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35696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 3.2.2 植株的生长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植株的生长植株的生长教学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和枝条发育的过程。2初步学会运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教学重点和难点:1、植株生长主要靠幼根生长2、茎的生长主要靠芽的发育3、测量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上课前一周左右发给学生探究学案,生物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完成。探究课题(1)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吗?(2)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以小组为单位参照学案中提示的探究思路完成内容,做好观察记录以备交流。(也可尝试着新的探究思路)2、“幼根的生长”课前三天,组织好学生按照教材的探究,在一组幼根上自尖端向上等距离画四条线,第二第三天测量,

2、并填写教材表格。3教学器材:叶芽的结构和枝条图,根尖的结构,培养皿坐标纸等。4教学课件:芽发育成枝条的动态过程和根尖生长过程的各部分细胞动态变化的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3 分钟)老师发现各组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幼苗,健壮的幼苗在适宜的条件下会长成一株成熟的植株。(师贴板图。)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了问题的情景,导入了新课(板书: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1、幼苗要长成一株成熟的植株,都需要什么条件呢?)-水、光、土壤、肥料等。这是影响植株生长的环境因素,称影响植株生长的外因。(板书:“外因:水、光、肥料等”。)2、难道植株的生长不受内因的影响吗?-受影响。种子的自身条件有:完整的、活的胚,贮存

3、时间短的,渡过了休眠期的种子。还有:破损的、干瘪的、发育不够完善、贮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这说明植物体自身的结构也影响它的生长,这是植株生长的内因。 )23、(师指板图):其实植株的生长包括了根的向下生长,茎和叶的向上生长。对于根为什么能不断向土壤深处生长,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展了两个探究活动。(大屏幕:探究:1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吗?2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正课:(大屏幕展示探究课题,学生做发言的准备。大屏幕展示汇报结果,两个学生主讲,另一个学生大屏幕展示试管的对照实验。)一、探究题目: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吗?(8 分钟)探究思路:取两株根部生长良好的幼苗,一株保留完整的

4、根,另一株切去根毛以下的部分做对照,为了清楚地观察根的生长状况,选择试管做容器,井将吸水纸贴壁插入试管内,将幼苗插进吸水纸与试管壁之间,利用吸水纸为幼苗提供水分。六七天后观察结果。探究结果:根部保留完整的幼根向下生长,对照的根生出侧根也向下生长,生长较缓慢,根切断处膨胀。探究结论:植物的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请对这一组的探究给予评价,并介绍你们组的不同之处。1 组:我们组用的是绿豆幼苗,未切去的根已经长成 15 厘米长啦,而且向下长得又长又直,四周都长出侧根了。切去根的幼苗,根不向深处生长,在切去处长了三条幼根。(大屏幕展示根的长短。)归纳:大屏幕展示:切取根尖的根不向前生长,根是靠根尖向前

5、生长的。经过 8 个组的探究,这就是这个探究的结论吗?如果 8 个组用 8 种植物的幼苗做对照实验,而得出一致的结果,实验的说服力更强,实验的误入更小。同学们做得很好,回答得也很好,说明我们已经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相信今后大家对实验材料会准备得更充分。二、探究课题;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呢?(10 分钟)探究思路:要找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就要选择生长迅速的幼根,对根的不同部位做标记,并对根的各部位长度的变化进行测量。制定计划:第 1 天:选一条幼根放在小尺上,用钢笔轻轻地自幼根尖端向上等距离画 4条线,把根分成 5 份,将种于放在有空气、水的罐子中培养,并把罐子放在适宜的温度下。第 2 天:测

6、量相邻的两条线的距离(用 A、B、C、D 表示)并记录下来,与第 13天的距离比较,看有什么变化。第 3 天:重复第 2 天的工作,与第 2 天比较。以此类推。测量结果:单位:mm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ABCD得出结论:根的伸长区生长最快。也就是 C 生长最快。由以上探究过程提出问题:问题 1:各组都是选择生长迅速的幼根,对根的不同部位做标记,并对各部位的变化进行测量,说明探究思路是一致的,但每个组测量的数据不一致,为了得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值,可以对数据进行怎样的处理呢?-求平均值。问题 2:与周围同学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大家测量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培养条件不同,幼

7、根的生长情况不同,线画得不准确,测量得不准确,等等。问题 3、如果这个实验只有一人做,又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不够。只用一株幼苗做实验,影响实验结果的偶然因素较多,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大屏幕展示结果。)问题 4: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明确:根是怎样生长的呢?为什么?从哪里找原因呢?观察根尖的结构图,从细胞找原因,回答以下问题:1、 观察根尖的结构挂图,区分根尖的 4 部分,根尖从顶端向上依次的顺序?2、根各部分的细胞形态结构相同吗?根尖 4 部分细胞的结构特点?(回忆复习)(根冠细胞较大,排列疏松;分生区的细胞较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分裂增生能力最强,使细胞数目增多;分生区以上

8、是伸长区,伸长区的细胞能逐渐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再向上逐步过渡到有根毛的成熟区)。3、 这些细胞是怎样分化来的?根怎么就长长了呢?分生区的细胞属于分生组组织,其特点是:细胞核大,细胞壁薄,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使细胞数目增多。而伸长区的细胞明显伸长,伸长区的细胞来自于哪里?(分生区)44、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哪个区?伸长区5、归纳总结:根的生长主要靠哪两个方面?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伸长区增加细胞的体积。根长长的过程其实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变化的过程。根的生长我们清楚了,茎叶是怎样发育来的?请大家看手中的枝条,上面有茎、叶,还有什么?芽。三、叶芽枝条(6 分钟)自学提纲:1、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

9、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诗中的绿叶、嫩枝是怎么来的?-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动画展示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2、按着生位置芽分为:顶芽、侧芽3、按将来发育器官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4、叶芽的结构:从图 III-13 分析:生长点:分生组织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这样形成一段枝条。5、从宏观上小芽能发育成枝条,我们猜猜看,在芽的内部也必然存在什么变化?在芽的顶端有一群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属于什么组织?(生答: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不断分裂、分化,使得芽的这部分细胞发育成叶,这部分细胞发育成茎,这部分细胞发育成枝条上的芽。(学生看图回答。)请同学们

10、看手中的枝条,天冷了,叶会掉,而芽却保留,芽在明年的春天会发育成什么?-枝条。四、居间生长(5 分钟)1、什么是植物居间生长?举例说明自然界中一些植物通过拔节、抽穗使茎急剧长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居间生长就是居间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茎迅速生长的现象。例如:小麦、水稻、竹子等一些植物,可以通过拔节使茎急剧长高。原因是课堂总结:5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植株的生长是因为根尖和芽中有分生组织,他们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植株就长大了。从理论上植株的生长我们清楚了,同学们想不想亲自观察植株的生长过程呢?(生答:想。)今天我们就把手中的幼苗种到土里,仔

11、细观察植株由小长大的过程,并做好记录,大家对植株的生长会有意外的收获。巩固练习:见基训(10 分钟)板书设计 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1 课时)一、一、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二、二、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三、三、根的生长靠两方面四、四、叶芽枝条五、居间生长教学反思1、“植株的生长”是原教材中的两节内容,在新教材中把知识点简化,增加了探究试验。探究根是靠根尖向前生长的,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准备好实验装置,以便容易观察;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做好记录。开展两个探究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宏观上知道根是怎么长长的,产生求知的欲望,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科

12、学探究的方法,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创造机会。2、在宏观上学生知道了根的生长过程,同时学生很想知道在根的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我展示根尖的纵切片显微镜放大图,让学生观察根内部各部分细胞的特点,观察根在生长过程中各部分细胞的变化,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根的生长过程是根内部细胞连续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分生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的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如此设计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学会了像科学家那样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的方法。3、根的生长由宏观至微观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了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知识,通过动画的演

13、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芽中的分生组织会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最终一棵小小的芽就会伸展成一个枝条。这种前后连贯的教学方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很容易能描述出根的生长过程和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63、整堂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课件中的绿叶和插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赏心悦目,井产生热爱植物的情感。本课中通用板图、植物幼苗、让学生栽种一种植物这些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唤起学生热爱植物的情感。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紧,不能做到每个组都能展示,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少了一些。2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课题:第二节 植株的生长(第二课

14、时)教学目标:1掌握木本植物茎的结构2理解茎增粗的原因3知道年轮的形成与树龄的关系4了解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教学重点:1茎的结构2合理施肥的原则教学难点:合理施肥的原则课前准备:1 教学器材:缺氮的、缺磷的、缺钾的和正常的菜豆植株各一盆2 组织学生课前 1 周进行调查:植物需要哪些无机盐3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 植株的生长主要靠哪两个方面?2、 茎的生长靠顶芽发育,顶芽中也有分生组织,靠细胞的饿分裂分化形成枝条。小树为什么长的这麽快,为什么长的这么粗呢?正课:一、木本植物茎的结构自学 33 页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课文 34 页的内容回答:(8 分钟)1、 木本植物茎的组成及特点?2

15、、 木本植物茎的加粗生长与哪一部分结构有关?73、 如果杨树茎的某一部分有创伤并露出木质部,这部分木质部能增粗吗?4、 为什么树皮容易从形成层剥离?5、 什么叫年轮?年轮的形成与树龄的关系。 (还可结合 36 页的课外读去了解)教师边提问边归纳:树皮形成层:粘滑一薄层,有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木质部:主要有导管和木纤维髓:疏松,由薄壁细胞构成,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根茎叶中都有分生组织,使根不断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无论是细胞的分裂还是体积的增大,都需要不断补充营养物质。二、植株的生长需要无机盐:自学提纲:(3 分钟)(1)植株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板书:需要量最多的是

16、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2)观察课本插图 36 页 4 盆分别培养的大豆正常叶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描述现象并诊断病因。板书:缺少无机盐时的症状:缺氮时叶片发黄;缺磷时叶暗绿;缺钾时茎软弱,易倒伏。讨论提纲(3 分钟)1、施肥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1)一次施肥不能太多,否则会出现“烧苗”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植株的死亡;(2)施肥时要注意浇水,以利于肥料的吸收和运输(3)一次施肥过多或过少,对植物及环境有什么影响?(4)“粪大水勤,不用问人”与“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无科学道理?教师边提问边解惑: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你能描述幼根和枝条的生长过程吗?你学会用测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吗?你明确了无机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了吗?在温馨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归纳的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前外部分:保护 内侧部分:韧皮部有筛管和韧皮纤维 8巩固练习:见基训板书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