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621260 上传时间:2018-09-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照市2017届高三11月校际期中联考试题(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高三校际联合检测 历史 2016.11 本试卷共7 页, 28 题 (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标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写在 答题卡

2、对应的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 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中国古代臣下上帝王奏章中往往使用“昧死上言”“冒死陈闻”“臣有斧质之罪”等词。如秦 朝丞相王绾、御史大夫李斯等上书建议用最尊贵的“泰皇”为帝号也要称“臣等昧死上尊号”。 这表达了 A臣子张扬道义的抗争精神B权威文化的绝对服从意识 C对无道君主的恐惧和懦弱D古人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 2朱元璋说: “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其有言者,朕皆虚 心以纳之。

3、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闻不 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朕前。”朱元璋的真实想法是 A实行“仁政”以缓和社会矛盾B表达自己虚心纳谏的决心 C限制朝臣权力实现权力集中D借鉴历史教训以维护统治 3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 时采用的一种方法。这说明古代司法 A缺少私有财产保护观念B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预 C民事案件没有规章可循D传统观念影响司法质量 41903 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 ),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 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门户主奴

4、之见太深”。他认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 差距在于 A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B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 C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D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 5朱熹为了让大家明白他的思想,讲了佛教中月印万川的故事: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 河湖海却可以看到无数月亮,无数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表达的思想是 A “万物之理终归为一”B “遏人欲而存天理” C “慎思明辩,格物致知”D “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 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不幸李氏 (李贽 )于晚明专制政府恶化之时,上则权臣 逆阉专国,下则科举道学坏才。愤世嫉俗,养成满腔郁勃不平之气,激荡发泄, ”作者认为, 李贽的思想

5、A已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B反映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表现出经世致用的抱负D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懑 7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手工业中的农家棉纺织业、制针、制烛、木版印刷等行业走向没落, 另一批手工业行业如制茶业、丝织业、缫丝、轧花、制裘、毛笔、中药加工、木器却意外得到 了发展的空间。这表明 A自然经济有较强的独立性B近代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 C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市场D技术水平决定行业竞争力 8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滥保举人及滥奏贬人者,黜为农”“凡天下诸官,每礼 拜日依职份 , 颂赞天父上主皇上帝,讲圣书,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官或违反十款天条及逆 命令受贿弄弊者 , 黜为农”。这些内容突出表

6、明天朝田亩制度 A对官员管理赏罚分明B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 C包含着对农民的歧视D存在不切实际的一面 9登莱青道是清代管理今胶东半岛一带的行政机构,除管理地方的传统责任外,还负责“海关 税收与办理通商口岸交涉事宜”。自 18621911 年共 20 任道员中,有15 人籍贯是江苏、广东、 湖北等沿海沿江省份。道员的籍贯分布表明 A社会形势变化影响选官标准B东南沿海省份政治地位上升 C山东与东南沿海的联系密切D官员使用中存在着地域观念 10.1919 年,参加巴黎和会的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说:“此次中国委员即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 而为代表全体国民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

7、视之乎?我国或 因中国问题而陷于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日本代表担忧的是 A中日关系因和会而恶化B中国民族主义日益觉醒 C日本对华政策陷入困境D中国外交得到国际支持 11史学家徐中约先生指出:南京政府以远离内地的沿海地区为根基,依靠海关关税、城市商 业税来维持生计,缺乏发起社会和经济改革的必要动机。作者认为南京政府在经济施政方面的 特点是 A忽视农村和农民问题B保护城市对农村的掠夺 C不愿以改革促进发展D以保证财政收入为目的 121927 年 9 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事部署为:三路围攻长沙。第一路,从安源出 发进攻萍乡、醴陵,向长沙进军;第二路,从修水出发,夺取平江,向长沙进发;第三

8、路,由 铜鼓向浏阳进攻,形成包围长沙之势。这样的部署表明 A农村包围城市思想正在形成B湘赣边工农运动发展迅猛 C中共以俄为师领导中国革命D对敌我力量对比认识不明 13敦刻尔克撤退指二战初期34 万英法军队在德军包围下撤退到英国的奇迹。1938 年武汉沦陷 后,在爱国实业家卢作孚的指挥下,大批来自全国的航空、兵器及轻重工业的机器设备被紧急 抢运入川,建立起了大后方军工和民用的工业区。这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其准确 含义在于这一壮举 A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B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布局 C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建设D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141952 中苏条约补充协定规定:无论是在苏联的中亚共

9、和国和远东地区的领土上,还是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满洲和新疆境内,都不给外国人提供租让权,并不允许有第三国的资本或这些 国家的公民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 经营活动。规定表明 A两国相互维护领土主权完整B两国关系具有结盟的性质 C两国关系以平等互利为原则D两国致力于加强经济合作 151958 年 8 月,毛泽东指出: “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 农林牧副渔,农 业合作社原来就有。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 会主义,把资本主义的残余,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材料表明开展人民公社 化运动的目的是 A.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B促进所有

10、制进一步变革 C消灭私有制以实现工业化D实现“赶英超美”的目标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上经历了“利用论”“补充论”“重 要组成论”三个阶段。这一认识的变化过程直接体现了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B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成熟 C经济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17学者认为,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 最简陋、 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这一观点认为雅 典民主政治的缺陷在于 A直接民主泛滥导致决策失误B抽签选举无法保证执政者的素质 C权力制约致使行政效率降低D财产资格限制下层民众参与政治

11、 18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 年)主张自由贸易,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 的干涉;而德意志经济学家李斯特(17891846 年)则认为一个国家要从农业社会成功地向工业社 会过渡,必须采用贸易保护。二者的不同表明 A经济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更新B经济理论服务于现实需要 C德国经济的竞争力不及英国D实现工业化存在不同模式 19 新全球史是当代美国学者本特利和齐格勒合著的世界通史著作。该书第六部分标题为: 革命、工业和帝国时代(公元 17501914 年),其中包含“大西洋世界的革命和民族国家”“世界 帝国的建立”等5 章。以下最有可能属于该部分其它章的题目的是 A新世界:美洲和大洋

12、洲B大战:混乱中的世界 C工业社会的产生D没有国界的世界 20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 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这 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 A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而陷入动荡B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 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D法西斯滋长威胁到民主政治 211936 年斯大林在全苏联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所作报告中称: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人剥削人的现象已被铲除和消灭。因此国内只存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由工农出身的知识分 子所组成的阶层。报告中“社会主义在苏联建立”的基本依据是

13、 A公有制形式的确立B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D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22美国历史学家小施莱辛格评价尼克松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 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 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指 A放弃冷战思维实行缓和战略B多极化趋势下的战略收缩 C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D竞争重心从军事转向经济 23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 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 “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 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

14、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作者认为 A欧洲一体化必须把政治一体化排除在外 B欧洲一体化进程必然会面临一系列挫折 C欧盟成员国一体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D欧洲一体化深度和广度会有一定的限度 24袁伟时教授指出: “现实环境也会刺激历史研究者的思考,影响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对史料的 选择和分析。 ”他强调历史研究应当 A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B服务于当代社会的需要 C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下D通过不同手段认识历史 第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526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7 2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

15、5 分) 材料一 神话中的盖房搭棚的有巢氏,精于制陶的尧帝,发明舟楫的帝俊,都可视为史前时代某一 行当的行业始祖神。人们常常说,“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常常用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 概称古代的工匠行业。古籍记载,“赵州石桥甚工,磨雕秘制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云,长虹饮 涧。上有勾栏,勾栏有石狮子。龙朔(唐高宗年号 )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 莫能相类者。 ” 中国历朝历代虽有轻工重农思想,但实际上由于工匠关乎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国家的军事实 力, “六部”之中,没有农部,却有工部,掌管工程、工匠、水利等事务。 摘编自培育工匠精神提高供给质量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

16、代中国手工业工艺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因,并简 要评述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历史贡献。(12 分) 材料二 1733 年,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效率大幅提高;1764 年,织布匠哈格里夫斯发明了 珍妮纺织机,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跑人,不仅是科学家,更是那 些具有工匠精神的发明家,1879 年,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成功制成了白炽灯泡。以爱迪生为代 表的工匠精神,也丰富和发展了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德国到19 世纪 30 年代才开启工业革命 的序幕, 凭借着过人的工匠精神, “德国制造” 成为高品质的标签而享誉世界,也使德国在钢铁、 化工、机械、电气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1896 年,英国罗斯伯里伯爵说:“德国让 我感到恐惧,德国人把所有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