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37074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7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压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1-副本(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实验一雷诺实验(选做)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总流伯努利方程实验(必做)1 实验台参数:潜水泵:型号HQB-2500 ;最大扬程: 2.5m;最大流量:2000L/h;额定功率: 55W;电源:单相220V。恒压水箱:长宽高=280420400;实验管 A:管径 14,长约 1.2 (m),沿程损失计算长度L=0.85 (m) ;雷诺数实验水位:H250280(可调);实验管 B:小管内径 13.6,大管内径 20.2,轴线高度差140,总长约1.2 (m);伯努利方程实验水位:H370(可调);实验台总尺寸:长宽高=17305401470。实验管道中液流循环如下(见图 1

2、) :1实验台由泵7 供水到恒压水箱22,水箱内液体分别由实验管A(雷诺实验) 和实验管B(伯努利方程实验)流入辅助水箱14,再返回到供水水箱8 中循环使用。2雷诺实验:颜色水容器1 的颜色水径调节阀2 调节,进入实验管A,随 A 管内的流动水一起运动, 显示有色的流线;经节流阀9 流出的微染色水,在辅助水箱14 中与消色剂储器注入的消色剂混合,使有色水变清。3实验中基准水平面的选取。用本实验装置做以上各项实验时,其基准水平面一律选择为工作台面板的上平面。4本实验指导书中各项实验所涉及的运算,均采用国际单位制。2 3 实验一雷诺实验雷诺数是区别流体流动状态的无量纲数。对圆管流动,其下临界雷诺数

3、cRe 为 2300 2320。小于该临界雷诺数的流体为层流流动状态,大于该临界雷诺数则为紊流流动状态。工程上,在计算流体流动损失时,不同的Re 范围,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因此观察流体流动的流态,测定临界雷诺数,是流体力学课程实验的重要内容。一、实验目的要求:1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性;2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3学习雷诺数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用意义。二、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见图 1)所示:实验时选用实验管A,将测压针头、向管外侧拉出,使针头与管内壁平齐,使其不致影响管内流体的流动状态。逐渐打开进水节流阀37,排除管路及整个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管B

4、必须停止测试,关闭节流阀31) ,调节旁路节流阀11,使实验时恒压水箱始终保持微溢流状态,以提高A 管进口前水体稳定度。颜色水(红色 )经导入管4,注入实验管A,调节微调器3,逐渐开启A 管节流阀9,使颜色水流线形态清晰可见,观察颜色水线的状态变化(稳定直线,稳定略弯曲,直线摆动,直线抖动,断续,完全散开等)。视辅助水箱内颜色是否变红,加入适量消色剂。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中,管内流体为循环水) dRe平均流速(m/s)2Qd 4(m/s), Q 用容积法测量。:管道内径 0.014 (m);: 运动粘度42 20.0177510 (m/ s)10.0337t0.000221 t(或查表 )

5、:水温:0C。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观察两种流态:开泵,使恒压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溢流水位调节至约0.25(m),颜色水容器水位高约0.54 (m) 。待稳定后,微微开启节流阀9,并注入颜色水于实验管A 内,使颜色水线呈一条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渐开大节流阀9,观察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记录层流转变为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节流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微调器 3 也应根据节流阀9 的开度大小相应调大或调小) 。2测定下临界雷诺数:(1)将节流阀9 打开, 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节流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

6、刚呈现出一条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4 (2)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容积法测出流量;(3)测记恒压水箱内水温计读数(以备计算水的运动粘度); (4)根据所测流量,计算出管中的平均流速,并根据所测的实验水温求出水的运动粘度,代入公式c cdRe,求出下临界雷诺数cRe,并与公认值(2320)比较。若偏离过大,需重测,重测次数不少于3 次;(5)重测步骤与上述(1) (4) 的操作相同,根据重测数据再次计算cRe 值,直到cRe的值在 20002300 之间。注意事项: 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 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渐小,不许开大; 随出水流量减小, 应适当调小进水节流阀37 的

7、开度(右旋), 以减小溢流量引发的扰动。3测定上临界雷诺数(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仅掌握测定方法)。 逐渐开启节流阀9,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颜色水线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 界状态。测量此时管中的流量,计算管中的平均流速。并根据恒压水箱水温表的读数计算水的运动粘度,由公式c cdRe求出上临界雷诺数。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 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实验装置参数,测记有关实验数据:管径 d=0.014 (m), 水温 t= ( C0);运动粘度4 20.017751010.0337t0.000221t(sm/2)。(注:也可查表 ) 2整理、记录实验数据,填写下述实验用表:实验次

8、序颜色水线形态水体积V(m3) 时间t(s) 流量、Q(m3/s) 水温雷诺数Re 阀门开度增( )或减 () 备注实测下临界雷诺数(平均值 )cRe注:测定上、下临界雷诺数时,应在表中备注栏内注明上临界或下临界字样。5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总流伯努利 方程实验液体流动时的机械能,以位能、压力能和动能三种形式出现,这三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在无流动能量损失的理想情况下,它们三者总和是一定的。伯努利方程表明了流动液体的能量守恒定律。对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的理想情况,总流伯努利方程可表示为:22 111222 12pPzzCg2gg2g(C 为常数 ) 对实际液体要考虑流动时水头损失,此

9、时方程变为:22 111222 12f1 2ppzzhg2gg2g2f1h为 1、2 两个过流断面间单位重量流体的水头损失。在国际单位制中,上述各量的单位为:z1、z2 (m) ;1p、2p( ) ;3(kg/m );g 2(m/s );1、2(m / s ) ;f12h(m) ;12、(动能修正系数,无量纲)一、实验目的要求1验证流体恒定流动时的总流伯努利方程;2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流动液体能量转换特性;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流要素的实际量测技能。二、实验装置(见图 1) 本实验选用实验管B 完成此项实验。 B 管管壁上共开有16 个测压针头插孔:、 、。其中与测压架上的相应测

10、压管相连;用于毕托管测速实验;用于演示弯头处急变流的压强分布。此外测压架上的16 、18 两根测压管用于A 管测沿程阻力系数。三、实验原理 实际流体在做稳定管流时的总流伯努利方程为:22 111222 12f1 2ppzzhg2gg2gf12h表示所选定的两个过流断面之间的单位重量流体的水头损失。选测压点,从相应各测压管的水面读数测得pzg值,并分别计算各测点速度水头6 22g,并将各过流断面处的pzg与22g相加,据此,可在管流轴线图上方绘制出测压管水头线 P-P 和总水头线E-E (见图 2-1)。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选择实验管B 上的十四个过流断面,每个过流断面对应有一根测压管。2 开

11、启水泵。 使恒压水箱溢流杯溢流,关闭节流阀31 后,检查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以工作台面为基准)。如不平,则应仔细检查,找出故障原因(连通管受阻、漏气、有气泡) ,并加以排除,直至所有测压管水面平齐。3打开节流阀31,观察测压管1 14 的水位变化趋势,观察流量增大或减小时测压管水位如何变化。4当节流阀31 的开度固定后,记测各测压管液位高度(即pzg的值 ),同时测量出实验管 B 中的流量。5测记恒压水箱实验水温(以备计算用)。6改变流量再做一次。五、实验结果,数据整理1装置常数:细圆管内径d细=0.0136(m),粗圆管内径d粗=0.0202(m);圆管材质为有机玻璃管;管内壁绝对粗糙度

12、0.001 mm)(,细管相对粗糙度0.0010.000074d13.6细,粗管相对粗糙度0.0010.0000495d20.2粗。2记录有关常数实验管 B 各测点水平方向间的距离(mm) 小管内径0.0136 (m),大管内径0.0202 (m),测点喉管内径0.01(m) 。3量测各测点的(pzg)值,并记录于表2-1:4计算各测压点速度水头22g和总水头2pzg2g,将计算值记入表2-1:上式中各测点的值(动能修正系数)可参考附表根据雷诺数Re 的范围确定。5绘制两次不同流量时的测压管水头线P-P和总水头线E-E (见图 2-1)。附表:水力光滑管紊流速度分布规律及动能修正系数雷诺数 Re 4103 2.3104 1.1105 1.1106最大速度与平均速度之比max1.26 1.24 1.22 1.17 7 动能修正系数1.11 1.07 1.06 1.03 7 表 2-1 次 序恒压水箱实验 水位流量测量及测点计算值 项目第 一 次H= (m) /s)(mtVQ(s)t)(mV33pzg(m) 22g(m) 2pzg2g(m) 第 二 次H= (m) /s)(m tVQ(s)t)(mV33pzg(m) 22g(m) 2pzg2g(m) 8 图 2-1 9 六、思考题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2流量增大时,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