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的才能。(4) 彼可取而代也。译文:那个人的帝位可以拿过来替他做。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 仔细预习 4-9 小节,注意重点字词和句式。(1)补充重点字词注释项王军壁垓下 修筑营垒,即安营扎寨平明,汉军乃觉之 天明时分田父绐曰“左” 欺骗项王自度不得脱 估计骑能属者百余人 跟随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