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363196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燕歌行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燕歌行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燕歌行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燕歌行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燕歌行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燕歌行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 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燕歌行,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和思考本诗所表达的思想 2、了解本诗对战争的表现手法 3、对唐代边塞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要求 1、体会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 2、了解本诗描写战争的艺术手法。,三、唐代边塞诗,1、边塞诗派的产生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 唐代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

2、上的借鉴。,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歌颂进取,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不满现实的情绪以及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描绘边塞风光、异域风情。,3、边塞诗的主要艺术特点,1、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2、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 3、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4、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从初唐“四杰”、陈子昂开始,边塞诗人逐渐增多,到了盛唐,遂成为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王之涣、崔颢、王翰等。,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3、,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凉州词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四、高适及其边塞诗,1、高适的生平 2、高适的边塞诗 高适诗中最被人推崇的是他的边塞诗作,与岑参并称“高岑”,是唐代边塞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高适曾多次出塞,既目睹了士卒们保卫国家疆土的艰辛,又为边疆战事的节节胜利欢欣鼓舞。但边防失策,边将无能,使战祸连年不息的现实,又使他慨叹万分。因此,他的边塞诗既有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高适的边塞诗音响嘹亮、语句

4、整饬,贯注着雄迈奔放的气势和激昂慷慨的精神。唐代人对高适诗的评价是“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悲壮”概括高适诗的风格。他的七言古诗尤其写得气势奔放,情感激荡,音韵铿锵。今存高常侍集十卷,收诗240余首。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五、燕歌行题解,“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 平调曲”,其辞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首创于曹丕。,六、燕歌行赏析,燕歌行是高适边塞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诗歌主要反映了士兵征战生活的艰苦和军中将帅的骄奢,以及对征人、思妇的同情。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唐

5、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1通感,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赞颂戍边将士为国立功、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表现他们因战争失利而长期戍边的艰苦和苦闷,抨击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2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八句):写边关告急,唐军奉命出师增援; 第二部分(八句)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第三部分(八句):写战斗结束后战场的凄凉和唐军士兵的思乡怀亲之情,幽怨凄楚。 第四部分(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战争的烟尘弥漫了东北的边疆,将士们辞别家乡扫荡那凶残的寇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男儿本就看重驰骋纵横,更何况皇上又赐予

6、重赏。 摐(chung)金伐鼓下榆关,旌(jing)旆(pi)逶(wi)迤(y)碣石间。 击钲敲鼓杀出榆关,连绵不断的旌旗飘扬到东北沿海地带。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校尉的紧急军书,像飞也似的越过大沙漠单于打猎的篝火已映照狼山。,赏析,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报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为下文做埋下伏笔。 “横行”,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紧接着描写行军。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

7、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燕歌行,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 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i),孤城落日斗兵稀。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 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赏析,第二层写战斗危急而失利。 “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

8、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 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也已灰飞烟灭。,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应啼别离后。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北空回首。少妇孤单

9、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早中晚打仗打的昏天黑地,整夜只听见刁斗的悲凉声音。,赏析,第三层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

10、,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赏析,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3、主旨,本诗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反映,揭露唐军将帅荒淫骄敌的罪行,赞颂了戍边战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的精神。对广大士兵久戍边疆、苦战沙场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表达了期望出现李广式英勇善战、爱惜士兵的将领的美好愿望。,4、艺术特色,第一、笔势纵恣跳跃,错综交织。 第二、成功地充分运用对比手法 汉将(男儿):重横行半生死斗兵稀空回首死节不顾勋。,将军: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 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四 组 对 比唐军敌军战士 将军征人 思妇古将军 今将军 第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四、句式整散相间,语言铿锵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