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635312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 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 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 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 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

2、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 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 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 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 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 “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 、 “五带的划分”三方 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 11 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 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

3、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 66。5 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 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 概念的形成。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 多样化。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 运动规律的探讨。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 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

4、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 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 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 义。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 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 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 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 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五带的划

5、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 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 (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2教学设计示例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 、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 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导入:现在大家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这个地球是一个行星,它和

6、另 外八个行星一起围绕太阳旋转。人类就住在太阳系中。但是“发现”这个体系,也就是说, 真正了解我们在其中的位置,花费了多少世纪的苦功啊?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 (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运动的奥秘。 演示并提问: 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 ? (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 读一读。 (讨论或学生举例)4)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演示并讲解 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 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

7、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 座)2. 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是日出之处。从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是日落之处3.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演示并提问 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现在北京在那儿?纽约呢?在日本正在卫星实况直播世界杯足球赛,英国的球迷大概 要在什么时间观看?美国纽约呢?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讨论:生活在地球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情况是 否可能发生?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 (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学生活动: 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8、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 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利用这个装置,观察记录在一天中不同时间铅笔的影长,说明影长的变化规律时间正午影长(厘米) 板书: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31绕轴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 66。5 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 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

9、公转轨道面成 66.5 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 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提问: 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小节:平行光线延伸过圆(球)心的光线是直射线,和球的交点就是直射点演示 步骤:(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 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 (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

10、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学生活动 由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请观察,地球绕日公转中, 直射点的位置有无变化?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 P11 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演示步骤: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 (鼻尖代 表赤道)2倾斜. A,B,C,D 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 前倾,C 后仰,B,D 侧偏)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 (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 眼睛、C 嘴、C,D 鼻子)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

11、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 方向不变)4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 ,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 的指示方向不变)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提问: 哪个时间看不到头顶?哪个时间看不到下巴?这两个时间出现的是什么现象?读一读:极昼极夜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节气太阳直射纬度极昼极夜 春分3 月 21 日夏至6 月 22 日秋分9 月 23 日冬至12 月 22 日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板书:二地球的公转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 天)关于“四季和五带”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12、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片段提问:1. 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 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 题?“想一想”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板书4.季节变化2. 与公转轨道面成 66.5的夹角。 (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 人)要求:1 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2 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 (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3 (每 2 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5的界限。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 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教师指导并点评。板书设计:4季节变化5五带的划分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请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观测太阳高度和热量的情况,并在课堂上总 结结论。 第二课时请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第三课时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 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 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本文来自微传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