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本论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4961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资本论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资本论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资本论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资本论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资本论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资本论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资本论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专业 2009 级本科生资本论导读课程(2011.9 2012.1)期末考试论文课程名称:资本论导读任课教师:王娟学生姓名:陈冰乐班级:基地班 0902 学号:1103090627 论文题目: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比较内容摘要: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 揭示了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组织形式的发展规律。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的企业及其性质。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起源、企业的属性、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边界四个方面,比较研究两种企业理论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关 键 词:马克思、科斯、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1

2、马克思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理论的比较摘要:马克思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揭示了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组织形式的发展规律。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的企业及其性质。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起源、企业的属性、企业的产权和企业的边界四个方面,比较研究两种企业理论的异同,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关键字:马克思、科斯、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其哲学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其中的企业理论深刻地揭示 了企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即使对于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新制度经济学是近几 十年兴起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提供

3、了理论依据。本文 试图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对比,来分析其中的异同,进而获得一些结论。一、企业的起源马克思认为,分工协作是资本主义企业起点,而生产力的提高是其产生、发展的根 本动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 “人数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 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概念上 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企业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微观载体,同样起源于协作。这种早期的简单协作与个人作坊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随着市场需 求的扩大,出现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而分工的出现使得劳动者的技能和 劳动工具更加专业化。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

4、力的提高,机器代替了工人的手工生产; 机马克思 . 资本论 ( 第一卷 )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2004.374. 2 器大工业时代的企业实现了分工和协作的统一。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到,“假如生产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生产就能在根本不 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问:组织为什么存在?”他认为,企业可以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它主要通过企业家的指挥来协调生产。市场在进行资 源配置时是有成本的,主要表现在发现价格的成本。市场中谈判和契约的达成,都需要 一定的费用。虽然这种费用可以降低,但不可能消除。而企业通过企业家的权威来组织 内部生产,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正是因为提供了比

5、价格机制更低的交易费用,企业才得 以产生。 马克思对于企业起源的研究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抽象出其决定性因素是生 产力导致的分工协作。新制度经济学则运用收益-产出均衡分析, 推导出企业产生的根本 原因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二、企业的属性马克思认为,企业既是一种生产组织形式,也是资本实现增值的载体。企业作为劳 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发挥生产职能的组织形式,与市场有着本质的区别。企业通过分 工协作,将私人劳动社会化,有利于创造更多的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生产对 象已从单纯的物质产品扩展到服务等,但其根本的生产组织属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在资 本主义社会,企业成为资本实现增值的重要载体。资本家进行

6、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 值,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剩余价值的最终来源是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生产活动,是劳 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产品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在与市场的关系上,新制度经济学将企业看做能够替代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 式;在企业的组织构成层面,将其看做是由一系列契约关系构成的联合体。市场通过价 格来引导人们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而企业则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来实现对资源的配 置。科斯认为,企业使要素所有者之间的短期的、一系列契约变成了要素所有者和企业 之间的长期的、一个契约。企业的形成,就是要素所有者各方进行博弈的结果。 马克思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整个过程中研究企业的属性,并揭示了资本

7、主义 生产方式下企业背后的剥削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则将企业的属性与市场的属性在一定程 度上等同,混淆了企业和市场的职能区别。三、企业的产权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着重研究了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情况下,资本家对工人阶 级的剥削现象。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说明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在商 品的生产过程中,工人只得到了劳动力的价值,而劳动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劳动 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阶级和资本家之的不平等,主要是 因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造成的。工人阶级在没有占有生产资料的情况下只能依附于资本 家,而企业的分工协作特性使得这种依附加深。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是从企业的所有权和

8、经营权的分离角度分析了企业内部的产权结 构。科斯认为,没有必要研究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所有权是一种既定的情况。在企业的罗纳德科斯 . 企业的性质 . 现代制度经济学 ( 上卷 ) M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104-105. 3 委托代理关系中,应该重点研究企业所有者和实际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经营者在实际经 营中,往往会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决策的制定。如何使企业所有者 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生产函数趋于一致,是企业契约伦理应该考虑的问题。阿尔奇安认 为,所有权的分散对于企业并不一定是消极的,它可以使产权所有者中拥有知识的人数 增加。产权的分散还可以形成经营管理权的竞争

9、,不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竞争,而且是 企业间的管理竞争。在不同的产权类型中,关键不在于产权的分散还是集中,而在于股 东获取利润的权利是否受到限制。 马克思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产权问题,分析了企业所有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 制属性,以及其背后的剥削本质。新制度经济学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关于企业产权的界 定和分析。四、企业的边界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是企业规模扩大的动力,而企业的规模又要受到生产技术、 管理费用和资本集中度等因素的限制。这是马克思关于企业边界的核心思想。资本家希 望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增加只能通过增加机器的数量和工人的数量。工 人人数和机器数量的比例、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

10、比例,都是由专业化分工的技术 力量决定的。资本家对工人和机器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 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这种困难造成了资本家对于企业管理的 费用。企业的规模受到资本家自有资本的规模限制,即预付资本量的限制。单个资本的 积聚不仅要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而且要受到个别资本分散性的限制。资本集中克 服了资本积聚所遇到的困难,但是否能够筹措到资金以及是否能够筹集足够规模的资金 依旧是限制企业规模的重要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主流观点认为,企业规模的临界点在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成本和通过 企业进行交易的成本相等时。与企业的起源一脉相承,新制度经济学将企业作为一

11、种资 源配置的方式。市场配置资源总是有成本的,而企业将交易成本内部化,降低了交易成 本,但同样不可能消除。企业将交易成本内部化往往会导致其内部组织成本提高,增加 企业的总成本。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信息的传 递效率降低,命令的执行效率降低,这些都会限制其交易成本降低的幅度。在通过两种 方式进行交易的费用相等时,企业达到了最大规模。威廉姆森认为,专用性的资产投资 通过市场进行配置会产生较高的费用,而通过一体化可以大幅降低交易费用。然而,企 业内部也有一定的交易费用,企业的边界就决定于企业内部交易费用和市场交易费用在 边际上相等的一点上。张五常认为,市场和企业是契约

12、实现的不同形式,因此企业没有 临界规模。 关于企业的边界问题,两种理论有一定的共性,都提到了企业的费用问题,认为管 理费用或交易费用是限制企业规模的重要因素。但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在马克思看 来,管理费用只是限制企业规模的一个因素;而新制度经济学将其作为全部因素。深入 分析后会发现,这种区别的根源是新制度经济学将市场和企业的职能混淆造成的。4 五、结论马克思的企业理论是以其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放在 历史的维度进行逻辑上的分析推理,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 度经济学派,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分析模型,通过引入交易成本概念来解释企业 的相关理论。可

13、以说,两者各有利弊,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分析两者的异同,去糟取精, 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参考文献1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2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3 罗纳德科斯 . 企业的性质 . 现代制度经济学 (上卷) 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3. 4 顾钰民.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比较J. 经济纵横, 2009,(6). 5 何艳桃.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比较分析 J . 商业时代,2011, (22). 6 沈芳. 马克思企业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比较J. 经济学家, 2006,(5). 7 宋东风.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的企业理论的对比研究J. 商业时代,2006,(13). 8 余惠芬. 马克思与科斯 _两种企业理论的比较分析 J. 社会主义研究, 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