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3596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导学案(总第课时)编写:郭慰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品味语言的能力;理解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对文章的学习,理解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的“ 雄健的精神 ” ;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作用3.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2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情入境:1.

2、 出示诗歌,提问:有谁知道这诗的作者,谁能讲讲这首诗的意思。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2.走近作者李大钊:李大钊就是我们熟悉的一位革命先驱者,他字守常, 河北乐亭人, 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4岁时留学日本,参加过讨伐袁世凯运动,27岁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陈独秀一起编进步刊物新青年,以后又领导了“ 五? 四 ” 运动。 1927年被反动军阀张作霖杀害,年仅38岁。李大钊的小品散文有一种惊世骇俗,气冲霄汉,坎镗的神韵,是他进行推翻旧世界的洪迈精神的反映,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就是一篇具有

3、强烈的鼓动性和充满乐观精神的雄文。3.课文背景:此文写于20世纪 20年代。 1923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件惨案“ 二?七”惨案,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李大钊正是在这件事后写下了这篇文章的。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们,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 与困难作斗争, 趣味无穷。 他企望动员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全文不满500字,但内容丰富,激情澎湃。二

4、、自渎感知,整体把握:1、积累生字生词:解释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1. 逼狭:2.崎岖: () ()3. 阻抑:4. 险峻: ()5. 一泻万里: ()6. 奇趣横生:7. 回环曲折:8. 亦复如是:2、体会文章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3、抓住各段的关键词来看作者的行文思路:4、说说本文的各段段意:5、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三、再读课文,解题探究:1、怎样理解 “ 艰难的国运 ” ?2怎样理解文中“ 雄健 ” 的含义?3、“ 雄健的精神 ” 指的是什么精神?4、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 趣味 ” ?5、这篇文章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重点在哪一方面?第三段同第二段相比,语意的重点又有什么不同

5、?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的技巧:3、请同学们联系课后练习二,理解文中比喻的含义和作用。明确: 长江大河 扬子江、黄河浩浩荡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曲折回徊,崎岖险阻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浊流滚滚,一泻万里艰难的国运: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国民: :比喻的作用:此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喻,步步推理,增强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丰富了文字的含义和作品的意蕴。5、作者的情怀: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和强烈爱国主义的情感。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趣味、最有意义的呢?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2. 今天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联系国际形式来想想,我们还需要“ 雄健的国民 ” 吗?明确: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在今天,也同样会“ 遇见沙漠、遇见山峡” ,遇见“ 崎岖险路 ” ,出现 “ 奇绝壮绝的境界” ,这些虽然与李大钊所处的时代条件已完全两样,但是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4、模仿课文 ,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