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5175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30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作品选整理(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 论?一、 “ 现代文学 ” 相关界定:?1、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首先,是 “史“ ?其次,是文学史?再次,是现代文学史?何为 “ 现代 ” ? 时间、性质?“ 现代文学 ” 上承古代(先秦-1840 年鸦片战争前) 、近代文学(1840 年-1917 年) ,下接当代文学( 1949-迄今) ,中与外国文学相通。 是 “ 现代 ” 意义上,区别于传统文化的新文学。?最后,是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中国式的审美观念、小说结构、人物形象等,具有民族作风、民族气派。二、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伴随中国近现代以来追求建立现代化民族国家这一历史过程而产生?丹纳艺术哲学?决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性质

2、面貌的是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在晚清,中国的现代化过程可以初步概括为“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晚清文学运动“这样几个过程。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土壤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一) 、传统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划分:以 1917 年 1 月新青年杂志2 卷 5 号上胡适发表的 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 止于 1949 年 7 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历时 32 年,习惯上称为“ 现代文学三十年” 。?按照大系分法,现代文学分成“ 三个十年 ” ,即内部分期为三个阶段:现代文学三个 “ 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

3、新文学生长期。?文学社团蜂起,刊物众多,作家作品大量涌现。诞生了鲁迅、周作人、胡适、郁达夫、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冰心、闻一多、徐志摩、朱自清等?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新文学的发展期。?1930 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除原有作家外, 活跃于文坛的有巴金、老舍、丁玲、沈从文、曹禺、田汉、夏衍、艾青、林语堂、梁实秋等大家,以及叶紫、萧红有才华青年作家等?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新文学的成熟时期。?1938 年 3 月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 “ 文协 ” 。国统区、 解放区、沦陷区(香港、华东、

4、华南、东北、上海孤岛)文学作品异彩纷呈,除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等老作家贡献新作外,沙汀、艾芜、张天翼、吴组湘、姚雪垠、田间、何其芳、路翎、徐讦、钱钟书、张爱玲等,也成为这个时期颇负盛名的作家。(二) 、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打破现当代文学的界限开始重新划分文学史。?(1)80 年代中期,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20 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中提出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2)还有人提出 “19 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的概念,将1840 年鸦片战争至今的近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打通。?(3)还有 “近百年中国文学史“的提法。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便是对其的实践。四

5、、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性质 对现代性的追求?对现代性的追求是现代文学的基本特质,现代文学的一切特征都是由其“ 现代性 ” 决定的。?可从 文本;主题价值取向、思想意识和文学生产体制,三方面考察。?(一)从文本自身演变来看。?1、语言: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成为书面语?2、结构:?单线索, “串珠式 “小说结构?多线索?蛛网式: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和众多的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线索交叉。?3、叙述模式?横断面?成长小说?意识流?叙述的人称、视角?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4、文体:?小说成为文学正宗,白话诗,自由体诗、话剧的出现?(二)从文学的主题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来看?古代: “ 文以

6、载道 ” ,忠孝节义?现代:西方现代思想价值为核心,表现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及建设现代化民主国家的追求。五、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 历史性课题,矛盾与张力?(一)五四新文学起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但绝非一切都否定。?1、讨伐的是封建糟粕,伦理文化和家族文化?2、并非都要否定旧文化?3、新文化运动并没中断中国文学的源流?(二)五四后,理论和创作实践中,传统文化也没有断裂。?1、30 年代又有所认同。?2、对思维方式仍有深刻影响。六、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处于与世界文学交流与碰撞之中:?五四时期:国外各种文艺思潮、作家、作品的译介。东欧?30 年代:受西方进步文学与苏俄文学影响加重

7、,形成“左翼文学十年“?40 年代:?解放区,苏俄文学?国统区,大量译介西方和苏俄文学。第一讲 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鲁迅赞誉:导师、民族魂、良心、脊梁毛泽东: “ 五最一方向、三家一主将”新民主主义论是被研究得最为透彻、最为详尽的作家对他加以诋毁的人数,并不比对他加以赞誉的人少鲁迅不是圣人,更不是魔鬼。鲁迅是个英雄,民族英雄。如果鲁迅还活着上篇:鲁迅生平与思想一、鲁迅生平:1881 年,出身在绍兴城内,周树人,豫才。南京读书以前叫周章寿1、少年时代 (18811898) 接受传统国学教育,接触农村社会 ,感受社会世态炎凉. 家道中落,寄居乡间,被称“ 乞食者 ”“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堕入困顿的么,

8、我以为在这路途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 。父亲死后“ 去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2、求学时代 (18981902)接受 “ 西学 ” 和维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江南陆师学堂的矿路学堂“走异路 ,逃异地 ,寻求别样的人们“ 3、留学时代(1902 1908)弃医从文,立志拯救国人灵魂弘文学院 仙台医专“幻灯片事件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4、回国之后的蹉跎颓唐期(19091917) :陷于辛亥后的苦闷孤寂与古籍整理两江师范 绍兴中学

9、绍兴师范南京 北京教育部5、创作喷发期(1918 1927) 应友人钱玄同之邀先发表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鲁迅与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三 一八 ” 学潮1926 年 8 月 26 日离开北京前往厦门6、革命文学论争期(19271930) :与革命文学论争,捍卫五四文学传统. 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1927 年 9 月鲁迅与许广平到上海7、30 年代 (19301936) :左联时期 ,培养和扶植文学新人,纠正过左的文学思潮; 用杂文开展文化政治批判;并完成故事新编1936 年 10 月 19 日去世。鲁迅与其兄弟、家人的关系。周作人、羽太信子鲁迅与共产党的关系.与瞿秋白、冯雪峰、毛泽东。“ 我

10、想,我做一个小兵还胜任的,用笔! ”鲁迅曾写给瞿秋白一副对联:“ 天下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与其他人的关系. 许寿裳曾引李商隐哭刘蕡中“ 平生风义兼师友” 一句,以鲁迅为良师益友。蔡元培、胡适、林语堂、孙伏园高天虹: “ 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萧红 “ 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很可能成为丁玲的后继者”。二、鲁迅的思想构成:复杂多元,整个思想核心是反封建反帝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思想武器是进化论与个性主义瞿秋白在他编选的鲁迅杂感选集的序言中说:“ 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前期:青年时代鲁迅的

11、思想构成:1、由 “ 新学 ” 所构成的知识系统。“ 新学 ” 与其世界观养成特点: A、知识领域宽泛广博B、知识结构的开放性C、面向世界“ 世界人 ”“ 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 ?这个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 ?中挤出。我以为 ,中国人 ? 这名目, 决不会消灭; 只要人种还在, 总是中国人。 ” ( 热风)2、进化论思想其作为青年鲁迅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自于达尔文,也受赫胥黎、严复等人影响鲁迅摒弃社会达尔文主义,形成独特进化论思想,即强调弱者、被压迫者自身的奋发图强,要求在思想上启蒙,改进国民性。3、尼采哲学与立人思想尼采哲学对鲁迅的影响。“ 惟超人出,世乃太平,苟

12、不能然,则在英哲。”鲁迅早期论文摩罗诗力说集中表达这种思想主张 “ 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鲁迅接受尼采哲学。采用为我所用的态度五四以后的鲁迅受尼采影响不同于前一阶段,主要是:一配合反封建任务。二采取批判接受态度。早期希望“惟超人出,世乃太平”,后期,强调“群觉”1930 年前后。进入中年的鲁迅,思想逐渐有了明显的变化。进入 1930 年代,鲁迅思想与尼采决裂三、后期思想发展早年鲁迅对进化论乐观在五四到五卅间,他开始思想震动:“ 过去我要攻击旧党,现在我还要攻击青年”“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但是自

13、然也有要前进的” 。后期思想构成:1、后期思想之一是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1928 年爆发的 “ 革命文学 ” 论战,主要是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鲁迅从 1928 年起,结合论争认真攻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书籍。由此形成思想转变,论战中的表现:“ 醉眼 ” 中的朦胧璧下译丛小引 上海文艺之一瞥文艺与革命1927 年开始的鲁迅等人与梁实秋关于人性论的论战,是一种“ 错位的对话 ” 。起因与过程这表明鲁迅已经用阶级分析的立场和方法,说明他思想上发生巨大转变四、始终坚持、前后一贯的启蒙思想 改造国民性 : 1、反对封建伦常鲁迅意识到家族本位的伦理道德对中国影响太大,对其吃人本质

14、需予以揭露。2、中国根抵全在道教。鲁迅认为中国一切事的弊端都可归于道教,归结到此说则中国问题全解决了“ 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符,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等,都不要紧”3、改造国民性。和前人不同,鲁迅改造国民性,是为了彻底反封建,造成理想人性,感到国民性不变,怎样革命也不行。总结辛亥革命经验教训:“ 此后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4、反对国粹。鲁迅从根本上否认有什么国粹。坟说胡须上说:“ 我以为拖下的胡子倒是蒙古式,然而我们聪明的名士却当国粹了 洋服受到排挤,要恢复古制,那古时衣裳怎样,也不清楚;穿树皮吧,还有更早。文,古到何

15、时才算古。”国粹之谬不止此,在价值观上也错的中篇:鲁迅小说集呐喊、 彷徨小说汇览:狂人日记是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但鲁迅处女作是一篇文言小说怀旧 (1912) 。鲁迅共三部小说集呐喊 作于 19181922,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集鲁迅19181922 年的15 个短篇 (1930 再版时 不周山 被抽出 )。有狂人日记. 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作19241925,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1926 年 8 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集19241925 年的11 个短篇 . ) 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另外第三本小说集 故事新编 ,收入他的所有故事历史小说。故事新编 ,1936 年出版 ,共八则 , 包括 “ 神话 ,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有补天(1922)铸剑, 奔月(1926)非攻, (1934)理水, 采薇出关起死(1935) . 一、 呐喊彷徨思想内容:呐喊, 收 1918-1922 年所写的14 篇小说 (初版时收入15 篇,1930 年 1 月第13 次印刷时抽出不周山一篇) 解题:鲁迅取此集名为“ 呐喊 ” ,是因为他 “ 还没有忘怀于当时自己的寂寞的悲哀” ,“ 所以有时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籍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