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646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纪念刘和珍君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念刘和珍君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一语文学案执笔人:高鹏2009年月日课题纪念刘和珍君学时:3学习目的1、学会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2、 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3、 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4、认识帝国主义、 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知识链接(高考考点相关资料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的起源可能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有的一

2、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AB. CD. 分层练习A级练习 背诵 B 级练习 C级练习附页主管校长审核主任审核备课组长审核2 B 级一、选择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A.寥落( 稀疏) 黯然( 昏黑) 攒射( 聚,凑集)喋血(?血流出来的样子) B.浸渍( 浸) 噩耗(a 惊人的) 不惮( 怕) 立仆( 倒下) C.菲薄( 微、薄)踌躇( 犹豫) 血痕( ? 痕迹) 赁屋( 买) D.长歌当哭( 当作) 殒身不恤( 畏惧) 桀骜( ? 性情暴烈)屠戮( 合力)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3、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正如煤的形成, 当时用大量的木材, 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答()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类比论证2.“其”指代的是() 。A.煤的形成B.大量木材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A.赞成 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 或是顺街疾走。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

4、。其实比起那些站在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向人前乞求, 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他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个自然段,较合理的分法应是() 。A.B.C.D.3 2.对上文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者的悲惨境遇。B.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受压迫、受剥削者的痛苦生活。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欺压和盘剥。D.通过对失业者悲惨遭遇的介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四

5、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是( )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_。我已经出离_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 _ ;以我的最大 _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了我的_。A悲愤 愤恨 悲痛 哀痛 痛苦B悲哀愤恨 悲凉 痛苦 苦痛C悲哀 愤怒 悲凉 哀痛 苦痛D悲愤 愤怒 悲痛 痛苦 痛苦五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A对比 设问 顶真 对偶 B对偶反问间隔反复对比C对比 反问 顶真 对比 D对偶反问连续反复对比六、阅读下文

6、,完成68 题。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 谎言” 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6“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 ” 中“ 此” 指代( )A有限的几个生命B有限的几个生命 作“ 流言” 的种子C“ 流言” 的种子 D“318”惨案中牺牲的烈士7作者用 “ 煤的形成 ” 作比,它的本体是 _。这个比喻主要表明()A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艰难的B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

7、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C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D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8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A 反对徒手请愿B反对请愿C不主张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D“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4 C 级七、阅读鲁迅诗稿序,完成914 题。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

8、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旬子 劝学篇有云: “ 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 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9“ 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 从哪两个方面评价了鲁迅诗的成就?_。_。10第二段评价鲁迅在书法方面的才能,其“ 自成风格 ” 的内涵是什么?_。11第三段作者强调 “ 诗如其人,书如其人 ” ,目的是什么?_。12本文原是为鲁迅诗稿作序,为什么又谈其书法?_。13对作者引用荀子 劝学篇的目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

9、说明与其学习鲁迅的诗文,不如直接拜他为师,倾听他的教诲。B为了说明与其学习鲁迅的为人不如学习他的诗文更简单有效。C为了说明若能很好地学习鲁迅的诗文,便能更好地学习他的为人。D提醒大家在学习鲁迅的为人时,不要忽视学习他的诗文。14 鲁迅诗稿 序用文言写成,语言精练而含蓄,请分析下列语句的含义。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_ 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 _ 5 高考链接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是总说,排在第一,承启后文, 排在最后, 承启, 注意里面的关键词 “当时”“同时”。一、B 二、1.C 2

10、.B 3.B 三、1.D 2.D 四D 五D 6B 7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C 8C 9从诗歌批判现实的深 刻性上予以高度评价从诗歌真诚关爱人生的角度予以高度评价10 朴质而不 拘挛,洒脱而有法度11希望人们能 “ 常手抚简篇 ” (意思对即可) 12鲁 迅诗稿序收入了鲁迅 “ 所遗手迹 ”13 C 14无心作诗人,而诗的造诣极高, 可见,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是个诗人。这句话 充分表现出鲁迅和人民的关系 ,人民对鲁迅的敬爱 。不说鲁迅先生的品德 、思想、 学问、文章,而品德、思想、学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而伟大自见。高考链接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

11、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是总说,排在第一,承启后文, 排在最后, 承启, 注意里面的关键词 “当时”“同时”。一、B 二、1.C 2.B 3.B 三、1.D 2.D 四D 五D 6B 7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C 8C 9从诗歌批判现实的深 刻性上予以高度评价从诗歌真诚关爱人生的角度予以高度评价10 朴质而不 拘挛,洒脱而有法度11希望人们能 “ 常手抚简篇 ” (意思对即可) 12鲁 迅诗稿序收入了鲁迅 “ 所遗手迹 ”13 C 14无心作诗人,而诗的造诣极高, 可见,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是个诗人。这句话 充分表现出鲁迅和人民的关系 ,人民对鲁迅的敬爱 。不说鲁迅先生的品德 、思想、 学问、文章,而品德、思想、学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而伟大自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