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35935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格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测验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测验化学试题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测验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i28 S32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必须使用的仪器是( )A. 锥形瓶 B. 容量瓶 C. 电子天平 D. 漏斗【答案】B【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容量瓶,故选项 B 正确。2. 25时,0.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 pH 是( )A. 12 B. 9 C. 5 D. 2【答案】A【解析】0.01molL1的

2、NaOH 溶液中 c(OH)=0.01molL1,根据水的离子积,即 c(H)=Kw/c(OH)=1014/0.01molL1=1012molL1,pH=lgc(H)=12,故 A 正确。3. 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会有白雾生成。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盐酸具有挥发性C. 气态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D.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答案】D【解析】A浓硫酸的吸水性是指吸收现成的水分子,包括水蒸汽、湿存水和结晶水吸收过程中放出热量,是水合的过程,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 A 不选;B白雾生成是溶液温度 升高,氯化氢变为气体挥发出去,和水蒸气形

3、成盐酸小液滴,证明盐酸具有挥发性,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 B 不选;C从氯化氢气体的挥发可以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故 C 不选;D浓硫酸的脱水性是指浓硫酸把有机物的 H、O 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 2:1 的比例脱出来,形成水分子不属于导致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故 D 选;故选 D。点睛: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和现象,浓硫酸滴入盐酸中 会有白雾生成,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浓硫酸会吸收水放热,溶液中的氯化氢易挥发为气体,遇到水蒸气形成白雾,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减小。4. Cl2和 SO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 Cl2和 SO2都混合后,再通入品红和 Ba

4、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很快褪色;溶液不褪色;- 2 -出现沉淀;不出现沉淀( )A. B. C. D. 【答案】C【解析】氯气具有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l2SO22H2O=H2SO42HCl,所以选项正确,答案选 C。5. 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的是( )A. SO3+H2OH2SO4 B. 2K+2H2O2KOH+H2C. 2F22H2O 4HFO2 D. 2Na2O22H2O 4NaOHO2【答案】B【解析】A、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H2O 中 H 化合价由1价0 价,化合价降低,因此 H2O 作氧化剂,

5、故 B 正确;C、H2O 中 O 由2 价0 价,化合价升高,即 H2O 作还原剂,故 C 错误;D、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H2O 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 D 错误。6.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 NH3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 N2和 H2作反应物 B. 用无水氯化钙进行干燥C.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验满【答案】D【解析】A、实验室制取氨气是用 NH4Cl 和 Ca(OH)2共热制备,故 A 错误;B、无水氯化钙与NH3反应,因此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 B 错误;C、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C 错误;D、发生 NH3HCl=NH4

6、Cl,有白烟产生,说明 NH3收集满,故 D 正确。7.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32-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42-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NH4+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可能含有 CO32-,也可能含有 HCO3-、SO32-等,错误;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7、,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可能含有 SO42-,也可能含有 Ag+,错误;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NH4+,正确;D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 3 -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可能含有 Ba2+,也可能含有 Ca2+,错误。考点:考查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误判断的知识。8. 反应 4CO(g)2NO2(g) N2(g)4CO2(g)开始进行时,CO 的浓度为 4 molL1,N2的浓度为 0,2 min 后测得 N2的浓度为 0.6 molL1,则此段时间内,下列反应速率表示正确的是( )A. v(CO2)1.2 mol(Lmin)1 B. v(NO2

8、)0.3 mol(Lmin)1C. v(N2)0.6 mol(Lmin)1 D. v(CO)1.2 mol(Ls)1【答案】A【解析】A、生成 N2的浓度为 0.6molL1的同时,产生 CO2的浓度为40.6molL1=2.4molL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CO2)=2.4/2mol/(Lmin)=1.2 mol/(Lmin),故 A 正确;B、生成 0.6molL1的 N2,消耗 20.6molL1的NO2,v(NO2)=1.2/2mol/(Lmin)=0.6mol/(Lmin),故 B 错误;C、v(N2)=0.6/2mol/(Lmin)=0.3mol/(Lmin),故 C

9、 错误;D、消耗的 C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4molL1,v(CO)=2.460/2mol/(Ls)=72mol/(Ls),故 D 错误。9.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H2(g)+I2(g) 2HI(g),05min 内 H2的浓度减少了0.1mol/L,则在这段时间内用 HI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 0.01molL-1min-1 B. 0.04molL-1min-1 C. 0.2molL-1min-1 D. 0.5molL-1min-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方程式计算当氢气的浓度减小了 0.1mol/L,碘化氢的浓度变化量为0.2mol/L,则反应速率为 0.2/5=0.

10、04molL-1min-1。考点:反应速率的计算10. 密闭容器中反应 CO(g) +H2O(g) CO2 (g) + H2 (g)+Q(Q0)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措施不能使正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 通入水蒸气 B. 缩小容器体积 C. 分离出 CO2 D. 升高温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通入水蒸气,水蒸气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 正确;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 正确;分离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C 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D 正确。考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 -点评:一般情况下,增大反应物(非固体或纯液体)浓度

11、、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11. 将 a g 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中的实线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将 b g ( ab )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盐酸是足量的,CaCO3不足,因为 ab,因此 a 产生的 CO2多,粉末状的增加与CaCO3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比块状的快,故选项 C 正确。点睛:审清题意,是碳酸钙不足还是盐酸不足,如果是碳酸钙不足,最后产生气体的量不同,如果是盐酸不足,最后产生的气体量是相同的

12、。12. 下列各组溶液同时开始反应,最先出现浑浊现象的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最先出现浑浊,根据表中数据,选项 D 中温度高,硫酸的浓度大,因此 D 反应速率最快,最先出现浑浊,故 D 正确。点睛:最先出现沉淀,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中考虑,根据表格数据,温度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排除选项 B 和 C,然后看浓度,记住浓度是混合后的浓度,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从而判断出选项。13. 一定温度下,对于可逆反应 N2(g) +3H2(g) 2NH3(g)(正反应放热)的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13、 恒容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 NH3的生成速率与 H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3C. 恒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D. 单位时间内断裂 a mol N 三 N 键,同时断裂 6amol N-H 键【答案】A【解析】A、组分都是气体,则气体质量不变,容器是恒容状态,因此气体体积不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A 说法错误;B、用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表示达到平- 5 -衡,要求反应方向是一正一逆,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生成 NH3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生成 H2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两者速率之比等于 2:3,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B 说法正确;C、 反应

14、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相等,因此当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 C 说法正确;D、断裂 amol 氮氮三键,说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断裂 6amolNH,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且等于它们的系数之比,能说明达到平衡,故 D 说法正确。14. 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Q(Q0).第 2 min 时只改变一个条件,反应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 4 min 至第 6 min 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 第 2 min 时,如果只改变某一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C. 第 2 min 时,如果只改变某一

15、条件,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D. 第 6 min 时,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答案】B【解析】A、根据表格数据,在第 4min 至第 6min,组分浓度不变,说明该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故 A 说法正确;B、第 2min 至第 4min 反应速率比 02min 时的反应速率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缓,故 B 说法错误;C、根据 B 选项分析,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故 C 说法正确;D、升高温度,无论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 D 说法正确。15. 下列关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接触室中使用铁粉作催化剂B. 在接触室中运用热交换技术可充分利用能源C. 把硫铁矿磨成细粉末,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 该反应采用 450500主要是因为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好【答案】A【解析】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室中发生的反应为 2SO2O22SO3,所用催化剂为 V2O5。16. 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为红色- 6 -B. 使用铁触媒,可加快合成氨反应速率C. 合成氨工业采用 500的高温进行生产D. 一定条件下 2HI(g) H2(g)+I2(g)达平衡后,压缩体系的容器,颜色迅速变深【答案】A【解析】A、石蕊是有机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